突发!21岁男歌手涉毒被捕!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10-30 00:20 1

摘要:检察官把一份A4纸大小的毛发检测报告举到灯光下,纸面上一行红字“THC阳性”像一枚钉子,直接钉进他刚满20岁的演艺生涯。

11月3日,木浦地方法院,D.Ark穿着囚号外套被法警带进庭。

检察官把一份A4纸大小的毛发检测报告举到灯光下,纸面上一行红字“THC阳性”像一枚钉子,直接钉进他刚满20岁的演艺生涯。

十分钟后,DSM娱乐的解约声明同步冲上中韩热搜——没有“暂停行程”,没有“反省期”,只有一句冰冷的“即日起解除专属合约”。

粉丝还没哭完,韩国演艺制作者协会又补上一刀:五年之内,电视台打歌、电台通告、甚至商场开业,都不会再给他留一条缝。

一条毒品阳性报告,为什么能把一个上升期Rapper瞬间归零?

答案藏在韩国娱乐圈那条看不见的红线——“毒品=死刑开关”。

只要被司法机关确认阳性,无需定罪,行业就先动手:品牌解约、节目马赛克、协会拉黑,流程熟练得像流水线。

D.Ark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给所有想在中韩两地“来回吃”的年轻艺人,留下一份昂贵的错题本。

错题一:把“国籍”当护身符。

延边州公安局的户籍系统里,D.Ark的身份证号以22开头,地地道道的中国籍;他手里却攥着F-4韩国在外同胞签证,两边跑通告、上节目、拿赞助。

过去三年,这种“双通道”身份让流量翻倍,也让责任边界模糊:在中国粉丝眼里,他是“东北老铁”;在韩国节目组口中,他是“外籍嘉宾”。

一旦出事,两边监管同时启动,没有“娘家”可回。

中国禁毒基金会的通报写得直白:“无论国籍,涉毒必究”——八个字,把“外籍”幻想拍成粉末。

错题二:把“大麻”当灵感药。

嘻哈圈流传一句半玩笑的“创作三宝:咖啡、酒精、叶子”。

D.Ark在《Show Me The Money》里写过的歌词“High到云端才看清节拍”,如今被韩国网友截屏做成表情包,配文“云端没节拍,只有手铐”。

韩国警方披露,他接触的并不是“少量自用”,而是链条最前端的“分销级”——根据《毒品类管理法》,分销大麻最高五年监禁+5000万韩元罚款,折合人民币27万元,相当于把出道以来所有音源收入一次性赔光。

更狠的是,韩国检方对初犯艺人通常“求刑半年”,但对“分销”几乎不缓刑。20岁,别人大学大三,他可能要大三到大四在监狱里读完。

错题三:把“粉丝”当防火墙。10月30日,中文首站“迪雅克宇宙”宣布关站,超话阅读量一天掉82%,像股市跌停。

有人感叹“脱粉真快”,其实是粉丝经济最理性的地方:数据女工可以熬夜打榜,但品牌爸爸不会为风险买单。

DSM娱乐的解约声明里藏着一句“自8月起已中断活动”,翻译成人话:公司早就闻到风声,提前两个月做切割,只等司法落锤。

粉丝的爱可以发电,却抵不过广告商的断电开关。

错题四:把“抑郁症”免死牌。

DSM声明提到D.Ark“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韩国粉丝在法院外拉横幅“先治病再判罪”。

情绪值得同情,但法律不吃这套。

韩国2021年修订的《毒品类管理法》把“出于治疗目的”的豁免条款收得更紧:必须提前申报处方,且只能使用政府批准的医用大麻制剂,THC含量被压到0.3%以下。

D.Ark的毛发检测值远超红线,想用“抑郁”换“免罪”,法官只会把量刑表翻到新的一页。

错题五:把“重新鉴定”当救命绳。

辩护律师当庭质疑取样程序,要求重检。

这招在韩国司法里叫“拖字诀”:重检一次,流程三个月,艺人可以趁机接私活、谈海外演出。

但检方这次把样本一分为二,一份留法院,一份留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全程录像。

重检结果若仍是阳性,反而坐实“明知故犯”,量刑直接顶格。

D.Ark的团队等于把最后一根稻草押在“实验室失误”上,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五个错题,每一道都写着同一句话:在中韩两地,毒品不是“私德”,是“公敌”。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劣迹名单”与韩国演艺制作者协会的“不合作名单”已经数据互通,一旦上榜,两边同时锁死。

过去有人算过,从阳性报告到全面封杀,平均只要17天——比艺人减肥还快。

庭审结束,D.Ark被法警带离时,旁听席有个韩国女生哭着喊:“Oppa,下次回归是什么时候?

”男生回头,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法警关门的瞬间,走廊灯“啪”一声熄灭,答案已经写在那片黑暗里:没有下次了。

所以,如果你刚好是练习生、预备出道、或者正在写“叶子灵感”的歌词,请记住——在中韩娱乐圈,毒品不是创作的旁路,是职业的末路。

一次阳性,五年禁演;一次分销,案底终身。

粉丝会长大,公司会换人,市场会遗忘,只有档案室的编号永远陪你。

来源:认真安斯蒂斯5P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