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龙珠》系列的续作,《龙珠超》自诞生起就承载着全球老粉对童年情怀的延续期待,然而其剧情与设定中的几处“硬伤”,却像一道道裂痕,逐渐消磨着观众的热情,尽显对这份期待的辜负。
作为《龙珠》系列的续作,《龙珠超》自诞生起就承载着全球老粉对童年情怀的延续期待,然而其剧情与设定中的几处“硬伤”,却像一道道裂痕,逐渐消磨着观众的热情,尽显对这份期待的辜负。
素材源于网络
《龙珠》系列的核心魅力之一,战斗力递增都有这合理的设定,从龟派气功到超级赛亚人,每一次战力突破都伴随着剧情铺垫与情感爆发,让观众感受到“成长”的热血。但《龙珠超》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战力设定陷入“无序膨胀”的怪圈。
前期弗利萨篇中,悟空达到超蓝形态后,本应是战力来到新的高度,可后续剧情里,战力提升变得毫无逻辑。比如“宇宙生存篇”中,部分宇宙的选手此前毫无铺垫,却能与超蓝悟空抗衡;克林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在没有关键修炼情况下,突然能与宇宙级强者过招,这种“为了剧情强行拉平战力”的操作,让老粉熟悉的“强弱认知”彻底混乱。
素材源于网络
更荒诞的是,破坏神、天使这些新登场的战力天花板,标尺本身就像橡皮筋——上一秒还夸口“一念灭宇宙”,下一秒就被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宇宙选手缠得难解难分。战力被写成“薛定谔的猫”,既生又死、强与弱叠加,胜负的天平失去刻度,观众再也掂量不出“拼尽命突破极限”的厚重。热血被稀释成谁先摁下“终极大招”按钮就算赢的快餐游戏,只剩下一地特效的碎光。
《龙珠超》多次试图用“情怀杀”唤醒观众记忆,却因剧情逻辑的断裂,让情怀变成了“尬煽”,反而暴露了内容创作的敷衍。
素材源于网络
最典型的是“扎马斯篇”,剧情围绕“平行宇宙”展开,本有机会构建宏大的世界观,却在关键逻辑上漏洞百出。扎马斯作为界王神候选人,为何能轻易获得超级龙珠并实现“换身”计划?全王作为宇宙最高统治者,前期对扎马斯的混乱视而不见,后期却突然以“清除混乱宇宙”的方式收尾,这种“先放任后一刀切”的处理,完全忽略了剧情的连贯性。此外,“布罗利篇”虽然让经典角色布罗利回归,却为了突出悟空和贝吉塔的强大,强行削弱布罗利的“合理性”——布罗利仅靠本能就能突破超蓝,却在结尾被轻易说服,前后性格与战力逻辑严重脱节,让“情怀回归”变成了“消耗情怀”。
素材源于网络
《龙珠》系列能深入人心,离不开鲜活立体的角色——悟空的纯粹热血、贝吉塔的傲娇成长、悟饭的“学者与战士”矛盾,都让角色有“人味”。但《龙珠超》却将角色塑造简化为“战斗工具”,经典人设逐渐褪色。
悟空那份曾让人动容的“纯粹”,如今被写成了没头没脑的“莽撞”。为了喂饱自己永无止境的战瘾,他能把宇宙安危当筹码——大大方方给弗利萨递上“宇宙生存赛”的请柬,全然忘了对方曾把地球炸成烟花、把克林捏成噩梦。昔日“为伙伴燃尽最后一滴血”的赤子,摇身变成“为打架能赌上万物”的赌徒,核心温度瞬间归零。
素材源于网络
贝吉塔更尴尬。当年那个从深渊一步步爬向高台、用骄傲缝合伤口的“反派赎罪线”,曾是整条故事最锋利的弧光;到了《超》,他干脆成了悟空的“影子配音”——战力突破靠悟空递剧本,情绪爆点替悟空抬轿,连怒吼都像提前写好的应援口号,独立人格被拆得连赛亚人王子最后的棱角都不剩。
至于悟饭,则直接被塞进“学术垃圾篓”。沙鲁游戏里那声少年怒吼曾撕开未来,如今却只剩一句“我只想写论文”。偶尔被编剧拎出来救场,就像从仓库翻出的旧模型,镜头前摆个招牌光波,下一秒又火速回书架落灰。
素材源于网络
对于老粉而言,失望的不仅是作品本身,更是那份“被辜负的童年期待”——曾经能让我们为“悟空突破极限”而热血沸腾、为“贝吉塔认输”而感动落泪的《龙珠》,终究没能在《龙珠超》中,续写那份属于青春的热血与温暖。
来源:神田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