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拉拉把90亿韩元的婚房折现,转手就捐出20亿给留守儿童,自己只留下一条行李箱——Netflix新剧《Trunk》的道具箱,也是她此刻全部的身家。2024年第二季度开机,镜头一开,她不再是“豪门太太”,而是公司老板兼女主角,身后没有金主,只有一张刚拿到的500
克拉拉把90亿韩元的婚房折现,转手就捐出20亿给留守儿童,自己只留下一条行李箱——Netflix新剧《Trunk》的道具箱,也是她此刻全部的身家。2024年第二季度开机,镜头一开,她不再是“豪门太太”,而是公司老板兼女主角,身后没有金主,只有一张刚拿到的500万人民币营业执照。
很多人以为她离婚是“失婚”,她却把离婚协议当成解约合同,一次性甩掉“富豪妻子”标签。
Humap Contents递来的合约只有一页纸:片酬不高,全球分成,版权共享。
她看完直接签字,顺手把中文名也改成“克拉拉影业”,办公地点选在北京朝阳,离CBD三分钟,方便随时飞首尔。
别人问为什么,她一句“故事在中国,钱也在中国”,把经纪人都逗笑。
捐钱那天,韩国记者堵在基金会门口,问她是不是“作秀”。
她让助理把捐款收据复印一百份,现场发,一人一张,上面两行字:房款编号、到账时间。
记者没再追问,转头把标题写成“现实版《我的前半生》”。
她刷到新闻,只回了一个行李箱emoji,配图是剧本封面, hashtag打的是#Trunk#。
《Trunk》讲什么?
官方梗概只有一句“一个女人提着箱子住进神秘婚姻服务酒店”。
内部读本流出,第一幕就是女主把婚纱剪成抹布,塞进21寸行李箱,拉链一拉,咔哒,像给过去上锁。
导演说角色为她量身改写,她摇头:不是量身,是“量心”。
她把自己离婚时真实写下的“行李清单”递给编剧——牙刷、护照、五张 workout 课程卡、半瓶香水,连结婚戒指都没出现。
编剧看完把剧本删了15页,说够了,再写就假。
克拉拉影业的第一桶金不靠拉投资,靠“卖自己”。
她把出道18年拍过的广告、剧照、未公开花絮剪成一条8分钟“人生预告片”,投给品牌方,报价:一条短视频+一场直播=300万。
面膜客户先付定金,她连夜写脚本,开头就是“我离过婚,但脸没塌”,ROI冲到1:8。财务把报表甩给韩国老牌制作公司,对方终于点头,答应让她做联合出品,条件是她必须出演女二。
她回一句“我只做女一,不然我就买你股份”,把对方噎得当场拉黑。
三天后,对方又悄悄把项目书发回,附加一条:全球版权优先回购权。
她截图发到公司群:第一战,赢。
有人问,不怕翻车吗?
她甩出一张公益证书:20亿都敢捐,还怕亏?
数字摆那儿,她等于提前“押注”自己——公众形象一旦崩,第一个反噬的就是留守儿童那笔善款,舆论会翻倍讨回。
她把道德底线变成安全绳,反而比任何公关声明都硬。
这一招,国内女星没人敢学,毕竟真捐20亿和“口头捐”之间,差着一套首尔公寓。
现在她每天行程拆成三块:上午飞北京看剪辑,下午飞首尔围读,夜里回酒店直播带货,凌晨两点写制片笔记。
助理算过,她一天能跑1.8万公里,比A380还忙。
有人劝她“慢下来”,她反问:慢给谁看?
市场不会等眼泪,观众只认下一部作品。
她把离婚当跳板,把公益当防火墙,把行李箱当logo,三步并一步,硬是跑出了一条“女艺人自救最短路径”。
《Trunk》杀青那天,她发了一张剧照:自己坐在酒店走廊,箱子敞开,里面空无一物。
配文只有一句——“过去装不下未来”。
点发送前,她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像给旧生活最后一次关机。
屏幕黑掉那一刻,她忽然想起离婚律师说过的话:分手最爽的不是签字,而是你把最后一箱行李搬出门,门“砰”一声关上,你就知道,后面的人生全是增量。
她抬头,机场广播正好叫到她的航班:目的地,北京。
下一站,制片人。
来源:@沉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