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你和其余的一切”就差口气!差点就是韩版“天才女友”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10-13 01:51 2

摘要:开分7.7,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恰好卡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就像这部剧本身给人的感觉:什么都好,但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没能成为真正的韩版“天才女友”,反而更像一部精心包装过的《七月与安生》或《流金岁月》。

编辑:欣阅

坦白讲,Netflix新上的这部《你和其余的一切》,很容易让人想起HBO那部封神的《我的天才女友》。

同样是双女主,同样是横跨三十多年的人生纠缠,金高银搭档朴智贤,从11岁演到四十多岁,这阵仗,野心不小。

开分7.7,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恰好卡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就像这部剧本身给人的感觉:什么都好,但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没能成为真正的韩版“天才女友”,反而更像一部精心包装过的《七月与安生》或《流金岁月》。

它撕开了传统闺蜜情的温情面纱,想给你看点真实的人性,但最后又好像有点不敢,收了回去。

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女孩的互相羡慕,或者说,是各自匮乏感的相互投射。她们就像镜子的两面,都渴望成为对方的样子,这种渴望是吸引力的起点,也是一切嫉妒的根源。

金高银演的柳訚重,是个标准的“小太阳”。家境不好,住半地下室,父亲早逝,母亲靠打零工维生。但她精神世界无比富足,开朗直接,情绪从不藏着掖着,会坦白地对朋友说“我真羡慕你”。她是一个“活给自己看”的人。

而朴智贤演的千商燕,恰恰相反。她住在高档公寓,是大家眼里的天之骄女,可家里重男轻女,内心极度缺爱。她敏感又脆弱,习惯伪装,拼了命地追求完美,实际上是“活给别人看”。她拥有柳訚重渴望的一切物质条件,却独独没有那种能被轻易爱着的能力。

你看,这就有意思了。柳訚重羡慕千商燕的家境和才华,千商燕嫉妒的却是柳訚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母亲和哥哥的偏爱。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还是输给了这个好像什么都没做的人。

问题就出在这里。剧集虽然给出了这个复杂的动机,但在塑造千商燕这个角色时,却显得有些单薄。她后来的很多行为,都被简单归结为纯粹的嫉妒和“恶意”,那种“我一边嫉妒你,一边又忍不住珍视你”的复杂层次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让她的悲剧色彩淡了许多,也削弱了观众对她的共情。

很多人把她们后来的决裂归咎于男人,但说实话,剧里的男性角色,不管是哥哥千商壑还是学长金商壑,都只是催化剂。他们就像一面棱镜,把两个女孩之间早已存在的裂痕和竞争意识,折射得更清晰、更刺眼罢了。

真正的第一道裂痕,源于哥哥的那台相机。千商壑在自杀前,把自己最心爱的相机送给了柳訚重,而不是自己的亲妹妹。这件事,成了千商燕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这是她嫉妒的种子,是她认为柳訚重“偷走”了家人之爱的铁证。

到了大学,学长金商壑的出现,则让这种暗中的较劲摆上了台面。柳訚重因为冲洗胶卷和他日久生情,这是一段明线上的感情。而千商燕对学长的感情更隐秘,也更沉重。她早就在哥哥的社交平台上,视一个叫“吴梦达”的网友为精神支柱,后来才发现“吴梦达”就是金商壑,并为此报考了同一所大学。

所以,当很多评论批评男主角选角失败、角色是“工具人”的时候,或许也该看到,他的功能性恰恰就在于此。他的存在不是为了主导剧情,而是为了激化矛盾,让观众看清楚,这两个女孩的关系,早就不堪一击了。

她们的友谊就是这么一个悖论:给你最深伤害的人,也是唯一能给你救赎的人。从职场上的彻底决裂,到最后那场去瑞士的安乐死邀约,是她们互耗关系的极致,也是和解的唯一可能。

成年后,一个是编剧,一个是制作人。柳訚重坚持原则,千商燕则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这种工作风格的对立,不过是她们童年性格的延续。最后,千商燕抢走了本该属于柳訚重的项目,用一种最伤人的方式,彻底斩断了两人的联系,这一断,就是十年。

这记背刺,是成年人世界里的“打手心”,充满了毁灭欲,她想毁掉的,是柳訚重身上那种她永远无法拥有的“纯粹”。

直到十年后,千商燕罹患晚期癌症,她提出的请求,是让柳訚重陪她去瑞士。这个死亡邀约,是她一生“求关注”的终极姿态。她选择邀请这个十年未见的“仇人”,潜台词就是:“我的结局,只有你有资格见证。”这既是她最后的攻击,也是她最脆弱的求救。

结语

必须承认,剧集结尾的和解处理得有些仓促,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让很多观众觉得说服力不足。

但换个角度想,对于这样一段纠缠了三十多年的极端关系,或许根本不存在什么合乎逻辑的和解。理性的分析在她们之间是失效的,只有在生命尽头的极限情境下,那种被压抑了太久的情感,才可能在一瞬间压倒所有的积怨。

所以说,《你和其余的一切》是一次有缺憾但足够深刻的书写。它成功塑造了一对相互定义、彼此纠缠的女性形象,把友谊里的嫉妒、占有、竞争这些阴暗面毫不留情地摊开给你看。

尽管在人物动机的深入挖掘和情节的合理性上,它没能达到《我的天才女友》那样的高度,但它依然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它挑战了我们对女性友谊的刻板印象,告诉我们,那些难以言说,甚至有点“丑陋”的微妙情感,恰恰是某些深刻联结存在的证明。可惜了,真的只差那么一点点。

来源:斜杠阿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