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漫画讲的是啥呢?说有个巴拿马少女玛蒂娜,在课堂上发现教科书里写的巴拿马历史,一上来就是西班牙征服者到来,她就琢磨了:“那之前这儿是谁在呢?”老师和家人都没给她答案,嘿,这姑娘直接自己动手做了个时光机,来了趟跨越数百万年的时空之旅,去探寻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和演变
咱今儿个要聊的,是巴拿马最近挺火的一部科普漫画,叫《玛蒂娜与时间之桥》。
这漫画讲的是啥呢?说有个巴拿马少女玛蒂娜,在课堂上发现教科书里写的巴拿马历史,一上来就是西班牙征服者到来,她就琢磨了:“那之前这儿是谁在呢?”老师和家人都没给她答案,嘿,这姑娘直接自己动手做了个时光机,来了趟跨越数百万年的时空之旅,去探寻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和演变。
就这么个故事,现在成了不少孩子喜欢的科普读物。
说实话,玛蒂娜这个角色,灵感就来自作者亚伦·奥迪亚十三岁的女儿米拉。
奥迪亚是海洋古生物学家,他说想让主角是个女孩,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女孩一样能当科学家。
你看,现在不少科普作品里,主角要么是男孩,要么是抽象的形象,奥迪亚直接拿自己女儿当原型,还特意设定成女孩,这心思挺巧的。
在他眼里,科学探索不分男女,小女孩也能有满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玛蒂娜的故事就是要打破那种“科学是男孩的事儿”的固有印象。
而奥迪亚做这部漫画,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之前和古生物学家费利克斯·罗德里格斯合著过《巴拿马地峡自然史》,可那种学术著作,语言太专业,学校课堂根本用不上,尤其是远离巴拿马城的学校和社区,孩子们很难接触到本土的自然历史知识。
SENACYT研发总监米拉格罗斯·马涅里就说,《玛蒂娜与时间之桥》是科研项目面向儿童读者的首个成果,说白了,就是要给科学发现和公众之间搭座桥,让高冷的科学知识能走进孩子心里。
再说说另一位作者伊恩·库克·塔皮亚,他的经历也挺有意思。
他打小就跟着考古学家父亲实地考察,手里的画笔就没停过,一路画见闻,慢慢就走上了科普插画的路。
2018年,他和奥迪亚在科伊瓦岛考察的时候,第一次聊起合作。
库克·塔皮亚觉得,漫画这种形式比插画书厉害多了,图像能讲故事,孩子们看的时候不会觉得枯燥。
你想啊,插画书可能一页就一幅图,配点文字,漫画可不一样,分镜、画格编排,能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两人想法一拍即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创作过程。
奥迪亚在意大利,库克·塔皮亚在威尔士,隔着大洋,就靠远程协作。
他们先集中弄了大量分镜草图,然后就开始了“跨国合作”,这一来一回,沟通成本可不小。
但俩人愣是坚持了九个月到一年,才把漫画做出来。
库克·塔皮亚说,他更注重叙事节奏和画格编排,画风啥的倒不是固定的,灵活多变,就是为了让故事顺顺当当的,让孩子看得进去。
漫画做出来后,传播方式也挺多样,印刷版先给学校发了两千册,巴拿马生物博物馆还免费送了一百册,数字版则上线到了ComiXology等平台。
这就相当于,不管是喜欢捧着书看的孩子,还是习惯在电子设备上阅读的孩子,都能接触到这个故事。
而且现在已经有英语和西班牙语版本,覆盖面挺广。
现在,库克·塔皮亚还在建设“PANAMARTINA”官方网站,打算将来推出网络连载。
这一步挺聪明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孩子们上网的时间不少,通过官网连载,能和孩子们有更多互动,让玛蒂娜的故事一直保持热度。
关于未来的计划,两位作者也没闲着,已经筹划新故事了,一个是关于巴拿马运河流域的,另一个是关于安第斯山脉的。
他们觉得玛蒂娜这个主角特别合适继续讲科学故事。
你想啊,玛蒂娜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孩子们对她有感情,用她当主角,新故事一出来,孩子们可能就愿意接着看。
而且巴拿马运河流域和安第斯山脉,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能挖掘的科学故事可不少。
说实话,看完这个漫画的诞生过程,挺有感触的。
以前总觉得科普作品要么太枯燥,要么离咱们有点远,可《玛蒂娜与时间之桥》不一样,它从孩子的一个小疑问出发,科学家和艺术家联手,把本土的自然历史变成了有趣的故事。
没有那些难懂的术语,就是靠情节吸引人,靠画面打动人。
而且他们考虑得很周全,从创作到传播,再到未来的规划,一步一步,就是想让更多孩子爱上科学,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
你看,科学其实没那么高冷,它就在咱们身边,就藏在那些有意思的故事里。
玛蒂娜的时光机,不仅带她回到了过去,也带孩子们走进了科学的世界。
这样的科普漫画,多来几部也不嫌多,毕竟,能让孩子觉得科学好玩、愿意主动去探索,这比啥都重要。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