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管是“都敏俊xi”当年的死忠粉,还是隔壁吃瓜群众,谁没被她那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扎了一下?
热搜榜炸裂那天,全智贤的名字像是挂在风口浪尖的风筝,谁都能扯下一丝线头。
你说一个“国民女神”,这下真成了全民话题。
别管是“都敏俊xi”当年的死忠粉,还是隔壁吃瓜群众,谁没被她那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扎了一下?
这不是简单塌房,是主角直接狂奔踩雷,连带着一众品牌和剧方都跟着跳广场舞。
轰动的速度和舆论的温度,全能秒杀去年的“李玟维权”现场,网友的盘点帖子里甚至都开始拉横幅:“限韩令直接升职,禁韩令安排。”
其实娱乐圈里,塌房这事从来不缺新鲜案例,但全智贤这波,真是“顶流+民族+国际形象”三杀。
你看这剧,《暴风圈》原本吹得天花乱坠,说是迪士尼+砸了700亿韩元,导演是金希元配许明行,编剧还挂了朴赞郁的御用头衔。
有点像韩剧圈的大牌餐桌,结果上菜却是带刺的。
剧情里那段直接问中国是不是战争爱好者,滤镜下大连变成了“脏乱差”的既视感,还让女主用塑料普通话背诵李白,网友弹幕都在刷“导演是不是没看过东北振兴新闻?”最炸裂的,是那红地毯五角星桥段,一堆人解读是踩国旗,情绪拉满到爆表。
说到底,全智贤过去在中国的路人缘算是无敌,和爆款剧《星你》绑定,广告抢到手软,奢牌代言排队站街。
可现在,LV、伯爵、海蓝之谜,乃至家电品牌科沃斯都在网友的爆料里迅速切割,热搜话题一天能上仨:#全智贤代言被撤#、#全智贤暴风圈争议#、#全面抵制全智贤#,相关阅读量蹭蹭破亿。
粉丝脱粉的速度比“王一博摩托事件”还快,直接口号“国家面前无偶像”,谁还敢站台?
豆瓣评分像坐过山车,7.1秒变4.2,差评如潮。
最绝的是,全智贤和团队统一鸵鸟态度,社交媒体评论区关掉,官方一句话都不说,活像在玩失踪。
网友当然不买账,评论区神评刷屏:“限韩令的最大推手不是政策,是韩剧自己。”甚至横店影视基地和韩国Coco Media的中韩合作,也被传受此牵连,官方出来甩锅说还只是意向,实质还没落地,网友一边冷笑:“你们还是先查查剧本吧。”
圈里人都懂,这种爆雷不是第一次。
还记得《朝鲜驱魔师》那波乱炖历史,最后被腰斩,还是2021年才刚发生。
还有像《王国2》把丧尸病毒暗搓搓甩锅中国,BIGBANG成员演的网剧用地图缺失当背景,清朝扮猪搞笑,民族符号被随意玩弄。
每次塌房,舆论都升级一轮,这次是彻底让“限韩令”收割一波民心。
按说,主角本人片酬都能顶半个剧组,一线代言全靠中国市场撑腰。
结果这回,不仅剧本台词没人把关,发生后还装死,公关零反应,生怕多说一句给自己找麻烦。
网友调侃:“全智贤不回应,就是在回应。”圈里老司机都在群里讨论,这种结构性问题不是哪个演员一时大意,是韩娱产业对中国市场的认知隔着一堵墙。
谁还记得杨紫和赵丽颖争番那会儿,哪有剧组敢乱写中国角色?
文化尊重,真的不是靠滤镜糊弄过去的。
最让人感慨的是,这场风暴下,娱乐圈的中韩合作直接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才刚刚试探性复苏的短剧项目,分分钟被网友群嘲拉黑。
你说限韩令该不该升级,网友已经抢答:“全智贤这波直接把限韩令变成禁韩令。”还有人恶搞:“以后韩剧里出现中国角色,先让中文老师过目剧本。”
这里面不仅是商业翻车,更是文化碰撞与认知的翻盘。
每一次塌房,都是一次圈层信任的下坠,你不能只靠娱乐包装就混进中国市场。
毕竟,“饭圈追星三分钟,民族立场一辈子。”这波塌房,谁都看得明白,下一步怎么走,恐怕要看韩娱产业能不能真的听懂中国市场的底线。
世道变了,娱乐圈的风也不再只吹流量和颜值,吵的是认同与尊重。
翻篇容易,重塑信任难,这才是好戏刚刚开始的地方。
来源:水中赏月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