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谎言与爱的夏日谜题,看似少女友谊,实为心理疗愈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29 13:08 1

摘要:《记忆中的玛妮/思い出のマーニー》(2014)是吉卜力工作室在宫崎骏宣布隐退后推出的一部特别作品,由曾执导《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2010)的米林宏昌担任导演。

动画电影《记忆中的玛妮》(2014)日本版海报

《记忆中的玛妮/思い出のマーニー》(2014)是吉卜力工作室在宫崎骏宣布隐退后推出的一部特别作品,由曾执导《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2010)的米林宏昌担任导演。

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2010)美国蓝光版封套

虽然米林宏昌擅长原画创作,但是在《记忆中的玛妮》中没有采用类似《幽灵公主/もののけ姫》(1997)和《千与千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2001)那样令人惊叹的原画,反而采用的是日本当地农村为背景,平凡而带点真实,例如村道、房子、铁道、大海都是经过实地取景。

动画电影《幽灵公主》(1997)美国蓝光版封套

如果说《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时期的米林宏昌还是小心翼翼,维持自己和所谓“宫崎骏风格”的平衡。

而他在《记忆中的玛妮》中已经开始慢慢对剧本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思考,他似乎急于建立起自己的动画风格。

动画电影《记忆中的玛妮》(2014)剧照

《记忆中的玛妮》改编自英国作家琼·G·罗宾逊Joan G. Robinson(1910-1988)的同名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吉卜力史上第一部以两位女主角展开故事情节的作品。

从英国移植而来的少女童话嫁接到日本的国土上,吉卜力工作室可谓煞费苦心。

这部2016年入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记忆、成长与自我和解的动人故事。

影片主角佐佐木杏奈是一个12岁的少女,因哮喘疗养被送到北海道乡下的亲戚家暂住。

自幼失去双亲、由养父母带大的经历让她内心充满不安,总觉得自己是个"不被需要的人"。

在这个滨海小镇,她偶然发现了一栋被称为"湿地府邸"的神秘西式建筑,并在那里遇见了一位金发少女玛妮。

动画电影《记忆中的玛妮》(2014)中的影像

这个名叫玛妮的少女渐渐成为佐佐木杏奈在这个夏天最重要的朋友,两人发展出一段超越常理的友谊。

细心的观众会在影片中发现许多与其他吉卜力作品呼应的熟悉瞬间,这些巧妙的联动让人会心一笑。

比如,载着初到乡下的佐佐木杏奈前往叔父叔母家的那辆堆满杂物、随着颠簸摇晃的汽车,瞬间让人想起《千与千寻》开头千寻一家搬家的场景。

在玛妮家的派对上,佐佐木杏奈递出鲜花时那声"嗯"的神态,又莫名让人联想到《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或是《龙猫/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中的勘太。

动画电影《龙猫‎》(1988)英国蓝光版封套

而丢失一只鞋子的情节,则与《龙猫》中寻找小梅时从稻田里找到一只女孩鞋子的经典场景遥相呼应。

这些熟悉的吉卜力元素,让这部电影在保持独特风格的同时,也与吉卜力整个出品的产品保持着微妙的联系。

这段看似普通的夏日友谊,随着剧情推进逐渐显露出不寻常的特质。

两个女孩的互动亲密得超乎寻常,她们在月光下共舞,在船头相拥,彼此间流露出的情感既纯粹又带着几分暧昧。

这种超越普通友谊的情感连结,让不少观众产生了"这是否暗示同性之爱"的疑问。然而,影片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玛妮的真实身份是佐佐木杏奈的祖母。

整个夏天的奇妙经历,其实是佐佐木杏奈在潜意识中重新梳理童年记忆的过程。

随着故事推进,观众会逐渐发现,这段友谊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电影通过细腻的叙事,带领观众一步步揭开玛妮身份的秘密。

原来,玛妮其实是佐佐木杏奈的祖母,而佐佐木杏奈在幼年时期曾由玛妮抚养过一年。

整个夏天的相遇,可以说是佐佐木杏奈在潜意识中重新体验和梳理那段被遗忘的记忆。

这段被尘封的记忆以梦幻般的形式在她心中复苏。

就像电影《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999)中主角与自己创造出的另一个自我对话一样,玛妮是佐佐木杏奈内心世界的投射。

影片中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场景:当玛妮在派对上冷落佐佐木杏奈,转而与青梅竹马的和彦亲近时,仿佛暗示着异性恋关系的"介入"。

这种处理确实让期待纯粹同性情感的观众感到些许失落,但考虑到原作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英国,而2014年的吉卜力也难以在这方面做出更突破的表述,这样的安排或许更符合时代背景。

电影对玛妮这个角色的塑造极具层次。起初,她以完美朋友的形象出现——美丽、善解人意,仿佛是佐佐木杏奈理想中的灵魂伴侣。

但随着故事发展,我们看到玛妮也有任性、自私的一面:她会突然叫错名字,会在派对中抛下佐佐木杏奈,甚至让朋友扮演卖花女来取乐。

这些细节暗示着真实的玛妮可能是个自恋而缺乏同理心的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久子对玛妮的评价。她简单地将玛妮与女儿的不和归咎于"寄宿学校",这个看似不够有说服力的解释,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理解。

因为在久子眼中,玛妮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12岁少女——她的精神年龄似乎停滞在了青春期,从未真正成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影片的幻想场景中,作为祖母的玛妮会以12岁少女的形象请求孙女的"原谅"。

影片中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元素是佐佐木杏奈的"梦游"状态。

她会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走到湿地府邸,会在现实中昏倒,这些情节初看像是超自然现象,实则可能都是她潜意识活动的表现。

电影中有一个关键情节:当玛妮带着年幼的佐佐木杏奈进入干草仓库作为惩罚时,成年的佐佐木杏奈坚定地说“我绝对无法原谅这种事”。

这种无条件的维护,恰恰体现了电影的一个隐藏主题——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就像影片中其他角色,比如信子的母亲无条件相信女儿一样,这种“无条件”的态度成为了治愈创伤的关键。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孩保护朋友的决心,更是她在重新审视童年创伤时的坚定立场。

这些与其他吉卜力作品的微妙联系,不仅增加了观影的乐趣,更凸显了吉卜力工作室一以贯之的主题关注。

比如《龙猫》中对童年纯真的守护,《千与千寻》中的自我寻找,以及在本片中对记忆与和解的深入探索。

绘制宅邸素描的久子,其姿态气质也让人联想到《起风了/風立ちぬ》(2013)中的里见菜穗子,这种跨越作品的形象呼应,构建起独属于吉卜力的艺术长廊。

动画电影《起风了》(2013)美国蓝光版封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久子这个角色。她对玛妮一生的评价看似过于简单武断,称玛妮的幸与不幸都源于被送去寄宿学校这一件事。

这种看似不成熟的评判,实际上源于久子始终将玛妮视为那个永远的12岁少女。

在久子眼中,玛妮的精神年龄从未成长过,她永远停留在那个自恋、缺乏同理心的青春期。

电影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提出了一个深刻见解:有时候,在想象中反而能更接近现实真相。

动画电影《记忆中的玛妮》(2014)原声碟封面

电影的音乐虽然不是由久石让创作,但以钢琴为主的配乐恰到好处地营造出既感伤又神秘的氛围,与北海道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结尾的民谣风格西洋歌曲更是为这个夏日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记忆中的玛妮》最打动人心的,在于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想象来疗愈内心的过程。

这种"在想象中接近现实"的悖论,正是影片最深刻的主题。

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尤为精妙。当佐佐木杏奈发现玛妮其实是自己的祖母,并且理解了自己与玛妮之间真实的关系后,她终于能够接纳自己的过去,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联系。

这个夏天神秘的友谊,本质上是一场自我疗愈的心灵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具有让人反复观看的魅力。

第一次观看时,我们被剧情的悬念所吸引;第二次,我们开始注意到其中的伏笔与细节,包括那些与其他吉卜力作品的有趣联动;到了第三次,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

就像每个夏天都会如期而至,这部电影也值得我们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重新品味。

总的来说,《记忆中的玛妮》不是简单的少女友情故事,也不是单纯的神秘幻想作品。

它通过精巧的叙事结构,探讨了记忆如何塑造我们,创伤如何被疗愈,以及爱如何在代际间传递。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有时候,直面真相需要借助想象的勇气,而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接纳不完美的现实。

在这个意义上,每个观众或许都能从佐佐木杏奈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勇气。

动画电影《记忆中的玛妮》(2014)日本蓝光版封套

来源:石坊青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