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天,空无一人的屋子中,“海女房”带着孩子来造访,抓起放在桶里的咸鱼狼吞虎咽。家人回来时看到这光景,赶紧叫来村里人要赶走这东西。不过已经太晚了,人们赶到屋子里,桶中已经空空如也了。
岛根半岛的平田市附近十六岛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用桶装盐腌鱼的风俗习惯。
有一天,空无一人的屋子中,“海女房”带着孩子来造访,抓起放在桶里的咸鱼狼吞虎咽。家人回来时看到这光景,赶紧叫来村里人要赶走这东西。不过已经太晚了,人们赶到屋子里,桶中已经空空如也了。
“海女房”又叫“海夫人”,据说是人鱼一类的东西。相传此怪住在海中,其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药材。荷兰人称之为“培西慕瑞”,是一种止血的妙药。此物奇货可居,因而多有伪造。从前,有的药商就将鱼的牙齿研粉充做培西慕瑞出售。
《大和本草》记载:“其发、鼻、手足俱备,手足指间生有蹼类水鸟,不通人语,给它们饮食它们也不吃,上陆亦可数日不死……”。
其他书有记载的“海人”,则是一种形如和尚的光头坊主。遇到它上舟来,最好是默不作声。万一发出什么骚动,就会刮起大风掀翻船只。这可能是“海女房”的丈夫“海坊主”。福冈县宗像郡大岛村附近还有一种“海女”出现,传说渔民常在海上看见它在海面上行走,实体却不明。可能也是“海女房”的同类。
47-后神夜里,在漆黑的道路上行走,有时忽然会有种好像有人从背后扯你头发的恐怖感觉。
这就是“后神”要出现的前兆。再过一会儿,觉得好像忽然被绊了一跤,此时“后神”就伸出冷冰冰的手来触摸你的后颈了。一般人都会缩起脖子吓一大跳。这就是“后神”的恶作剧。什么也没有出现,却能叫人吓得有如跌落谷底。
“后神”因地方而异也各有不同。冈山地区出现的“后神”触及皮肤时的感觉是滚热的,让人会“呀——”的一声尖叫起来。
从前冈山县津山地区有个胆小的女人,她一向精心梳理自己的头发。有一天走夜路,忽然有“后神”出现,抓扯着她的头发弄得乱七八糟。女人正在害怕时,“后神”又冲着她的后脖子吹了一口气,那气息像火一样滚热,更是把她吓得心胆俱裂。
还有的后神是随一阵风出现,忽然把人拿着的伞刮卷到半空。
总体来说,“后神”也好,妖怪也好,都是那些疑神疑鬼的人才会撞上的。对于那些一向以平常心对待的人,就算有什么出现也感觉迟钝,所以幽灵妖怪之类的东西都不会现身。
不过阿婆们常说的“后发纠扯——恋恋不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48-海和尚这是一类海上的妖怪,传说多以大乌龟的形态出现。
龟是一种神秘的生物,海龟常作为龙宫的使者出现,还会冠以“正觉坊”这种和尚一样的异名。千叶县等地区还将海龟奉为神格,如果正好捕捉到就要用车载回家,奉酒款待,再恭敬地送回去,绝不能拿去换钱。“海和尚”兴许也是这种思维下产生的妖怪。
伊豆大岛和神津岛等地如今是旅游区,在古代这些岛屿上却有许多传说。这里有一种叫做“海难法师”的妖怪,极可能就是“海和尚”的同类。这一带的岛屿,每到阴历正月二十四的夜晚,有“海难法师”从海上而来,人人畏惧。这一天,人们往往会举行防范灾祸的祭礼或者实行物忌。
传说古时候岛上的一些年轻人诛杀了当地的恶官,逃亡海上时遭遇风暴而遇难。这些死者的冥念从海上归来,就化作了这种妖怪。一般认为这是因海难而死的怨灵,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出现的其实是前往岛屿的恶灵。
不管怎么说,赋予“海和尚”比较憨趣的形态,是为了让人能以较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吧。妖怪也不光是形象可怖的东西,“海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代表物。
49-川男说到河里的怪物,人们马上会想起“河童”。不过河中其实还有一种叫“川男”的妖怪。
这东西比“河童”更像人,在《和汉三才图绘》中有记载。“川男”似乎是一种很胆小的怪物,它长着一副对人畜无害的脸,实际的性格也很安分,常是两个一齐出现讲故事。
它多栖身于深山大川中,美浓(岐阜县)人夜晚撒网捕鱼时常会遇到它。它体色浓黑,如果挺直身,个头应该很高,所以,过去人们常说高个子的人“看着像‘川男’一样”。不过现在已经没人这么说了。
同样是住在河里的妖怪,“河童”的身迹遍布全国各地,但关于“川男”的传说却很少。
“河童”的叫法在许多地方各有不同,其中,也有叫做“川太郎”的,不过这显然与“川男”不是一个东西。
一般认为妖怪都是恐怖的、会害人的东西。即使遇到“川男”这种只是在川潭边坐着说说故事的生物,人类多半也会惊恐逃走。若是不主动与之接触,连话也不敢搭,那将永远也不能明白妖怪的正体。河里其他的妖怪,像“川女郎”、“川姬”这些女妖也为数不少。不过这类又哭又闹、还会害人的东西,比起“川男”可要厉害多了。
50-灶神从陆前(宫城县、岩手县)到陆中(岩手县、秋田县)地区都有“灶神”一说。当地的习俗是用黏土或木头刻作出奇怪的面具,挂在灶台前的柱子上。人们把这面具称为“灶男”。据《民间信仰辞典》记载:“——灶台、围炉此类家中生火的地方祭祀有火神,全国各地均有祭祀。在灶台附近的柱子或棚架上,以束币神札纳供奉祀。有些地方还以炉子的吊钩或铁架圈为神体。陆前地区还把土、木制的丑陋面具挂在近灶的柱子上祭祀,称之为‘灶男’、‘火男’、‘灶人’等。”
“信越国境一带称呼为‘釜神’,以一尺余木制人偶面具作为神体。萨摩(鹿儿岛县)则把纸人形的贡币当做火神祭祀。‘灶神’同时也是农作之神,此外还身兼‘儿童神’、‘牛马神’、‘家族守护神’等众多职责,可称是包揽了生活全般活计的家神。”
大约十五年前,笔者参加过百货商家的一次类似灶神展览会的活动,看到一种颇有灵性的面具,以五万日元买了一个,现在还挂在家里的柱子上。
面具这种东西确实凝聚有灵物,比如新几内亚的面具等。这些东西好像总带有某样奇妙的力量,让脑子享受着隐隐的刺激。
来源:好吃懒做的年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