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听说全智贤这次在中国出大事了,我一开始还纳闷:怎么一个韩国明星居然能闹得全国网友沸腾?原来,她新剧里的几句台词直接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怒火,还波及到商业代言,结果20多家韩国媒体上阵,居然倒打一耙,这谁看不愤呢?
刚听说全智贤这次在中国出大事了,我一开始还纳闷:怎么一个韩国明星居然能闹得全国网友沸腾?原来,她新剧里的几句台词直接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怒火,还波及到商业代言,结果20多家韩国媒体上阵,居然倒打一耙,这谁看不愤呢?
韩国演员全智贤,这名字在中国真不陌生。之前不少人见着她,心里都挺中立,既没多少喜欢,也谈不上反感。但新剧《暴风圈》播出后,她说了一句让人咋一听就不舒服的话——“中国为什么会偏好战争”。真就冲着这句,网上一下爆开,连带剧里其他细节都被翻了出来。
至于那些细节,谁都忍不了。比如把大连拍得像破烂棚户区一样,还有镜头里国旗压根不尊重——据说就放在地上当地毯。想想都气得慌。网友们没乱说,这些画面大家一查就能找到。有人感慨,这种处理,不仅是误解,更是侮辱,任谁都不能接受。
那种失望——
一开始,事情好像没多大动静。全智贤和她团队似乎还觉得,再大的热度,过几天就淡了。可谁想到,抵制迅速从局部蔓延到了整个网络。网友们不仅骂,行动更快:代言的几个大牌子比如路易威登、海蓝之谜、伯爵珠宝,直接跟她解约。国内那些还犹豫着的品牌,官网底下也是一片“快点封杀”的呼声,动静闹得没法装作看不见。
听说损失特别多。一专业分析,直接财务损失估计得上2个亿人民币。这不是一般明星能扛得住的打击。
既然生意受损,最常见的做法应该是赶紧出来公关,想办法冷静对话。可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全智贤这边的团队挑了一个最让人生气的办法。
怎么回事呢?他们没有出现什么道歉和反思,反而拉了二十多家韩国媒体“联合发声”。意思很直接:把锅甩给中国网友。
还有韩国一位女教授徐敬德出面,讲话挺尖刻,说咱们中国网友一个劲拆台是因为“担心韩剧影响力”,还偷看盗版,甚至拿“鸡蛋里挑骨头”形容。换谁听了,心里都不痛快。这哪像解释,整个就是讽刺,还把人打成“嫉妒”又“小偷”。
这就有点像用火浇油。中国观众本来对韩剧有点兴趣,现在反倒觉得被嘲了一遍。新一轮怒火烧起来,比之前还猛烈。公关没让全智贤脱困,反倒逼得路越走越窄。
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前些年韩剧时不时搞点“夹带私货”,全智贤先前在《雪花秘扇》的新闻也不太好,有说她耍大牌的。可是,这次面对争议,还是打算拖着不管,用冷处理,希望熬过去,这让很多人更加反感。
有人疑惑,全智贤难道真觉得网友好糊弄?她团队是不是把市场当成了试验田?现实却让他们明白,观众这回没打算原谅。
市场变化太快了——
人们开始担心,不只全智贤一个人受影响。韩国现在能被中国市场认可的品牌和明星,本来就不多。这波再闹下去,韩流在中国还剩什么?
其实,网友们的要求不算高,尊重、真实,别胡编乱造、别拿侮辱当创意。可惜,部分韩国影视圈总喜欢踩线,最后连饭碗都保不住。就算公司想“冷冷清清地等风头过”,但这招早过时了。
可是,这冲突一来一回,不仅让全智贤商业代言全线崩了,也把更多观众推向了反感。从抵制变成全网反制,最后可能连后路都没了。谁都能理解,市场决定一切,一不留神丢掉的机会,哪那么容易再捡起来?
韩媒集体下场,是试图扭转舆论吗?其实效果事与愿违。以前全智贤的粉丝还互相安慰说没啥大事,现在态度直转直下,根本没人愿意再维护她。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被一次次试探消耗完的。
如果说过去的韩流曾经让无数人追过星,带动了消费热潮,如今这样的公关和态度,恐怕只剩下一地鸡毛。对于全智贤和她的团队来说,想必他们已经真切体会到了观众的力量。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