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私货拍中国,必被舆论“暴风圈”痛击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9-25 16:54 1

摘要:近日,两部韩剧在中国引发争议。一部把“城中村”注为“中国大连”,还出现了“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另一部则将中国角色刻画为反派,上演明朝使臣向朝鲜国王下跪求饶等桥段。

新重庆-重庆日报 王瑞琳

近日,两部韩剧在中国引发争议。一部把“城中村”注为“中国大连”,还出现了“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另一部则将中国角色刻画为反派,上演明朝使臣向朝鲜国王下跪求饶等桥段。

猎奇剧情下,片方的小心思呼之欲出。对此,人民文娱一针见血评论:从早年的“特制”滤镜到如今的夹带私货,部分海外剧综暗戳戳搞小动作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已不仅仅是冒犯,而是借创作之名的扭曲输出,对真实和现实的肆意篡改”。

赤裸裸的污名化,建立在对事实的公然摒弃之上,已经背离了文艺创作的生命线。

就以对中国大连的刻画为例,大连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广受海外游客青睐。此前,在中国实施过境免签政策的带动下,韩国流行起“周五下班去中国”,大连便是不少游客的目的地,韩国旅游业界还专门推出“大连饺子游”特色旅游商品。

图源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

明知大连魅力,却偏要刻意丑化;明知中国底蕴,却偏要颠倒黑白。种种行径,令人不齿。文艺创作包容虚构,但不等于可以打着“架空”“幻想”的幌子胡编乱造。脱离基本事实的叙事,本身就无比虚弱。即便单从文艺审美的角度来说,这类故事也经不起推敲。

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影视作品渲染陈旧印象、矮化中国形象,仍是歧视心态的延伸,实际上所反映出的,是一些有心之人刻意迎合西方认知、固化民众偏见。

长期以来,个别美西方国家习惯性操弄“暗黑滤镜”,或将中国塑造得贫穷落后,或是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始终未能正视中国崛起对于世界的积极意义。而受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韩国一部分人不惜主动伏低做小,至今仍在借文化输出等手段对美西方献媚。

事实胜于雄辩,真相击碎恶意。

今日之中国,究竟是“偏好战争”的假想敌,还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只需看看自1990年至2025年派出5万余人次维和官兵的是谁,看看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并获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的又是谁。

今日之中国,究竟是“棚户区”式的脏乱差,还是都市连片的现代化?只需看看多少海外游客在“China Travel”后发出“好City”的感慨,看看世界级网红“甲亢哥”如何惊艳于高铁上的直播信号零卡顿。

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绝非一两个不怀好意的标签所能定义,绝非一两部掺假失真的“神剧”所能篡改。

自信,向来建立在悠久历史与富强实力之上。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看清中国底气何在,才能懂得文化上的争抢挪用、传播上的杜撰抹黑,都只会让自己更加下不来台。

创作须存敬畏,偏见必遭唾弃,市场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教某些创作者“怎么做人”。目前,涉事剧集主创已开始面临与中国广告合作被取消等情况,《环球时报》也披露韩媒对该剧后续收视走势存忧,中国国内更有大量网友自发发声抵制。

无尊重,不合作。唯有秉持良知、友好对话,让优秀文化作品真正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方可赢得更广大的市场,否则,就必将被迎头痛击、果断抛弃。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