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被韩国安博凯基金全资收购,SM 娱乐与 TME 联手开发中国本土 IP 的计划落地,韩国资本在中国文娱版图的布局已从零星试探转向大规模深耕。这场跨国资本联姻,既为困境中的中国文旅项目注入活水,也引发 “文化失守” 的集体焦虑。在 “限韩令
当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被韩国安博凯基金全资收购,SM 娱乐与 TME 联手开发中国本土 IP 的计划落地,韩国资本在中国文娱版图的布局已从零星试探转向大规模深耕。这场跨国资本联姻,既为困境中的中国文旅项目注入活水,也引发 “文化失守” 的集体焦虑。在 “限韩令” 余温与文化安全忧虑交织下,韩资涌入究竟是产业升级的东风,还是暗藏文化挪用风险的暗礁?
韩国资本青睐中国文娱,本质是精准的商业算计,核心吸引力源于市场潜力与产业缺口的双重叠加。一方面,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带动文化消费需求释放,文旅、网文 IP、数字周边等领域藏着千亿级市场空间。以苏州华谊电影世界为例,尽管曾陷经营困境,但长三角庞大消费人群与区位优势,让安博凯看到改造价值,其计划投入 1 亿元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正是瞄准中国沉浸式体验消费的蓝海。
另一方面,中国文娱产业的短板恰是韩资的长板。内容运营上,韩国成熟的综艺制作体系、偶像工业流水线与 IP 衍生能力,能弥补中国产业不足 —— 从早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本土化改编热,到如今 SM 开发数字周边、快闪店,韩资将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降低创新风险。资本运作层面,部分中国文娱企业面临资金链压力,如海昌海洋公园出售极地海洋馆,为韩资提供抄底机会。
短期看,韩资入局确有经济提振作用: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避免项目烂尾,韩企的运营经验也推动产业专业化升级,苏州华谊改造计划预计创造上千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产业。但风险同样明显:若核心运营权与 IP 收益被外资掌控,中国企业可能沦为产业链低端,仅赚微薄场地租赁、劳务费用,利润外流隐患不容忽视。
“文化要被偷走” 的呼声并非空穴来风。韩国文化产业多次陷文化挪用争议:将端午节申报 “人类非遗”,韩剧中出现 “韩服源自汉服”“针灸是韩国发明” 的错误表述,网游中改造挪用中国传统服饰与建筑。这些事件积累了公众的文化不安全感,如今韩资大规模入局,公众担忧这种挪用会从自发行为升级为系统性运作。
比符号挪用更危险的是价值观隐性渗透。韩国饭圈文化中的粉丝集资、偶像崇拜、网络互撕等现象,随韩流在中国蔓延,引发青少年价值观塑造担忧。近年公众对饭圈文化的厌恶升温,正是对这种外来价值观负面影响的抵制。若韩资掌控文娱产品生产话语权,可能在内容中植入韩国价值观,潜移默化改变中国观众的文化认知与审美取向。
这种焦虑本质是文化自信与产业实力的失衡:我们渴望本土文化传承,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娱在创意、运营上与韩国存在差距。当韩资通过收购的网文平台,将中国武侠元素整合进韩国创作体系;当本土 IP 开发权被外资掌控,公众担心的不只是文化符号流失,更是文化话语权旁落。
韩资深度介入背景下,公众对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原生武侠古装片愈发怀念。从《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到《仙剑奇侠传》,这些经典的核心是纯粹的中国文化精神 —— 金庸武侠的侠义家国、古装仙侠的东方美学,都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传递独特文化魅力。
回望文娱史,不同时代有不同形态:明清戏曲承载士大夫审美与市民情感,改革开放初期露天电影、广播剧满足精神需求,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武侠剧、电影既传文化精髓,又融时代精神;如今短视频、沉浸式体验迎合碎片化消费。但人们怀念过去,本质是怀念文化本真性与精神共鸣 —— 经典作品不迎合、不盲从,以真诚态度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价值观。反观当下部分文娱产品,过度逐利、盲从外来潮流,导致内容同质化、精神空洞,这也让我们警惕韩资商业模式带来的 “重形式轻内容” 误区。
在韩资浪潮中,保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娱创作初心,是守住文化根脉的关键。中华文化五千年积淀,从诸子百家思想到琴棋书画,从诗词歌赋到民俗智慧,构成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既是民族精神标识,也是文娱创作的不竭源泉。
保护文化博大精深,需深挖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河南《唐宫夜宴》《龙门金刚》、考古盲盒等案例,证明传统文化能 “活” 得精彩。与韩资合作时,要阐释文化遗产背后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避免文化元素被表面化、碎片化挪用,确保深层内涵传承。
坚守创作初心,核心是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价值观。文娱作品的初心是滋养心灵、凝聚力量,而非单纯逐利。面对韩资的商业模式,中国从业者不能迷失,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传统与现实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作品,让文化精神内核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面对韩资,既不能因噎废食拒斥合作,也不能放任文化风险,需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企业层面,要强化版权意识,明确文化元素归属与使用权,防止核心资源被无偿占用,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原创 IP;行业层面,建立中外合作规范,设文化安全评估机制,严格审查涉及核心文化资源的外资项目,确保文化主导权在本土企业手中;社会层面,培育理性文化心态,既学韩企优势,也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教育、宣传提升公众文化辨识力,抵制挪用与价值观渗透。
韩资入局文娱是挑战也是机遇,它照见中国产业的短板与潜力,也映出公众的文化自信与焦虑。全球化下文化交流是大势,但文化安全底线不容突破。唯有以开放姿态拥抱合作,以清醒头脑守护文化根脉,坚守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初心,才能让中国文娱产业既实现升级,又保持文化本真,走向繁荣。
来源:随言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