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剧场版由曾担任《电锯人》TV版动作导演的吉原达矢出任总导演,而此前以总演出身份参与TV版制作的中园真登则担任副导演。近日,二人接受了日本媒体MANTANWEB的采访,谈及原作中人气极高的“蕾塞篇”是如何被改编成动画的。
藤本树创作漫画《电锯人》首部剧场版动画《电锯人 蕾塞篇》于9月19日(上周五)在日本上映,影片上映后口碑不俗,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此次剧场版由曾担任《电锯人》TV版动作导演的吉原达矢出任总导演,而此前以总演出身份参与TV版制作的中园真登则担任副导演。近日,二人接受了日本媒体MANTANWEB的采访,谈及原作中人气极高的“蕾塞篇”是如何被改编成动画的。
一、将“蕾塞篇”的美感与纯粹完整呈现在影像中
Q:得知要参与“蕾塞篇”制作时,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吉原导演:当时其实犹豫了很久,但也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很想回应粉丝的期待,所以决定全力以赴完成这部作品。
中园副导演:从TV版开始,我就和吉原先生在不同岗位上并肩合作。这次他要以导演身份打造《电锯人》剧场版,我很想在他身边提供支持。另外,我也抱着“把TV版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出来”的想法,希望能打造出更具魅力的《电锯人》。
Q:“蕾塞篇”的故事中,你觉得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
吉原导演:蕾塞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围绕这条主线,不同角色的剧情相互交织,形成了非常精妙的故事结构。从情节的起承转合到情感的流动,都十分完整。这是原作中相当受欢迎的篇章,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在动画中完整呈现这份魅力。
整部作品里,我希望能把蕾塞和电次之间的互动拍得“珍贵动人”,同时让观众看得开心。剧情上会营造出偏抒情、细腻的氛围,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动作场面会火力全开,充分展现MAPPA动画工作室的作画实力,让观众感受到十足的爽感。
二、忠于原作,同时展现更鲜活的风格
Q:改编“蕾塞篇”时,最核心的重点是什么?
吉原导演:我们和以角色设计杉山和隆先生为核心的作画、演出团队讨论时,首先回归原点,仔细研究原作的分镜和画面表现。角色设计与作画方面,我们尽量将原作的画风还原到动画中。最大的调整大概是修改了玛奇玛、帕瓦等人的发色,同时去掉了角色眼睛里的高光,通过这些细节让动画更贴近原作的氛围。
Q:在忠于原作的同时,制作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困难或有成就感的地方?
吉原导演:对我来说,《电锯人》的角色虽然都有独特的一面,但每个人身上也都有“可爱”的特质。我希望能把这份可爱展现出来,再通过动作场景或严肃场景制造反差,让故事更有起伏、更有趣味。
中园副导演:我认为《电锯人》漫画的特色在于画格之间的“留白感”,以及藤本树老师独特的台词节奏,这些都让故事更具张力。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如何在影像中还原这种氛围。漫画读者可以自由掌控阅读节奏,但动画的声音和时长是固定的,如何把原作的氛围与魅力传递给观众,这件事虽然有难度,却也极具挑战性。
Q:制作过程中,团队特别反复确认的内容是什么?
吉原导演:我们希望“蕾塞篇”能展现更丰富的表现维度,所以经常和演出、作画团队确认“能做到什么程度”。比如,有些表现手法用得不好会显得廉价,而像让角色表情更夸张的变形处理,只要效果好,我们就会采用。另外,像透视、打光这些细节,也不一定要做得过于严谨,关键是让观众能“轻松地”享受画面。当然,这并不是随意创作,而是为了营造更轻松、更易代入的观看氛围。
中园副导演:我觉得团队成员之间能充分交换意见、相互倾听,这一点很重要,也让作品更具完整性。
三、声优的力量——上田丽奈塑造的蕾塞
Q:目前已经公开了PV等物料,有没有觉得效果不错的地方?
吉原导演:有些新的尝试,直到看到完成的画面时,才切实感受到“这样做是对的”,甚至有部分分镜因为完成效果太好,临时做了调整。
中园副导演:随着画面逐渐完成,作画监督、演出团队提出的想法,与吉原导演设想的效果不断融合,真的会产生“这部作品一定会很出色”的感觉。在后期剪辑和音效制作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品的节奏和台词的韵味,非常贴近原作。
Q:“蕾塞篇”中,电次、蕾塞、玛奇玛的对手戏也是一大亮点,录音现场的情况如何?
吉原导演:对于电次的配音演员户谷菊之介,我们通过音响导演名仓靖传达了要求:“希望你能表现出角色‘放空’的状态”,尤其是在电次变身电锯人的时候,更要突出那种“大脑一片空白”的纯粹感,以此体现角色的纯真。
Q:也就是说,是想呈现一种更纯粹的感觉?
吉原导演:没错,这次PV里也用到了电次的台词,本篇录音完成后,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很有趣。至于楠木灯配音的玛奇玛,这个角色本身没有固定的性格基调,在和电次约会的场景中,即便不用刻意表现情绪,也能让观众感受到玛奇玛不同于以往的一面。
蕾塞的部分,从她与电次初次见面到泳池场景,我们给出的指示是“希望她带点明快的感觉”,上田丽奈很快就领会了这个需求,完美演绎出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中园副导演:蕾塞这个角色其实很难塑造,但上田丽奈在配音过程中,已经构建出了属于她自己的蕾塞形象。虽然中间我们在指导方向和她的表演之间有过反复调整,但最终呈现出的蕾塞格外迷人,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能让上田丽奈来演绎蕾塞,真的太好了。
四、帅气并非全部——对台风恶魔、炸弹恶魔的坚持
Q:“蕾塞篇”中有台风恶魔和炸弹恶魔登场,战斗场景也是一大亮点。在动作场面的制作上,你们特别注重哪些方面?
吉原导演:动画最大的优势在于“声音、动态、色彩”,所以我认为,在“如何表现动作”和“如何利用时长营造戏剧感”这两点上,最能让原作的魅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特意请动作导演重次创太,将原作的动作表现“再提升两三个档次”。
这次还采用了“宽银幕比例(2.35:1)”的画幅,充分发挥广阔视野的优势,让动作场景更具规模感和纵深感。再加上爆炸、台风这类大场景特效,本身就很适合在影院观看,所以我觉得这部剧场版与“影院环境”的适配度非常高。
Q:炸弹爆炸的场景是如何设计的?
吉原导演:“蕾塞篇”的很多战斗都发生在夜晚,爆炸绽放的光线在黑暗中会显得格外亮眼。我们在爆炸的色彩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常见的爆炸多是橘色、黄色系,但我们特意挑选了其中“最具美感的色阶”,让画面更吸引眼球。而且会根据不同场景调整爆炸的色调,避免观众觉得“所有爆炸都一样”而产生审美疲劳。
中园副导演:动作导演重次创太的分镜里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尤其是漫画中没有画出的炸弹恶魔的动作,通过动画补充后,即便是原作粉丝也会觉得新鲜,还能感受到只有电影才能呈现的壮阔感。
五、蕾塞×玛奇玛——用“色彩”展现角色对比
Q:蕾塞是本篇中极具魅力的角色,刻画她时你们特别注意了什么?
吉原导演:虽然蕾塞在故事后期会有巨大的转折,但在那之前,我们希望她呈现出“单纯与电次互动的少女”形象,完整展现她“纯真、可爱”的一面,这样才能让后续的转折更有冲击力。
Q:这次的色彩表现与以往的动画有什么不同?
吉原导演:传统动画的颜色有固定的明度和饱和度,但近年来动画的色彩表现越来越多样化,有的偏向插画风格,有的接近照片质感。这次我们也尝试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融入插画风格的色彩表现手法。
Q:“蕾塞篇”中,玛奇玛也是重要角色,你们如何呈现她与蕾塞的对比?
吉原导演:前期电次和玛奇玛约会,以及电次在电话亭遇到蕾塞的场景,都是由中园负责演出的。我特意让他用“对比”的方式呈现——玛奇玛像成熟的成年人,和电次之间有明显的精神年龄差距;而蕾塞和电次的氛围更像同龄人,有种“同频共振”的感觉。
中园副导演:玛奇玛带电次去看电影,是很“成人化”的约会;蕾塞则带电次去夜晚的学校、祭典,是种比较“小调皮”的玩法(笑)。通过这两种对比,电次的反应和情感变化会非常明显。我在演出时特别注意区分:玛奇玛是电次心中的女神,是他憧憬的对象;而蕾塞则是身边亲近的同龄女孩。
Q:画面氛围上,如何体现这种对比?
中园副导演:电次和蕾塞在咖啡厅的场景,光线是柔和、安稳的;而玛奇玛和电次约会的场景,用的是对比强烈、富有戏剧性的打光。也就是说,行为上蕾塞更活泼,但色彩氛围却很温柔;反过来,玛奇玛行为沉稳,画面却用强烈的光影来表现。这种反差能达成很好的平衡,多亏了色彩设计りく老师的功劳。
六、制作中的挑战
Q:这次制作过程中,你们各自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中园副导演:这是我第一次以副导演身份参与电影制作,所以单是“如何把《电锯人》打造成一部电影”就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虽然头衔是副导演,但我本质上也是制作团队的一员,需要和其他人协作完成作品。和制作TV动画相比,这次的经验完全不同,每天都在尝试新的挑战。
吉原导演:把漫画《电锯人》改编成动画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挑战的过程。虽然有TV版的制作经验,但剧场版我们还是对很多地方做了重新调整,只为让作品更具魅力。从作画、上色、摄影到美术设计,每个环节都有新的尝试。看到最终的完成画面时,真的觉得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希望观众能好好享受这部作品。
目前,《电锯人 蕾塞篇》在日本上映后口碑良好。虽然未能形成《鬼灭之刃》那样的现象级观影热潮,但这部剧场版也让不少粉丝期待已久。
来源:再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