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新剧狂踩中国,全智贤成辱华教材?网友:比翻包检查还恶心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3 21:56 3

摘要:她主演的新剧《暴风圈》中,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加上剧中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刻画,瞬间引发了内地观众的大规模抵制。

曾经被中国观众热捧的韩国顶流全智贤,到底也塌了。

塌得并不冤。

韩国顶流全智贤,这几天正面临着从艺以来最大的中国市场危机。

她主演的新剧《暴风圈》中,一句“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的台词,加上剧中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刻画,瞬间引发了内地观众的大规模抵制。

品牌方迅速切割,官媒点名批评,网友群情激愤。

而了解完全部真相后,我不禁想问:谁在利用辱华话题获取利益?谁在民族情感的对立中渔翁得利?

《暴风圈》这部由美国迪士尼投资700亿韩元制作,韩国顶流全智贤和姜栋元主演,开播之前备受期待。

然而该剧近期播出后,却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和批评。

除了这句引发众怒的台词,网友们还发现剧中存在其他问题:标注为“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上取景于香港的老旧贫民区,并且使用了灰暗滤镜处理,让城市显得脏乱不堪。

剧中甚至还出现了“印有五星图案的地毯被踩”和“多个反派角色使用中文对话”的片段。

这些细节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观众的不满情绪。

舆论发酵后,商业资本立刻做出了反应。

全智贤代言的多个国际品牌开始与她切割关系,以避免被这场风波波及。

全智贤已然成为了这场舆论风暴的众矢之的,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幕后资本的角色。

《暴风圈》的制作方并非单纯的韩国公司,而是美国迪士尼公司。

迪士尼为了在韩国流媒体市场与奈飞竞争,投入巨资制作了这部剧集,并邀请了全智贤等顶级演员出演。

为了迎合韩国当下某些反华情绪,迪士尼在剧中添加了大量辱华元素。

这种操作并非偶然。2025年上半年,迪士尼高层就曾公然宣称“不需要中国市场”,并发布过涉嫌辱华的广告贴片,其中亚裔孩子被呈现为眯眯眼的刻板形象。

迪士尼还曾启用有辱华前科的艺人瑞秋·齐格勒担任电影女主角。

可以说,在辱华这件事上,迪士尼是惯犯。

仔细分析近些年的这些辱华事件,不难发现一条清晰的利益链。

一些国际品牌和娱乐资本,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不愿意真正尊重中国消费者。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精明的商业算计:通过挑衅性内容吸引特定受众,同时又指望中国消费者会很快忘记这些侮辱。

Swatch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就在全智贤事件发生前一个月,瑞士手表品牌Swatch也因为宣传图中的“眯眯眼”造型引发争议。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中国市场对这个品牌的重要程度几乎无可替代,他们到底是处于什么考虑,才会做出这种广告?

2023年,中国市场为Swatch集团贡献了26.3亿瑞士法郎,占全球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2024年,虽然销售额下跌了30%,但中国市场仍然占Swatch销售的27%。

就是这样一个对中国市场依赖到骨子里的品牌,却敢于公然挑衅中国消费者的民族情感,这背后的逻辑令人深思。

然而时代已经变了,中国消费者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遗忘。

Swatch辱华事件发生后,不到48小时,一场自发的维权行动就在全网展开。

Swatch的股价在事件后单日跌幅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新低。

国内多家电商平台果断下架了Swatch ESSENTIALS系列产品,部分线下经销商也暂停进货。

许多消费者晒出剪断Swatch表带的照片,宣布转投华为、小米等国产智能手表品牌。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消费观念的集体转向,更是因为国产大牌的崛起。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更加看重价值和态度。

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外国品牌,而是用购买力支持自己认可的价值。

这种变化从根本上重塑了市场环境,让那些想一边赚中国人钱一边侮辱中国人的企业付出了代价。

从全智贤新剧争议到Swatch眯眯眼事件,这些案例都说明一个道理:中国消费者对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容忍度为零。

中国市场的大门永远敞开,但前提是必须尊重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情感。

这不是什么过分要求,而是基本的相处之道。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难免会有摩擦,但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

可以不理解所有文化差异,但至少要保持敬畏之心,这不是苛求,而是基本的商业智慧和人生态度。

那些想着“吃饭砸锅”的企业和个人,最终都会明白:中国人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个傲慢的品牌和个人,不尊重中国人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抛弃。

全智贤或许只是美国迪士尼资本的一枚棋子。Swatch的傲慢最终让自己付出了净利润暴跌88%的代价。

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资本不得不低头。

民族尊严不是生意,但尊重却是通往市场的钥匙。#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