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天前,她还在新剧《暴风圈》里风风光光演女主;四天后,她代言的三大国际大牌——LV、海蓝之谜、伯爵,一个接一个地“割席断义”,跑得比剧本删得还快。
全智贤这次,真是把“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演成了现实连续剧。
四天前,她还在新剧《暴风圈》里风风光光演女主;四天后,她代言的三大国际大牌——LV、海蓝之谜、伯爵,一个接一个地“割席断义”,跑得比剧本删得还快。
不是品牌无情,是她太“拎不清”。
曾经,她是韩流在中国的“免死金牌”。别人被“限韩令”拦在门外,她照样接代言、上热搜、走红毯,活得比谁都滋润。
可如今,她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代言全丢,损失上亿,口碑崩盘,中国市场对她关上了大门。
最讽刺的是,风波闹到这个地步,她本人却像没事人一样,连一句“对不起”都懒得说。
经纪公司出面,轻飘飘来一句:“剧情虚构,无影射。”好家伙,这是把观众当瞎子,把底线当摆设。
你演的角色亲口说中国“好战”,把大连拍成棚户区,红地毯任人踩踏……这叫“无影射”?那什么才算?得拿地图投影在脸上写“中国=坏”才算吗?
全智贤不是新人,她是能自己挑剧本的顶级演员。一部剧从立项到播出,周期以年计。她真不知道剧情?真没审过台词?
别拿“我只是个演员”当挡箭牌,这招早过时了。你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赚着中国粉丝的钱,却在作品里埋雷,这不是“无知”,是“算计”。
更可笑的是,还有人替她辩解:“锅是编剧的,不是全智贤的。”
那请问,LV签你是因为你演技好,还是因为你“会甩锅”?品牌要的是代言人形象,不是“我只是个工具人”。你站上了舞台,就得为整场演出负责。
这次的编剧郑瑞景,早有“夹带私货”前科;导演金熙元,硬生生把现代都市拍成“贫民窟纪录片”;出品方迪士尼,全程沉默,纵容内容出格。
他们都有责任,一个都别想跑。
但全智贤作为主演和代言人,是这场风暴的“第一责任人”。你没阻止,就是默许;你不出声,就是共谋。
而品牌们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危机逃生”。
伯爵最快,两天内清空宣传物料,干净利落;
海蓝之谜先玩“双标”,国内删、海外留,被骂成“两面派”后才彻底切割;
LV作为顶级奢侈品牌,最终也顶不住压力,删广告、撤代言,动作干脆。
为什么这么决绝?
因为它们太清楚了:在中国,你可以换代言人,但不能得罪消费者。
LV们卖的不只是包,是形象、是态度、是价值观。你让一个被指“辱华”的艺人代言,等于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的感受,不如一个明星重要。”这账,品牌算得比谁都清。
有业内人士估算,全智贤这一波,损失至少上亿。
但这钱,只是表象。真正致命的是——信任没了。中国观众曾对她格外宽容,哪怕韩流受阻,她也能畅通无阻。可她没珍惜这份善意,反而一再试探底线。
现在好了,饭碗砸了,路也断了。
以后别说接代言,想在中国露脸都难。更惨的是她丈夫的债务危机——本指望她复出捞金,结果火是有了,钱却没见着,反而赔了个底朝天。这波“负收益”,堪称年度最亏投资。
这事儿也不只是全智贤一个人的悲剧,它给所有想来中国赚钱的海外艺人提了个醒:
你可以有立场,但别挑战底线;你可以拍你的剧,但别指望我们一边被冒犯,一边还给你刷好评。
中国观众不排外,我们欢迎真诚的交流,讨厌虚伪的利用。你可以不夸中国,但别踩中国;你可以有争议,但别挑战共识。
全智贤的塌房,不是因为一部剧,而是因为一种态度——傲慢、推责、毫无悔意。
最后想说,娱乐圈没有永恒的神。
今天你站在顶峰,明天可能就被市场投票淘汰。全智贤曾是“千颂伊”,是“野蛮女友”,是无数人心中的女神。可当她选择无视尊重时,女神的光环,也就该熄了。
毕竟,观众可以追星,但绝不接受“吃饭砸锅”的演员,继续坐在我们的饭桌上。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