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智贤新剧辱华的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她代言过的品牌方也跟着遭殃了,评论区都是辱骂、抵制她的声音,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前车之鉴,没想到还真有不怕死的,往枪口上撞。
[月亮]全智贤新剧辱华的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她代言过的品牌方也跟着遭殃了,评论区都是辱骂、抵制她的声音,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前车之鉴,没想到还真有不怕死的,往枪口上撞。
全智贤辱华风波发酵后,网友都在忙着抵制她,结果就让林允儿的新剧成了漏网之鱼,如果不是官媒点名批评,还真让她得逞了,一边来中国捞金,一边又辱骂中国,甚至还喊话挑衅,好在一切都来得及,抵制的大军正朝林允儿涌去,那么她辱华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这是全智贤新剧《暴风圈》中的台词,明明中国才是受害者,可偏偏到了韩剧中却成了施暴者。
不知道是不是偷文化偷习惯了,现在的韩剧似乎离开中国就拍不了了,哪怕是生搬硬扯也要和中国扯上关系,中国似乎成了韩剧爆火的关键因素。
全世界都知道韩国喜欢偷中国文化,所以在过往的韩剧中,有偷中国文化的因素,勉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没想到这竟给了他们一种错觉,让他们在辱华的红线上反复弹跳,全智贤新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剧中不仅恶意丑化我国大连的形象,还污蔑中国好战,甚至还带有指向性的,把中国国旗铺在地上当地毯,除了这些之外,剧中还有很多莫名其妙,且强调怪异的中国古诗词朗诵,这已经不是暗戳戳的抄袭了,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辱骂。
此事发酵后不出意外的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全智贤也成功收获了中国观众的谩骂和抵制,大众还没从愤怒的声音走出来,官媒的一则公告,又一起引起了网友的抵制潮。
而遭抵制的主角正是林允儿,在争议爆发之前,林允儿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作为女团“少女时代”的门面,她早已名声在外,但真正让她在中国市场扎下根的,是她那套精准无比的在地化营销策略。
一口流利的中文,就是她最亮眼的标签,这让她在众多外国艺人中脱颖而出,迅速拉近了与粉丝的心理距离,而她也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塑造了一个亲近粉丝、热爱说中文的“人设”,这种亲和力也并非是纸上谈兵。
她深度参与中国市场,不仅仅是像9月那样飞到上海参加代言活动,更是直接以女一号的身份,主演了中国本土的古装剧《武神赵子龙》,回看当时,孟子义还在剧中为她饰演丫鬟,足见其当时在中国影视圈的地位。
这份“诚意”为她换来了巨大的商业回报,各种广告代言接到手软,收益颇丰,她和全智贤一样,凭借着精心打造的亲善形象,在中国积累了极高的好感度与路人缘,其商业版图早已深度融入这片土地。
然而当这些明星回归到韩国本土的文化生产体系中,她们在中国观众面前的那层亲善滤镜,便被无情地撕碎了,林允儿主演的新剧《暴君的主厨》,就成了这场形象崩塌的直接导火索,剧中构建的叙事,与她在中国市场建立的形象形成了剧烈的冲突。
这部剧将明朝使臣刻画成了小丑般的角色,情节设计更是充满了侮辱性,剧中林允儿饰演的朝鲜厨师与明朝使臣进行厨艺比拼,结果是明朝厨师不仅反复落败,还遭到了人格上的践踏——被暴君扇巴掌、被恶语辱骂,甚至被迫下跪,最终落荒而逃。
这种对历史的歪曲叙事,彻底激怒了中国观众,然而更火上浇油的是,剧中道具还出现了明显的文化挪用痕迹,中国结样式的配饰、写着汉字“待令熟手”的道具,被网友们愤怒地总结为集齐了“偷中文、偷中国结、偷中国美食”三大问题。
这种行为在观众看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创作失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文化不尊重,之前韩国把中国文化申遗的事情,网友的不满情绪还没有消散,结果现在他们又开始顶风作案,一时间“禁韩令”的无声愈发高涨。
如果上面这些问题,网友还不至于愤怒到失去理智,最关键的是,当争议的潮水涌来后,但当事人的反应更是让裂痕变成了无法逾越的深渊。
与林允儿一同卷入风波的全智贤,在其主演的《暴风圈》被指抹黑中国后,选择了沉默,即便代言广告在中国被火速下架,她也未作出任何回应或道歉,这种“冷处理”在急切寻求一个说法的中国舆论场中,被解读为一种默许与不屑。
而林允儿的反应则被视为更直接的“挑衅”,在中国官媒“人民文娱”发文点名批评韩剧“夹带私货”之风后,她几乎在同一时间更新了社交媒体。
内容不是澄清或道歉,而是发布了多张《暴君的主厨》的剧照,并配文表达对该剧的喜爱,还特意强调了自己饰演的女主角的名字。
这一举动可能是凑巧,但这个时机未免也太过于凑巧了,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而更令人错愕的是,她原计划在中国举办的见面会,其海报竟然也打算使用这部争议剧集的剧照。
这种在风口浪尖上高调宣传涉事作品的行为,被公众广泛视为一种公然的对抗,彻底坐实了她“端起饭碗骂娘”的指控。
公众倾向于认为,她们并非无心之失,而是主动“献身”,成为了文化渗透中那把伤人的刀,全智贤与林允儿的危机,说直白一点就是他们自己作死的结果,活该中国观众抵制和辱骂。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