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90年代,韩剧《嫉妒》在中国电视台播的时候,没人觉得这个只有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以后能变成全球文化里的重要角色,现在打开社交平台,防弹少年团的MV播放量破了十亿,越南街头的姑娘举着韩星的灯牌喊叫,泰国的便利店放着韩剧的主题曲,韩国文化就这么一路走到了全世
上世纪90年代,韩剧《嫉妒》在中国电视台播的时候,没人觉得这个只有十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以后能变成全球文化里的重要角色,现在打开社交平台,防弹少年团的MV播放量破了十亿,越南街头的姑娘举着韩星的灯牌喊叫,泰国的便利店放着韩剧的主题曲,韩国文化就这么一路走到了全世界。
三十年前,韩国人还在为生计发愁,1960年代朴正熙政府发现,电影院里坐满人,都在看好莱坞电影,花钱买票,他们觉得这事儿有门道,于是像造汽车、做电子品那样搞偶像团体,练习生得学韩语、英语、跳舞,还去整容,到了1990年代初,《蓝色生死恋》不小心在中国火了,他们这才明白,卖文化比卖泡菜赚得多。
2000年后的中国,韩国的生意做得挺大,北京的韩餐店半夜还开着门,中学生省下零花钱买少女时代的专辑,三千四百万哈韩的人,撑起了韩国娱乐的一半,到了2016年,萨德事件一来,韩流一下子冷了,可韩国人早有打算,转头就盯上了东南亚,越南的姑娘为见偶像把手机押了,印尼的家庭主妇省下买菜的钱买偶像写真,这些地方,撑起了韩国娱乐公司的账本。
如今的韩流早就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防弹少年团在美国颁奖礼上穿韩服登台,BLACKPINK跟欧美大牌歌手一起唱歌,连《寄生虫》都成了往外推的文化产品,韩国偶像产业一年赚的钱超过万亿韩元,练习生工厂每年淘汰八成以上的人,可全世界的年轻人还是争着往里挤,有日本学者说,韩国靠流行音乐干成了我们没做到的事。
从中国到美国,从偶像团体到影视圈,这个只有五千万人的国家,靠一套成熟的生产方式,慢慢改变了全世界怎么看美,曼谷的街头,韩星的广告比本地明星大上好几倍,西方的乐迷也开始穿韩式衣服,小国能翻身,从来不是靠地盘大,是靠把东西做得让人愿意跟着走。
来源:小正历史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