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智贤团队终于回应争议,却只说“虚构不代表立场”,多家品牌被网友发现撤下物料,内地市场或转向杨幂、辛芷蕾、赵丽颖等女星
全智贤团队终于回应争议,却只说“虚构不代表立场”,多家品牌被网友发现撤下物料,内地市场或转向杨幂、辛芷蕾、赵丽颖等女星
这事起因太直接了,迪士尼投资的新剧播出后争议不断,网上吵得厉害,我刷评论时都能感到那股火气
不少观众指出剧里的敏感设置刺眼,反派角色集中说中文,现代化城市被改写成贫民窟样貌,这些细节很难不让人联想
从9月10日开播到现在,评分一路往下,路过的人都能看见数字在掉
有平台数据显示评分一度滑到4.2,这不是口碑失控是什么
全智贤在内地一直有人气,这些年手握多个大牌代言,海报上她的脸辨识度太高,商场里走两步都能撞见
偏偏这一回,她和团队在剧本选择上被质疑“没掂量”,对资方意图识别不够,踩到了最不该踩的点
随后舆论涌上来,网友喊话品牌解除合作,大家都在翻她的广告物料,看谁还在用
有网友注意到海蓝之谜等品牌国内宣传图已删除相关露出,另有品牌紧急下架物料,这一进一出,气氛一下子紧张了
等到9月20日,多家媒体集中报道这波抵制,韩国那边的舆论也知道中国观众不买账了
全智贤本人保持沉默,经纪团队终于给出回应:剧情是虚构,不代表本人立场,正在和资方商谈修改
说真话,这回应放在公关语境里就是“解读空间很大,但没道歉”
没有一句“抱歉”,也很难说服情绪已经被点燃的观众
品牌的PR群里深夜都在问,撤不撤,撤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补位,谁来接
抵制声浪暂时没有消退的迹象,社交平台里“不要再纵容”这样的句子一串串跳出来
也有人把矛头对到更大的背景,感叹近年韩娱里某些反华风气,主张应该拉紧门槛
每次看到这种极端化的呼声,我都会多想一步:生意归生意,底线很明确,但真正让人信服的,往往是清楚地承认问题、真诚地解决问题
如果这时候全智贤能用中文公开道歉,说明白“看见了、在调整、以后规避”,观众是否会给一个机会?
我倾向于会
遗憾的是,团队的“虚构论”让不少人觉得被轻慢了
大家不是分不清艺术创作和现实,而是太清楚创作里的“立场选择”意味着什么
当资本的判断压着创作者走,尊重就成了最容易被牺牲的环节
而市场的反噬,也来得比谁都快
朋友圈里有做时尚营销的朋友,昼夜连轴给方案,名单上反复出现的,是杨幂、辛芷蕾、赵丽颖这几位
据业内传出的说法,品牌会把预算转向内地人气稳定、无明显争议的面孔,安全第一
讲到“安全”,我忍不住想起一个完全不同的名字:王欢
这位曾在央视电影频道主持的王欢,2010年因长期高强度工作被查出乳腺癌
她在病床和演播室之间硬撑了三年,几千针注射、五六次手术,没有放弃,理由很简单——想多陪女儿
2013年7月3日,她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2岁
两天后,央视电影频道为她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同行们哭成泪人
那时候的新闻,我至今记得标题里那种沉默的力量
十二年过去,2025年7月,家属去墓前祭拜时,她的女儿因在外地求学没能到场,只能让双方父母和丈夫在墓碑前替她说说话
这一幕被提起时,没有流量、没有热搜,却让我觉得胸口一紧
公众记不住每个争议,但会记得那些真切的重量——认真工作、好好做人、在艰难里不松手
再对照回今天的这场风波,我们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尊重观众,尊重事实,尊重这片生你养你的市场
一个“对不起”,一份及时的调整,往往就能挽回半壁江山
我不是在道德审判,也不是非要拉谁下水
我只是觉得,分寸感是艺人和团队的立身之本,越是国际合作,越要知道哪里是红线
你可以追求角色突破,但不能拿观众的情感做实验
你可以谈艺术自由,但自由以理解和不伤害为前提
公关不是挡箭牌,公关是把该说的话、该做的事,在最短时间里以最坦诚的方式做出来
越是晚一步,代价越高
品牌为什么在第一时间收回物料?
因为营销的本质是“信任交换”
当消费者情绪已然受伤,品牌用脚投票,是商业逻辑,也是表达态度
这不是“玻璃心”,而是市场里每个环节的“自我保护”
大家都向前走一步,事情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样僵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愿意相信修复的可能
人非圣贤,过错谁都会有,但承认错误与改正,是通往下一次合作的门票
对全智贤来说,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沉默,是面对;
对品牌来说,不是跟风,是判断;
对观众来说,不是出气过后就遗忘,是把标准立住
当情绪退潮,谁留下了真诚,谁就能留在市场
这道题不难,难的是,有没有人愿意先交出作业
愿每个被光推着走的人,都记得光从哪儿来
来源:追星少女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