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的韩国影视剧数不胜数,背后是韩国对中国的“怨恨”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2 11:44 1

摘要:这句台词是有极大问题的,因为这涉嫌污蔑,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国家之一,如果中国真偏好战争,祖国早就统一了。更有网友指出:如果中国喜欢战争,现在韩国都在说中文了。

最近,韩国“女神”全智贤摊上事了!

近日,由她主演的电视剧《暴风圈》在中文网络引起了巨大争议,在剧中,她说的一句台词让中国网友炸了锅。这句台词是:“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这句台词是有极大问题的,因为这涉嫌污蔑,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和平的国家之一,如果中国真偏好战争,祖国早就统一了。更有网友指出:如果中国喜欢战争,现在韩国都在说中文了。

而且网友继续扒出,除了这句台词,该剧许多地方涉嫌“辱华”,比如:会议室的地毯竟然是铺着跟中国国旗一样的红色五角星的图案,又比如将在香港贫民区取景的地方说成是“中国大连”,等等。

现在许多广告商已经将全智贤的广告下架了,网友也对全智贤进行了抵制。

其实吧,韩国这样辱华影视剧何其多也,这部全智贤主演的新剧《暴风圈》跟它们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我算是个影迷,韩国电影也看了不少,今天就这个话题来深入聊聊,韩国影视在涉及到中国时,为什么这么不友好?

1

说个冷知识:韩国文艺宣传领域向来也有左右之分,影视方面大多是左派,而媒体大都是右翼。韩国最大的几家媒体都是被韩国右翼财阀控制。

但即便就是这样,由于韩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无知”,以及大韩民族所谓的自尊心和“骄傲”,在创作历史剧时,只要涉及到中国,一定是有意或无意地贬低,甚至是不顾历史事实的贬低。

比如在韩剧《帝国的早晨》中,堂堂的大唐皇帝李世民竟然在战场上被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射瞎了眼睛,进而大败而归。在这部电视剧的结尾,高句丽军队甚至攻破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并让李世民跪地求饶,逼迫唐朝割让了大半个江山。

这样的剧情,只要剧方的编导们稍稍查一下历史资料,就不会编出这样离谱的情节。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这样做。

另外一个典型的历史事件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

1592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觉得日本支愣起来了,开始了侵略扩张,即通过侵占朝鲜继而占领中国。之后派出17万大军侵入朝鲜。看到自己的小弟被欺负,明朝万历皇帝自然不能不管,于是派出以李如松为将领,领军四万入朝抗倭,打得倭人丢盔弃甲,终将其赶出了朝鲜半岛。可以说,没有明朝援助,朝鲜早在几百年前就成日本领土了。

到了现代韩国,韩国人围绕这段历史拍了多部影视剧,其中比较出名也是比较典型的是两部电影:《鸣梁海战》和《露梁海战》。

前一部电影拍于2014年,是当年韩国票房冠军,也是韩影历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在这部电影里,韩国人将民族主义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朝鲜将军李舜臣成了战神,是他率领朝鲜军民将倭人打得丢盔弃甲,到于明朝军队,连影子都没见到!

到了第二部《露梁海战》中,终于出现了明朝将领和明军,但他们全成了拖后腿、帮倒忙的角色,依旧是李舜臣在大杀四方。更可笑的是,明朝统帅陈璘和老将邓子龙见了李舜臣,自卑得像个家丁,叫李舜臣一口一声“老爷”。——我还姥姥!

真实历史是:真正击败日军水师主力的就是明朝水师。

迎战日军的主力是由陈璘、王元周领导的600只海船和19400名明军。李舜臣的朝鲜水师只不过是打下手的,才100只船和7000士兵,李舜臣和明军将领邓子龙都是担任伏兵角色,分别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和南海岛附近的观音浦。最后还是因为李舜臣的无能,邓子龙还牺牲了。

当然,韩国人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角度拍影片,自然要突出他们的民族英雄,问题是,你拍民族英雄没问题,宣扬民族主义也没问题,但是能不能不要黑化、污蔑曾经帮助过你们打仗的中国(明朝)军队呢?在你们的影片里,明朝军队从将领到士兵,全成了“没用的废物”,全成了小丑,还让明朝军队统帅叫你们一个偏师的将领为“老爷”,这是得了历史的大病吧?

韩国影视从业者之所以有这种创作思路,说到底,还是因为朝鲜(包括之前的高丽)在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深受中国文化和政治影响,但这种关系不代表他们就甘心成为永久属国。

韩国祖先源自中国迁徙,因此韩国人的血脉中,承载着中国的遗传基因。但韩国人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们对自身历史与文化持有强烈自豪感和优越感。他们自视为东方文明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本国处于世界先进之列。

当了中国几千年附属国,韩国一直以来对中国是充满“怨恨”的,现在自己成了发达国家,贬低一下曾经的宗主国,在韩国人看来,根本不觉得有什么。

2

到了近代以后,中国国力衰落,日本趁虚而入,占领朝鲜半岛50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个大国出于冷战的需要,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那时候,不管是南朝鲜还是北朝鲜,都想统一对方。

不过,当时北朝鲜的实力更强一些,所以1950年,率先发动了统一朝鲜的战争,打得当时弱鸡一样的韩国找不到北,很快就将战线推到了釜山,就差一步就可能统一半岛。韩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当然不想让朝鲜半岛成为“赤色政权的天下”,于是便在仁川登陆,之后,美韩联军又一路向北平推,将朝鲜军队推到了鸭绿江边。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的抗美援朝,又将美韩向南一路推到了三八线。

这段历史,站在韩国人历史叙述角度看,对中国更进一步“怨恨”了。因为他们在美军的帮助下,眼看就要统一朝鲜半岛了,结果中国志愿军杀了出来,造成了现在朝韩分裂的局面。在许多当代韩国人眼中,朝鲜半岛之所以分裂,有一半原因是中国造成的。

了解了这个,你就能更好的理解一些韩国人(尤其是电影人)现在的心态了。

韩国电影最近十几年来,我个人觉得,拍得最好的是两类片子,第一类是犯罪片。这类片子他们学当年的香港电影学得非常成功,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民族性格中的猛、狠、凶,使得这类片子荷尔蒙爆棚,有种疯癫的艺术美。比如典型的有《黄海》《新世界》《犯罪都市》《青年警察》等等等等。

但这类片子,反派无一例外是来自中国延边的朝鲜族,这类朝鲜族虽然是韩国人的同胞,但在国籍上还是地道的中国人。整体上,韩国人对这类朝鲜族同胞既同情又瞧不上,反映在影视剧上,就是无限黑化。野蛮、粗鄙、凶残、杀人不眨眼,甚至带着原始的动物性,比如《黄海》里的反派老绵、《新世界》的“老棒子”杀手,都是如此。

《犯罪都市1》里,来自哈尔滨的朝鲜族张谦蛋三兄弟,更是地地道道的三头野兽,没有一丝人性。

还有《青年警官》里,来自延边的朝鲜族犯罪分子净干些贩卖器官的罪恶勾当。

可以说,韩国人是将自己的同胞将死里黑,但问题是,这些朝鲜族都是中国人,他们黑的又何尝不是中国呢?

另一类片子就是朝鲜南北题材片。这一题材是朝鲜和韩国所独有的。

这类题材,韩国人拍得很好,里面有民族分裂的伤痛、有骨肉的分离、有战争的残酷,更有对当代国际政治中被中美两个大国左右命运的无奈,比如《共同戒备区》《生死谍战》《共助》《铁雨(第一部)》,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其中的佳品。

但是,前面说了,韩国人对朝鲜半岛的分裂有一半是“怪罪”中国的,所以,他们在创作这类题材影视剧时,就免不了将中国作为“反派角色”,甚至进行黑化和污蔑,将中国视为最终反派大boss。这类影片很多,比如典型的有《铁雨2》、《绝地隧战》等。

《铁雨1》是韩国近年来难得的关于朝鲜半岛时政电影,电影关于朝鲜分裂的无奈以及朝韩“到底是兄弟”的演绎,都比较动人。里面涉及到了中美两个大国,对中国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比如影片中,讲了中国面对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的“有心但力不足”,也讲了中国对半岛最大的要求是:稳定,不要生乱。这其实是符合目前中国对半岛局势的要求的。

因为看到第一部很成功,于是《铁雨2》马上就开拍了。但到了这一部,不知编导对时政的理解过于幼稚,还是想玩把大的,中国一下成了所谓的“反派”。影片主要讲一名朝鲜军官趁美、朝、韩三国首脑会谈时,发动兵变,绑架了他们。那么,这名朝鲜军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是的,你没猜错,是中国在背后支持、在唆使,目的当然是要破坏三方会谈。

这TM是哪跟哪啊?稍微有一点国际政治常识,都不会编出这种弱/智情节出来。

影片最后,自然是有勇有谋的韩国总统挫败了政变阴谋,救东亚百姓于水火。

如果说《铁雨2》还是只“黑华”,到了《绝地隧战》就成彻底地“反华”了。这部电影由韩国著名影星河正宇主演,虽然是大制作,大明星,但总体是一部烂片,票房也很低。内容其实也没什么可讲的,一句话概括是:朝韩终究是兄弟,中美都是坏蛋。

看看下面的台词——

你就说这情节逆不逆天吧?

全智贤最近新剧《暴风圈》跟这部电影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但跟它比起来,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诸如此类的半岛电影,韩国还拍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在韩国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个经济日趋发达的半岛强国,韩国急需为自己构建一个与自己经济地位相符,可以向世界吹嘘的民族神话。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有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财富像权力一样也被看做是优点的证明及道德和文化优越性的显示。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成功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又说,“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硬实力衍生出软实力。”

亨廷顿认为随着东亚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会重新构建对于自己独特文化的自信,而这一点,在韩国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与韩国今日的经济实力相比,朝鲜民族的历史显得异常的渺小和悲惨,为了满足自己因经济增长而日渐膨胀的民族自信心,韩国人必然要塑造一段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历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算是胡编乱造也在所不惜。

尤其是面对中国时,情况更是如此。历史上,当了中国上千年附属国,从高丽王氏到朝鲜李氏,在中原王朝面前都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长年累月,就形成了朝鲜人既自卑又怨恨的心理。

尤其是到了当代,在韩国人看来,他们本来有机会实现半岛统一了,但由于中国的“介入”,他们分裂至今,那种“怨恨感”就更强烈了。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在创作影视剧时,面对中国,自然是贬损、黑化、甚至是污蔑,目的当然是满足韩国国民日渐增长的虚荣与傲慢。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时局就是时局,无论是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历史,还是黑化中国当反派,都只能让韩国人自己自嗨一下,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中国人,对这种情况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当然,在韩国人自娱自乐时,我们更要警醒自己,中华文明已经足够伟大,其中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我们决不能像韩国人一样意淫某些并不存在的辉煌,进而沦为他人的笑柄。

来源:阿胡的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