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又作妖!川菜大师去韩国学艺,明朝厨师偷辣椒油?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9-21 23:03 2

摘要: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堪称 "踩雷教科书"。这部号称投资 650 亿韩元的大制作,硬是把香港的棚户区套上 "2025 年中国大连" 的标签。剧中满街垃圾堆积,居民衣衫褴褛,跟现实中高楼林立的海滨都市大连完全是两个世界。

刚在上海奢侈品发布会赚得盆满钵满,转头就在新剧里让明朝大厨给朝鲜人下跪磕头?前脚在北京高端活动里笑靥如花,后脚就对着镜头说 "中国偏好战争"?

最近两部韩剧和两位顶流女星的操作,把中国观众的火气彻底点燃了。

剧情翻车现场:从大连贫民窟到明朝偷辣椒

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堪称 "踩雷教科书"。这部号称投资 650 亿韩元的大制作,硬是把香港的棚户区套上 "2025 年中国大连" 的标签。剧中满街垃圾堆积,居民衣衫褴褛,跟现实中高楼林立的海滨都市大连完全是两个世界。

更刺眼的是,有个场景里政客脚下的地毯赫然印着五角星图案,还被反复碾压,配上台词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这波操作让网友怒喊 "把观众当傻子耍"。

这边现代剧在造谣,那边古装剧也没闲着。林允儿主演的《暴君的主厨》更是把历史书改得亲妈都认不出。剧中明朝厨师不仅被塑造成偷朝鲜辣椒油的小偷,还得跪地三叩九拜求秘方,甚至冒出 "川菜大师要在韩国学五年才能出师" 的神剧情。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 —— 早在秦汉时期川菜就已初步形成,《华阳国志》明确记载蜀人 "尚滋味,好辛香" 的饮食传统,到了唐宋时期,川菜馆都开到开封、杭州去了。李白的 "太白鸭"、杜甫的 "五柳鱼",哪样不是响当当的川菜名品?编剧这脑洞开得比长城还长。

最讽刺的是,历史上朝鲜王朝对明朝使团毕恭毕敬,连国名都是朱元璋赐的,剧中却让朝鲜国王下令饿明朝使团肚子。这种颠倒黑白的剧情,难怪被网友吐槽 "不如改名叫《暴君的编剧》"。

顶流双面人生:捞金时笑脸相迎,争议时装聋作哑

有意思的是,剧集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时,两位主演在华的捞金活动却没受半点影响。

9 月 4 日,林允儿还以雪花秀全球代言人身份,在上海养云安缦酒店出席高端发布会,一袭白裙被媒体夸 "温润如玉",现场粉丝挤得水泄不通。全智贤也没闲着,5 月在北京参加伯爵品牌活动时,照样被簇拥着喊 "女神降临",丝毫不见对剧集争议的回应。

这种 "剧里冒犯,剧外捞金" 的操作把网友看傻了。有人翻出旧账:全智贤 2014 年就因恒大冰泉标注 "长白山" 而非韩国称谓 "白头山" 火速解约,对领土名称比谁都敏感,怎么到了歪曲中国形象时就装聋作哑?林允儿团队更绝,面对历史歪曲的质疑,直接停更社交账号避风头,转头继续在杭州跑商演。

更让人无语的是朴宝剑,这位曾因广告侮辱万里长城遭抵制的演员,前阵子在澳门办活动照样人山人海。网友辣评:"这哪是追星?分明是给人家送钱骂自己祖宗"。

粉丝迷惑行为大赏:跪着追星不如站着做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部分粉丝的洗地言论堪称 "人间迷惑行为大赏"。"演员只是打工的,要怪就怪编剧" 成了万能借口,可他们忘了全智贤作为一线影后,连剧本台词都能改,怎么会容忍这种明显冒犯的内容?还有人喊 "别玻璃心",说 "不喜欢就不看",这种把文化冒犯当 "多元" 的逻辑,就像有人踩你家门槛还怪你太敏感。

最离谱的是有粉丝说 "韩国人拍自己的剧关我们什么事"。拜托,这些剧不仅在韩国播,还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林允儿、全智贤们拿着中国品牌的代言费,转头就配合这种歪曲内容,这不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吗?正如《人民文娱》点评的:"没有尊重的演绎,再高人气也终将被观众抛弃"。

其实追星本无可厚非,但追得连基本是非观都没了就太可悲了。明朝厨师真要是地下有知,看到自己被编成偷东西的小偷,恐怕得气得从坟里爬出来 —— 毕竟人家当年用的花椒、生姜,都是四川原产的 "阳朴之姜",轮得到外人来碰瓷?

限韩令不是摆设,底线不容践踏

这波争议也让 "限韩令" 话题再次冲上热搜。虽然外交部说支持 "健康有益" 的文化交流,但网友心里门儿清:萨德问题还没解决,韩流就急着回来割韭菜,还夹带这种私货,谁能忍?从之前某 K-POP 男团演唱会取消,到这次两部韩剧评分暴跌至 4 分左右,市场已经用脚投了票。

说到底,中国观众不是不能接受韩剧,《请回答 1988》《机智医生生活》这类好作品照样受欢迎。但你不能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把中国城市拍成贫民窟,把中国历史改成笑话。川菜的麻辣鲜香,大连的碧海蓝天,明朝的文明礼仪,这些都不是某些编剧靠脑洞就能篡改的事实。

追星可以,但不能追丢了骨气;赚钱也行,但得守规矩。

下次再有明星踩线,别急着抢票、刷数据、喊“女神”。先问问自己:她尊重我吗?她的作品,是在增进理解,还是在制造偏见?

文化自信,从不靠跪着追星得来。站起来,看清真相,守住底线——这才是我们最该追的“顶流”。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