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因为大量辱华台词与剧情,遭到中国观众强烈抵制,而全智贤成为舆论批评的靶子,但是大家在痛批全智贤辱华的时候,却对幕后的资本元凶忽视,这也不太正常!
近日,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因为大量辱华台词与剧情,遭到中国观众强烈抵制,而全智贤成为舆论批评的靶子,但是大家在痛批全智贤辱华的时候,却对幕后的资本元凶忽视,这也不太正常!
《暴风圈》是美国迪士尼投资的韩剧,迪士尼花费了700亿韩元,大概3.8亿韩元制作,迪士尼在韩国流媒体市场一直被奈飞压制,为了夺回韩国流媒体市场老大宝座,邀请了韩国顶级演员与制作团队来打造《暴风圈》,企图形成差异化竞争,夺回韩国流媒体用户!
为了迎合韩国当下反华的民间情绪,迪士尼资本在剧中添加了很多辱华元素,但是互联网世界互联互通,《暴风圈》辱华情节还是被中国观众发现,形成抵制热潮,全智贤剧中表现,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一部《暴风圈》再次撕开了迪士尼的伪装,这个被我国消费者捧起来的娱乐帝国,正在系统性输出对中国的偏见与恶意。
全智贤主演的《暴风圈》中,开场8秒就出现“中国偏好战争”的荒谬台词,中国反派角色踩着五角星图案地毯密谋全球统治,大连被恶意呈现为破败棚户区:这些场景绝非偶然,而是迪士尼精心设计的辱华组合拳,作为该剧出品方,迪士尼才是这场辱华闹剧的真正导演。
当下,全智贤成为众矢之的,品牌解约、广告下架,但这场风波的真正根源——迪士尼却几乎隐身。
实际上,美国迪士尼的反华行径早已有之。2025年上半年,迪士尼高层就曾公然宣称“不需要中国市场”,并发布涉嫌辱华的广告贴片,其中亚裔孩子呈现眯眯眼刻板形象。
更令人愤慨的是,迪士尼曾启用辱华艺人瑞秋·齐格勒担任一部电影女主角,这种明知故犯的选择,暴露了迪士尼对中国市场的轻视和对中国民族情感的漠视。
2024年,迪士尼向以色列捐款300万美元,这些资金变成了加沙地带的炮火,射向无辜妇女与儿童。与此相反,《暴风圈》却将对和平的践踏栽赃给中国!
迪士尼的虚伪面目在此暴露无遗:一边资助真实战争,一边在影视作品中污蔑和平国家。
迪士尼通过其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系统性地植入西方价值观和偏见。《暴风圈》中刻意扭曲中国形象只是其意识形态战争的一环。
剧中还安排角色用怪腔怪调背李白《将进酒》,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念成谐音粗话,这种对中华文化的亵渎行为,暴露了迪士尼对中华文明的傲慢与蔑视。
迪士尼并非第一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翻车”。2022年,上海迪士尼推出玲娜贝儿中秋限定款玩偶,其服饰设计为“左衽”。
依照汉族传统,死者才用“左衽”,这款玩偶被指穿的是“丧服”。同系列钥匙圈款却是“右衽”设计,更显刻意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迪士尼这种输出偏见的行为已经形成模式:通过影视作品塑造中国负面形象,影响全球观众对中国的认知,进而配合西方打压中国的议程。
迪士尼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丝毫不懂得尊重与感恩中国,以上海迪士尼为例,人均消费超过2000元,2019年销售的唐老鸭华夫饼堆起来超过18座童话城堡高度。但迪士尼曾对中国消费者实施“双标”政策,2019年上海迪士尼因“翻包检查”和“禁止自带食物”被骂上热搜,而在欧美乐园却允许游客带食物。
迪士尼度假区2024年前三季度为集团贡献了显著收入,带动整体增长13%,这些利润大部分来自中国消费者,却被用于制作侮辱中国的影视内容。
上海迪士尼乐园里依然人头攒动,中国父母带着孩子排长队等待与迪士尼角色合影,而这些形象背后的公司却把中国描绘成“战争狂”。
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砸着中国人的锅——迪士尼的这条双标之路,终究会被中国消费者彻底抛弃。
《暴风圈》中全智贤辱华只是棋子,而幕后的资本元凶才是推手, 值得我们警惕!
来源:影像温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