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凉凉!全智贤仍未道歉,傲慢本性暴露无遗,李冰冰早有领教,“限韩令”或再收紧!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21 15:08 1

摘要:对韩国艺人和韩国公司合作,将会全面收紧、排查,看样子“限韩令”或收紧。

全智贤,这几天彻底被钉在了热搜上。

可惜,不是因为作品精彩,而是因为惹了众怒。

剧还没火,争议先火了;

演员没解释,品牌先切割。

从娱乐圈的滤镜女神,到全民吐槽的“反面教材”,

全智贤这波操作,堪称自毁“长城”。

一、争议怎么来的?一句台词就能把锅端翻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

全智贤新剧《暴风圈》剧里有一幕,

全智贤饰演的角色冷不丁冒出来一句:

“为什么中国偏好战争?那样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

看到这台词,观众直接傻眼。

这不是赤裸裸在给中国贴“好战”的标签吗?

不仅如此,制作组还整了一些“骚操作”:

场景字幕写着“2025年中国大连”,

结果画面却是香港深水埗的棚户区,还打了灰暗滤镜。

大连明明是东北的重要港口城市,高楼林立、地铁纵横,

硬是给拍成“贫民窟”,这不是地域丑化是什么?

反派角色全程说中文,仿佛“坏人就该讲中文”;

红色地毯上印着黄色五角星图案,网友一眼认出来:

这不就是影射国旗吗?

最离谱的是,全智贤在剧里念李白《将进酒》,

口音怪异,读得稀里糊涂,完全是“文化符号滥用”。

这几招叠在一起,观众再怎么想洗都洗不动。

这已经不是偶然,而是带着明确导向的“设计”。

二、网友反应:一句“道歉不存在”,彻底点燃

事情发酵后,中国网友第一反应就是愤怒。

“你爱怎么拍是你们的自由,但踩我们底线,那就别怪我们翻脸。”

而与此同时,韩国粉丝的态度更是火上浇油:

“又不在中国活动,没什么好怕的。”

“她靠韩国市场完全够了。”

直接把中国观众的怒气拉满。

原来人家是真的“不在怕”。

更要命的是,全智贤本人和剧方到现在都没道歉

也没修改相关片段,完全当作没事发生。

大家不是玻璃心,而是被这种“高傲冷处理”彻底惹毛了。

据知情人透露:

这事闹比较大,很多平台已经接到通知,

对韩国艺人和韩国公司合作,将会全面收紧、排查,看样子“限韩令”或收紧。

三、品牌方态度:沉默+划清界限

说白了,品牌比艺人还聪明。

钱可以挣,但火也不能烧到自己身上。

目前几个合作品牌的操作很耐人寻味:

海蓝之谜、伯爵、LV

没有发解约声明,但已经悄悄删掉全智贤的宣传内容。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企业正确”:

嘴上不说,行动先来。

删内容=实质性划清界限。

品牌方的算盘很简单:

不直接撕破脸,避免法律或赔偿问题;

但该和你拉开的距离,绝不会含糊。

这比全智贤和剧方的“不作为”,更让人看清形势。

四、甩锅?不存在的

有些人还在替全智贤说话:

“这肯定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演员只是照本宣科。”

听起来合理,但仔细一想完全说不通。

全智贤是什么咖位?

国际一线女星,韩剧顶流。

以她的地位,如果对台词有异议,完全可以提出修改。

她不改,说明她认可。

更何况,台词不是一个字半句,而是直戳敏感点的整段话。

你说她“没意识到问题”?笑话。

而且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被质疑。

早年和李冰冰合作,就传出过她态度傲慢、不合群。

现在看来,很多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别再甩锅编剧了,这就是全智贤自己愿意接下的设定。

五、为什么中国人这么介意?

有人说:不就一句台词嘛,至于吗?

我觉得非常至于。

首先,影视作品的传播力极强。

一句“偏好战争”,传到国外观众耳朵里,就是在强化“好战”的刻板印象。

你想想,这种标签一旦贴上,多少年都摘不掉。

其次,地域丑化很恶心。

大连作为东北的门户,现代化程度全国有目共睹。

硬是找个破棚户区来“替身”,这是对城市的不尊重。

最后,文化符号的乱用更不能忍。

李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你不懂可以不拍,

但拍了就得尊重,结果她用怪腔怪调念得一塌糊涂,观众能不反感?

这不是“玻璃心”,这是底线。

六、套路我都能猜到

说实话,这种情况我已经能预判套路了:

剧方不会删剧情,最多来一句“艺术创作自由,不针对某国”;

全智贤本人依旧装聋作哑,过段时间新剧新广告一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品牌方该解约解约,该撤图撤图,不会明说,但动作比话更快。

最后,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只是这次,她的中国观众缘,可能真没法修复了。

七、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事的关键不在一句台词,而在态度。

错话谁都会说,但敢不敢承认,才是人品的体现。

偏偏全智贤和剧方选择了最差的方式:装死。

粉丝还一副“你们能奈我何”的嘴脸,这才是真正恶心的地方。

在中国市场赚够了钱,转头就踩中国形象,这种操作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说难听点,没中国市场,你全智贤的国际影响力能撑到现在吗?

这不是“玻璃心”,这是自尊心。

观众不是傻子,品牌也不是慈善家。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你敢吃红利,就得接受监督。

否则,就别怪我们用脚投票。

尊重,是双向的。

你不尊重我们,我们凭什么捧着你?

八、结语:滤镜碎了,才看清真实

明星再大牌,也不能凌驾于观众之上。

滤镜碎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她自己毫无修复的意思。

对比之下,品牌方的动作倒显得聪明多了。

这事最后会不会平息?

会。

大概率不了了之。

但对中国观众来说,信任感一旦崩塌,就很难再建立。

明星可以选择市场,观众也可以选择立场。

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请你记住,中国观众有权不喜欢你。

来源:一盅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