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们写家庭、写历史、写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也写我们每个人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痛苦与尊严。
一个30岁才开始写作的韩国女生,凭什么能靠写女人的故事火到中国?
她的文字没有华丽辞藻,却让无数普通女性边读边哭:“这写的不就是我吗?
如果你关注近年来外国文学,尤其是女性主题的作品,一定会注意到一个现象。
“韩女文学”悄悄火了。
不是因为狗血剧情或者浪漫桥段,而是因为这些作者太敢写、太真实。
她们写家庭、写历史、写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命运,也写我们每个人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痛苦与尊严。
而这其中,崔恩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
崔恩荣并非天生的写作天才。
30 岁她才正式踏入写作之路,此前,她一边在大学教授韩语维持生活,一边默默耕耘于小说创作。
最初出版前两本书时,她满心不自信,总觉得自己太过平凡,缺乏写作才华。
有那么整整一年,因个人因素,她几乎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她形容那时的自己像个一碰就洒的水袋,脆弱得不堪一击。
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经过三年的努力,《明亮的夜晚》问世,这部小说一举成为 2023 年豆瓣年度外国文学第一名。
也正是这本书,让她第一次真正坚信:自己确实能够写作。
《明亮的夜晚》讲述了四代女性的故事。
书中智妍离婚后回到老家,在与祖母重新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揭开曾祖母那一代人的过往。
崔恩荣表示,创作这本书源于她的深刻感悟:想要真正理解母亲和祖母,就必须深入了解她们所经历的历史。
她笔下的女性,不是宏大叙事中的英雄豪杰,而是在战争、殖民以及父权压抑下,默默撑起家庭的平凡人。
即便命运坎坷,她们依旧相互扶持,顽强生活,从不轻易低头。
崔恩荣从小就感觉自己像个 “边缘人”,因身材瘦小,难以融入群体。
然而,这种 “局外人” 的视角,让她格外关注那些被忽视、受歧视的人群。
她指出,许多男性作家书写历史,常聚焦于战场、政治与英雄主义,女性往往只是 “母亲”“妻子” 等配角。
但女性作家不同,她们更多从女性、儿童及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因而能挖掘出更丰富、更细腻的历史真相。
崔恩荣坦言,自己曾深陷父权价值观的泥沼,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需要改变。
直到接触女性主义思想,她才学会以真实的眼光看待自己,开始真正尊重自身感受。
她说:“我想传达的是,女性也是人,是复杂、完整且值得尊重的个体。”
她期望女性不再仅仅被定义为 “谁的妻子”“谁的母亲”,或是男性眼中的 “性对象”,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的独立存在。
尽管现实中充斥着诸多不公,如职场天花板、社会偏见、制度性歧视等,但崔恩荣坚信,世界正逐渐向好发展。
她回忆小时候,男人做家务、女性自由选择人生还未成为普遍共识,而如今,越来越多人视其为理所当然。
她尤其提到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看到她们如此自信勇敢,我常想,为何自己当年那般畏缩、自我怀疑?”
但她并不悲观,她说,每当看到朋友的孩子,就觉得自己有责任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更加公平与温柔。
崔恩荣的文字,并非锋利的刀刃,而是一束微弱却持久的光。
它照亮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而是普通人难以言说的伤痛、沉默中的尊严,以及女性之间无需言语的理解与支持。
倘若你也曾感觉 “活得疲惫”“总在证明自己”,或许能在她的书中寻得深深的慰藉!
原来,我们无需完美,无需迎合,只需坦诚面对自己,这便是一种力量。
正如她所言:“遗忘过去的暴力,等于为未来埋下隐患。所以,我要通过故事铭记它们。” 而她铭记的方式,温柔且有力。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