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光灯下的李政宰光鲜亮丽,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笑容他已经练习了30年。
图源网络
看过韩国现象级电影《鱿鱼游戏》的,应该都认识其中的男主李政宰。
聚光灯下的李政宰光鲜亮丽,脸上挂着标准的笑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笑容他已经练习了30年。
从1995年《沙漏》让他一夜成名开始,一直到《鱿鱼游戏》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张脸。
可他心里清楚,在韩国,笑容背后藏着的,是比任何恐怖片都要可怕的东西,那就是粉丝的爱与恨。
图源网络
不是,现在韩国的粉丝们都已经这么疯狂了吗?能让自家的艺人哥哥感受压力?一起来看看在韩国当明星究竟有多不容易……
李政宰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出门前先看看今天有没有关于自己的新闻,检查社交媒体上有没有什么流言蜚语需要澄清。
这已经成了他的日常功课,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
图源网络
李政宰回忆称,以前首映礼还能和粉丝近距离交流,现在电视剧没有红毯,只能在网络上上精心打理自己的形象。
不仅如此,每一条动态都要斟酌再三,每一张照片都要考虑会不会引起误会,太真实会被说不够完美,太完美又会被说虚假做作。
这种小心翼翼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有一次网上流传出一张他和高中同学韩东勋的合影。
韩东勋是个保守派政客,这张普普通通的同学聚会照片,瞬间就被解读成“李政宰支持保守党”、“力挺极右翼总统”。
图源网络
谣言像野火一样蔓延,他不得不站出来澄清,说只是高中同学,不谈政治也不做生意。
可澄清有用吗?在网络时代,谣言跑得比真相快一万倍,李政宰后来想明白了,这就是“明星”的代价,是工作的一部分。
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韩国粉丝的“变脸”速度。
汉阳大学的教授说得很直白,在社交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李政宰曾因酒驾两次被吊销驾照,如果发生在现在,网络风暴足以让他彻底翻车。
图源网络
那是1999年和2002年的事,当时媒体还没有现在这么疯狂,李政宰的演艺事业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可现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让粉丝从“爱你爱到骨子里”变成“恨你恨到咬牙切齿”。
李政宰感叹道,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改变了一切,以前粉丝只能在见面会、剧场首映时才能接触到他们,现在24小时都能在网上围观、追捧、谩骂甚至发私信。
图源网络
这种无处不在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压倒性的狂热。粉丝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明星拼命工作,形象端正,还要作品多多,三样都不能少。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李政宰拍了40多部影视作品,不遗余力地刷存在感,拼到了极致。
就拿《鱿鱼游戏》来说,导演黄东赫爆料,李政宰为了演好失败者“456号”,整整一年只吃水煮蔬菜,把自己完全隔离起来,减重22磅。
图源网络
这种近乎自虐的敬业精神,让粉丝“心疼又心碎”,可如果他稍微松懈一点,马上就会被骂“不敬业”、“对不起粉丝的支持”。
这可比我们内娱的粉丝“疯狂”多了,那么韩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韩国的粉丝文化之所以会如此极端,就是因为在韩国人的社交观念里,情感依赖程度极高,要求也极其严格。
你表现好,大家拥护你如亲人,你一旦犯错,哪怕只是陌生人,也会觉得遭到背叛,恨不得群起而攻之。
图源网络
这种“极端亲密+极端惩罚”的氛围,几乎成了韩国娱乐圈的潜规则。
粉丝们把偶像当成自己的所有物,觉得自己有权利对偶像的一切指手画脚,偶像结婚了?背叛!偶像抽烟了?堕落!偶像和异性朋友吃饭?出轨!
这种病态的占有欲造就了多少悲剧?李政宰的搭档,K-pop说唱歌手崔胜铉,2017年因为吸食大麻被判缓刑,瞬间从顶流跌入谷底,数年不敢露面。
直到在《鱿鱼游戏》第二季里演反派,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图源网络
更让人愤怒的是双重标准,女明星的“犯错”门槛低得离谱,哪怕只是穿着稍微性感一点,都会被骂“不检点”。
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情况雪上加霜,以前的谩骂还有个限度,现在成千上万的恶评可以在几分钟内淹没一个人。
键盘侠们躲在屏幕后面,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己生活中的不满,他们不把明星当人看,而是当成情绪垃圾桶。
图源网络
更可怕的是,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不光是娱乐圈,各行各业的公众人物都活在这种高压之下。
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引发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在这种环境下,谁还敢真实地生活?谁还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政宰能够屹立不倒30年,绝非偶然,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这是李政宰的选角原则就是,宁愿演酷帅的反派,也绝不演十恶不赦的坏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是对粉丝心理的精准把握。
图源网络
酷帅的反派可以让粉丝“又爱又恨”,但彻底丧失底线的角色就绝对不碰,这种平衡艺术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面对争议,他选择承认而不是逃避,因为这就是明星的代价,这种坦然的态度,反而赢得了更多理解。
至于网络上的流言,他不再一一澄清,而是用作品说话,面对粉丝的苛刻要求,他选择用极致的敬业来回应。
图源网络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李政宰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解读,所以他格外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既不能太疏远让粉丝觉得高冷,也不能太亲近让人觉得没有明星架子,这个度的拿捏,需要的不仅是情商,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他也学会了如何在镜头前后切换不同的面孔,镜头前,他是完美的“国民男神”,永远保持最佳状态。
镜头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仅存的私人空间,这种“人格分裂”式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负担,但在韩国娱乐圈,这是必需的生存技能。
图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李政宰始终保持着对作品的专注,当外界的声音太过嘈杂时,他选择用作品来证明自己。
从《沙漏》到《鱿鱼游戏》,40多部作品见证了他的努力,他用实力告诉所有人:明星不只是花瓶,更是演员。
在采访的最后,李政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万众瞩目、流言蜚语、极端情感的高压锅里,他就像在高空钢丝上跳舞。
图源网络
确实,在韩国当明星,就像在钢丝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可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冲向这个残酷的舞台。也
李政宰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被粉丝文化绑架的时代,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懂得如何与弱点共存的人。
他们知道如何在保护自己和满足大众之间找到平衡,知道如何在真实和表演之间游刃有余。
这种生存智慧,或许正是每一个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都需要学习的。
图源网络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红”的时代,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呢?
来源:不可史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