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剧惹众怒,将中国城市拍的像20年前,台词上还歪曲事实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9-19 11:57 1

摘要:《暴风圈》这部耗资700亿韩元,由全智贤领衔主演的韩剧推向市场,从筹备阶段就凭借亮眼的制作班底和吸睛的剧情设定,总统候选人遇刺、女主逆袭竞选总统,赚足了眼球。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暴风圈》这部耗资700亿韩元,由全智贤领衔主演的韩剧推向市场,从筹备阶段就凭借亮眼的制作班底和吸睛的剧情设定,总统候选人遇刺、女主逆袭竞选总统,赚足了眼球。

豆瓣7.1分的评分,既未跌入烂剧行列,也远未达到观众对“大制作”的预期。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暴风圈》本就该以“爽感”为核心,政治背景不过是为爱情线和主角成长铺路的工具,不必过分纠结于逻辑的严谨性。

毕竟,全智贤在剧中从职场女性到总统候选人的蜕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张力,观众跟随她的视角体验逆袭的快感,已经实现了娱乐作品的基本功能。

影视创作的确需要虚构与夸张,若事事都要与现实严丝合缝,反而会失去艺术表达的空间。

但问题在于,《暴风圈》选择了“政治”这一特殊题材,而政治叙事的核心魅力,恰恰在于对权力博弈、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合理推演,当剧中出现夸大韩国国际地位的情节。

比如在没有充分铺垫的情况下,韩国能主导国际重大事务的决策,或是用简单的“善恶对立”化解复杂的政治矛盾时,就不再是“艺术夸张”,而是对现实的背离。

这种背离会让熟悉国际政治格局的观众出戏,也让剧情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最终使得“政治外衣”下的爱情线显得单薄且悬浮。

韩剧在情感刻画上的细腻程度常常打动观众,《暴风圈》中全智贤饰演的女主在面对亲人离世、政治陷害时的脆弱与坚韧,也确实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共情。

但“接受度”不等于“高质量”,7.1分的评分更多反映的是观众对演员演技、制作水准的认可,而非对剧情逻辑与主题深度的肯定。

对比同类型的政治题材影视作品,无论是美剧《纸牌屋》对权力黑暗面的冷峻剖析,还是国产剧《人民的名义》对官场生态的真实呈现,都证明了政治题材与艺术表达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愿意沉下心来打磨剧本,是否尊重观众的智商。

《暴风圈》显然在这一点上有所欠缺,它把复杂的政治博弈简化成了“主角光环”的展示场,把严肃的社会议题变成了爱情线的“背景板”,最终让作品沦为一部“看脸放松”的快餐式剧集。

《暴风圈》的问题并非个例,它体现出部分韩剧在处理现实题材时的短板,过度依赖明星效应与类型化套路,却忽视了对现实的深入观察与思考。

700亿韩元的制作费用,更多花在了服化道、场景搭建和演员片酬上,而非剧本打磨与现实调研。

这种“重外在、轻内核”的创作模式,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流量,但很难打造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当观众看到女主仅凭几次情绪化的演讲就能扭转竞选局势,或是反派的阴谋总能被轻易识破时,即便有全智贤的颜值与演技支撑,也难以掩盖剧情逻辑的苍白。

更值得深思的是,《暴风圈》中对中国城市的呈现,宛如20年前的大连的场景,也反映出部分韩剧创作者对中国现实的认知偏差,在他们的固有认知中,中国城市仍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里。

这种做法不仅会误导不了解中国的海外观众,也会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不被尊重,事实上,如今的中国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线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韩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若能更客观地呈现中国现实,不仅能减少文化误解,也能让作品更具全球视野。

甚至在台词上还称“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可到底是谁偏好战争,大家都心知肚明,全智贤说的这句台词让很多中国粉丝对其大失所望,毕竟我们追星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否则再好看的皮囊,也是吸引不了我们的。

《暴风圈》作为一部娱乐剧集,它在节奏把控、视觉呈现上仍有可圈可点之处,适合观众在闲暇时放松心情。

但当一部“大制作”韩剧试图触碰政治题材,却又未能深入挖掘现实、构建合理逻辑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影视创作可以娱乐化,但不能浅薄化,可以虚构,但不能脱离现实根基。

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影视作品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唯有尊重现实、深耕内容,才能真正打造出兼具观赏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观众对“大制作”的期待,不仅在于明星阵容与制作水准,更在于作品能否传递真实的情感、展现深刻的思考,若只是一味地堆砌噱头、依赖套路,即便有再多的资金与流量加持,也终究无法赢得观众的长久认可。

而对于观众而言,在享受影视娱乐的同时,保持理性的判断与批判性的思维,也能推动影视行业朝着更健康、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毕竟,好的影视作品,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爽感”供给,而是能让观众在娱乐之后,对现实、对人性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