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零食出海爆红:冰红茶被韩国爱豆喝成国窖,边减肥边狂炫辣条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9-16 18:14 1

摘要:要说最近最魔幻的消费新闻,不是新能源车跑到北极圈,也不是AI创业公司又融资几十亿,而是咱们从小喝到大的冰红茶,突然在韩国火得一塌糊涂。

要说最近最魔幻的消费新闻,不是新能源车跑到北极圈,也不是AI创业公司又融资几十亿,而是咱们从小喝到大的冰红茶,突然在韩国火得一塌糊涂。

是的,就是那个在国内常被调侃为“工地饮料”的冰红茶,现在成了韩流顶流们的随身宝贝。

裴珠泫走红毯前先灌一瓶,林娜琏吃火锅必备,IU拍完戏偷偷来一口……简直成了“艺人续命水”。

精致的女明星,一边说着“要减肥”“明天上舞台”,一边咕嘟咕嘟把冰红茶喝到见底。

那叫一个反差萌!

粉丝立刻不淡定了:“我家女神喝这个?那我也要买!”于是,冰红茶在韩国的超市、便利店卖到断货,价格直逼20块人民币一瓶。

国内网友看傻眼:“这玩意儿我家楼下3块钱啊。”

01

娱乐圈的魔力就在于,偶像吃什么喝什么,粉丝都会跟着买,以前是口红色号,现在轮到冰红茶和辣条。

尤其是零食这块,简直就是邪修般的爆火了。

有些平时吃代餐、喝蔬菜汁的女爱豆,在直播里也忍不住嚼起辣条。更有甚者,韩国综艺里居然出现了凤爪PK环节,爱豆一边吸溜一边喊辣,效果堪比美妆带货。

别以为这是明星随便一嗑的产物,背后其实是国产零食饮料多年的出海大棋。

以洽洽、旺旺为例,它们早在越南、泰国就建起工厂,物流成本压下去,本地超市、便利店自然能随处看到。

卫龙则更聪明,直接和日韩的超市合作,把辣条、魔芋爽摆到货架上去,粉丝一抬手就能买到,零食瞬间从偶像同款变成触手可及。

线上渠道同样给力。

Shopee、Lazada这些东南亚电商平台,几乎年年榜单上都有中国零食的身影,就连欧美的亚马逊,也常常被旺旺、三只松鼠霸榜。

说白了,哪里有年轻人玩手机,哪里就能刷到中国零食。

更有意思的是价格。

在韩国,一瓶冰红茶能卖到12–20块人民币,一包辣条翻上三四倍。

但粉丝还是买单,这种情感附加值,才是品牌真正的底气。

所以你看,这波爆火绝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渠道布局和文化效应同时发力的结果。

02

很多人会问:为啥外国人偏偏迷上了这些在国内不算高大上的东西?原因其实挺有意思。

韩国人吃辣、爱喝酒,冰红茶这种解辣、能当调酒基底的饮料,正好派上用场,辣条、凤爪更是下酒神搭档。

舞台上永远完美,但生活里偶尔放纵,粉丝看到偶像边喊减肥边吃辣条,会觉得特别接地气。

魔芋、豆干、瓜子这些在韩国、日本都不常见,尝一口就能刷一条朋友圈,满足猎奇炫耀的心理。

一瓶饮料、一包零食,本身的味道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偶像在喝。这就是饭圈的同款经济学。

别看爱豆们吃得自然,品牌可一点没闲着。

卫龙不只是把辣条搬到超市货架上,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民零食IP。

在菲律宾的直播间里,主播一边嚼一边卖,满屏都是“求链接”的弹幕,最后直接卖断货。

旺旺则走另一条路,凭着华人市场的底子,它开始给经典产品套上新包装,让童年零食摇身一变成了潮玩零食。

在海外年轻人眼里,旺仔牛奶不再只是情怀,而是一种身份符号。

洽洽更聪明。

瓜子本来是中国人的国民消遣,它却硬是把这种习惯包装成社交食品,还给自己起了个轻快的英文名“chacha”。

盼盼的打法更实在,从蛋黄派切入,逐渐在东南亚培育起吃小面包的习惯,还推出了适合本地口味的定制款。

而新锐品牌也没闲着。

甘源青豌豆靠越南的直播带货冲上热搜,劲仔小鱼在泰国推出糖醋味小包装,一下子抓住了当地年轻人的胃口。

不同的路线,却共同证明了一个事实:出海不一定要走高端路线,真正能赢的,往往是最接地气的产品。

03

这波热潮,像不像当年我们第一次喝可口可乐?那时候觉得是舶来品,喝一口就是时髦。

现在角色换了,中国的冰红茶、辣条,正成为外国年轻人的潮流标签。

如果品牌能继续在健康化、本土化、渠道扩张上做好功课,那工地饮料完全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国民饮品”。

想象一下,在巴黎街头看到一群年轻人边嚼辣条边喝冰红茶,就像我们人手一瓶可乐一样自然。

那一刻,中国零食饮料的出海逆袭,才算真正走完闭环。

这些曾被嫌弃“土味”的玩意儿,正在被全世界年轻人追捧。

它们没什么科技含量,却靠着烟火气、反差萌和偶像效应,硬是走成了爆款。

所以别小看“土味”,它可能才是真正的全球化密码。

来源:历史白名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