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某种意义而言,1978年拍摄的朝鲜系列电影《无名英雄》,不仅在朝鲜,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将战争史诗与惊险片样式相融合的杰作。
从某种意义而言,1978年拍摄的朝鲜系列电影《无名英雄》,不仅在朝鲜,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将战争史诗与惊险片样式相融合的杰作。
它不仅仅是一部侦探片、间谍片,还是朝鲜人民抗击侵略的编年史。这部获得金日成勋章的朝鲜20集电视剧,可以作为史诗式的作品,具有历史真实题材的内容,所以显得格外珍贵。
《潜伏》的导演姜伟,说自己受前苏联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及这部《无名英雄》影响颇深。
我看完后也觉得——70年代的朝鲜居然拍出这么洋气的电视剧,太出乎我的想象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部朝鲜电视剧,由于网络原因,直到现在才完整看了一遍——估计也不可能看第二部了。
不得不承认,即使今天重看,也不觉得过时落伍,比当年看起来焕发着新的光芒。
它原来是作为黑白片,2018年推出彩色修复版,使经典重现。
值得提示的是,这部作品不是电视连续剧,而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电影——当然,这应该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电影了,总共有20部。我看过配套的小人书,一集是一本。
这个片子的配乐很好——主题曲《忠诚》和插曲《无名之花》,充满朝鲜民族特色,在优美感伤的旋律之中蕴含着一种激昂的力量,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戏剧震撼力。
这部影片展示了朝鲜文艺家们的创造力,他们塑造的以俞林、顺姬为代表的无名英雄形象,把朝鲜民族中最精华人物的聪明智慧、英勇顽强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金顺姬——《无名英雄》里的绝对主角,我觉得只有她最配得上无名英雄的称呼。
很少有像顺姬那样感人的形象:智慧,勇气,自我牺牲,超凡的气质,还有惊人的美丽——那种在好莱坞永远也看不到的东方女性的柔美。
那个年代的女演员五官中正平和,健康端庄,大气优雅。无论是面对敌人时的冷静锐利,还是独处时的忧郁深邃,清晰的面部轮廓都让情感传达得更为精准有力。
向隽殊的配音绝妙地表现了顺姬那种内敛的气质和蕴藉含蓄的情感——那是在最困难的情境下的人性的光辉。
我对她的发型尤其印象深刻。
这种高耸的发型非常能凸显女性的典雅与庄重。顺姬在剧中大部分时候保持着这种发型,几乎成为了她“冷静自制”、“情绪稳定”外在面具的一部分。
如果说,编剧和导演希望通过外形塑造,让观众感受到顺姬是一个“庄重典雅”、“超凡气质”、“含蓄内敛” 的英雄人物,那么,这种设计无疑获得了成功。
她也有一丝不苟的高盘发造型,利落、整齐,精致干练,衬托人物沉稳、高贵的气质。
高耸的发髻与经常身着的美式军服或剪裁得体的便装(如夹克),在男性主导的军事和谍报环境中,为她赢得了气场优势,强化了她英姿飒爽、干练果决的人物特质。
顺姬在影片中的第一次亮相,编导首先运用了远镜头——侧面远观,顺姬身穿笔挺的美军军服,迈着军人的标准步子,昂首挺胸的走入军人俱乐部,并超越了穿西装的美军上级克劳斯和马汀等,走在了最前面,远景突出了顺姬的英武之气。
然后通过男主俞林的连续二次回头辨识,并运用中镜头,将她放到画面的中央位置。
通过她和克劳斯等人举杯祝酒,再次突出顺姬的冷峻干练。
最后通过朴茂请顺姬跳舞,运用近镜头突出展现顺姬的丽质俊秀。
在此过程中,夹杂俞林初恋回忆中顺姬靓丽的青春少女形象。自始至终,编导没有给顺姬一句台词——如此浑然天成,行云流水,毫无做作,突显了顺姬的卓尔不凡。
这一出场亮相,实际暗示了谁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通过远、中、近景切换,无台词,却凸显其超凡气质,暗示主角地位。
朝鲜侦察员俞林,在庞杂、纷扰、暗黑的新闻界、军界展开智勇双全的间谍斗争,他和顺姬的任务,就是把重要情报输送给平壤,最终挫败美国的战争阴谋,迫使他们走向真正的和谈,从而让残酷的战争划上句号。
影片的背景是朝鲜战争,但展现的大多是和平情境——幽静的咖啡馆,美军谍报部的办公室,豪华的旅馆房间,喧闹的汉城街市等等。
俞林的战斗是没有硝烟的智力游戏,剧情侧重智斗而非枪战,如俞林通过分析新闻报道、高层对话获取情报,展现地下工作的复杂性。
他与顺姬的爱情必须压抑——在未确认身份时,需假装敌对。
所以,第5集《金刚石》,俞林与顺姬在“圣母咖啡馆”相认,是该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集。
它标志着两位主角关系的重大转折以及剧情的关键推进,是整套系列剧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
这对青年时代的恋人,在特殊的战争环境和敌后险境中重逢,并且发现彼此是同志,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厚。
咖啡馆的背景音乐竟然选用了《命运交响曲》的叩门声!我从来没有像在这一瞬间这样被第五交响曲所感动。
这部乐曲是整个《无名英雄》悲剧性的主导动机。贝多芬的音乐在此渲染着汹涌的激情和险恶的环境。
《无名英雄》以跌宕起伏、动人心魄的剧情著称。第五集也体现了这些特点。
《命运交响曲》磅礴而充满内在张力的旋律,极好地衬托了这次会面中复杂微妙的情感氛围——内在激烈情感与外在冷静克制的统一。
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精心配合,将角色内心的情感和紧张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艺术感染力很强。
两人手上赫然一致的金刚石戒指。
第五集的标题《金刚石》直接指向了顺姬的代号——她并非美军第8军反谍处中尉,而是深入敌营的无名英雄。
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的音乐声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接头暗号:
这是今天的报纸吗?
今天的都卖光了。这是17号的。那张报?
15号的。
顺姬的语气是那样的温柔、克制、宁静。
表面上,他们可能是冷静地在交换情报,但音乐揭示了其内心深处的激动、紧张、认出同志与爱人的欣喜、为对方安危的担忧以及对使命的坚定!
他们终于正式确认了双方的身份,从过去的“旧相识”,从此转变为当下“并肩作战的同志”。
——回到居所的顺姬依然心潮澎湃。
这段紧张惊险的音乐很契合主题,如此漫长的讴歌革命主义感情段落,今日看来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拖沓。
还有旁白——深入刻画人物心理的旁白,尤其是顺姬压抑情感的内心独白。俞林和顺姬巧于应变的无穷智慧和机敏,在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极微妙的内心世界的刻画来实现的。
这就是情感升华吧!
从第五集开始,剧情进入了新的阶段!
顺姬素来以高效的专业能力赢得敌方信任。俞林虽然获取了很多情报,但主要是利用了凯顿夫人简纳特的无知和朴茂的愚蠢,而顺姬的处境比俞林要复杂而又危险,她没有所谓的英国公民身份和英国国会议员奥尼尔的保护,顺姬只要被敌人怀疑就可能被暗算,无需证据,且她四周都是敌人而且他们都是高手,因此顺姬的地下工作水平远远高于俞林。
有数次,面对克劳斯的审问时据理力争,在北海道被绑架时果断反击,展现孤胆英雄的果敢。
影片在展示复杂多变、惊心动魄的敌我间谍战时,顺姬是本片最耀眼的亮点——对男主俞林浓墨重彩可能最多,但在我看来,全片真正的主角和英雄只有顺姬。
她牺牲前写信给俞林:“任何时候我都可以笑着迎接死亡。但是请千万不要忘记,曾经有一位姑娘为祖国献出了青春。”
她牺牲所捍卫的——对俞林的爱、对祖国的忠诚——刚烈与柔情并存。
在19集顺姬牺牲的前一幕,影片有意突出她孤独的身影与广阔的环境。
其实之前,镜头常将顺姬置于空旷的道路或苍茫的天际线下,她的身影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显得孤独而坚定,突出了她作为“无名英雄”独自承担风险的伟大,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感。
在她中枪倒下的瞬间,镜头转为轻微的仰拍。
同时,面部特写捕捉她中弹瞬间的表情——没有夸张的痛苦,更多的是坦然。
她面对死亡时的冷静与无畏是其“刚烈”的体现。
接着从容抬起手,抚了抚额前的头发。
她感叹:“怎么这么安静啊!多么美丽的晚霞呀,俞林!”
顺姬的形象一直是刚烈果断与万般柔情的结合体。在牺牲场面中,这两种特质得到了最终极的统一。
本集标题“艳红的晚霞”,直接点明了核心意象。金顺姬牺牲时,画面被如血般绚烂的晚霞笼罩。
这抹“艳红”具有多重象征:它既是英雄鲜血的直观隐喻,象征着牺牲的壮烈;也是一种暗示她的生命虽已逝去,但精神如同天边的霞光,辉煌而不朽。
顺姬中弹牺牲,主题曲轰然响起,成为全剧最催泪片段——简直令人整夜未眠。
她的牺牲,发生在她刚刚成功完成一项关键任务(除掉简纳特,为俞林创造接近凯顿的机会)、“即将胜利归来”的时刻。
这种“黎明前的黑暗”设置,在胜利前夕倒在艳红的晚霞里,将悲剧性最大化——观众刚刚为她任务成功而稍感欣慰,瞬间便被突如其来的死亡所击碎,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19集晚霞中的死亡,画面悲壮如油画,成为全剧情感高潮。
英雄的牺牲、爱情的永诀与信仰的崇高融为一体,达到了悲壮而绚丽的审美高度。
金顺姬人物弧光的终点和高潮,集中展现了她性格中的所有光辉。
她是“无名英雄”,功绩可能不为人知。但这个牺牲场面,通过极其强烈和艺术化的方式,为这位“无名”英雄举行了一场“有名”的、壮丽的告别仪式!
导演用最美的光影、最动人的音乐告诉观众:历史或许会遗忘许多名字,但这种牺牲精神和英雄形象,应被永远铭记和颂扬。这也呼应了最后一集的标题《我们没有忘记》。
把自己最美的青春融入祖国的战争事业,俞林和顺姬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如今,这个时代逝去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没有对彼此朴素坚定的感情和对祖国无保留的爱?
可哀可叹。
所以这样的电影不会忘记,也许其中有太多意识形态的政治内容,但是,回顾编导对英雄倾注的全部热情,只有包含着崇高精神力量的电影才不会被人忘记,《无名英雄》就是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给人们留下的记忆不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锈蚀……来源:在影视的边缘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