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画是一门集体创作的艺术,但导演这个岗位,确实决定了很多事——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里停。一个导演的风格,会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气质,甚至让一整代观众记住某种“动画应该是这个样子”。
动画是一门集体创作的艺术,但导演这个岗位,确实决定了很多事——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里停。一个导演的风格,会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气质,甚至让一整代观众记住某种“动画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篇不是选出“最强导演”,也不是列“神仙排名”,而是整理了十五位在日本动画里留下独特轨迹的导演。你可能认识其中几位,也可能刚听说某些名字,但他们的作品,大多数你一定看过。
宫崎骏不只是“老爷子”,而是“创造了另一个动画宇宙的人”
宫崎骏是那种就算你没看过动画也听说过的名字。他和高畑勋一起创办吉卜力,几十年来拍了十几部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成了“某代人心里的童年”。
他的作品里几乎都会出现强大但孤独的女性角色、对自然的敬畏、对战争的反思,以及一些说不清但很动人的“魔法”。这些元素你在《千与千寻》《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都能看到。
代表作:《千与千寻》《幽灵公主》《龙猫》
今敏那些你没看懂的动画电影,大概率就是他拍的
今敏的作品经常被贴“意识流”“诡异”“现实梦境模糊”这种标签,但如果你认真看,他其实一直在讲人的心理困境——名声、身份、创伤、逃避。
他是漫画出身,后来转做动画导演,一共拍了四部长篇和一部TV动画,每部都很硬核。《红辣椒》被说是《全面启动》的灵感来源,《未麻的部屋》也常被和《黑天鹅》对比。
2010年他因癌症去世,年仅46岁,没能完成的《梦的机器》也成了动画史上一个遗憾。
代表作:《红辣椒》《未麻的部屋》《妄想代理人》
吉卜力里那个“不像吉卜力”的导演
相比宫崎骏那种“魔法系”风格,高畑勋更偏现实主义。他拍的《岁月的童话》《辉夜姬物语》像写实散文诗。
他不追求画面统一标准,有时会故意让动画看起来像草图,因为他觉得“画得不完整,观众反而会自己补全”。他也是宫崎骏的长期搭档,在吉卜力内部起到了很多“看不见但很关键”的作用。
代表作:《岁月的童话》《辉夜姬物语》《我的邻居山田君》
渡边信一郎“音乐”和“动画”结合得最舒服的那个人
他拍的《星际牛仔》让很多欧美观众第一次认真看日本动画,之后又拍了《混沌武士》《坂道上的阿波罗》《太空丹迪》等等,每一部都和音乐有深入绑定。
他不太拍续集,也不太走商业主流路线,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能成为“某种风格”的代表。你可以说他是“cool系动画导演”,但他其实非常擅长表达“边缘人物的孤独”。
代表作:《星际牛仔》《琉球武士疯云录》《坂道上的阿波罗》
庵野秀明“新世纪福音战士”是他自爆式的自传体作品
庵野是动画宅男中的宅男,早年做特摄出身,后来自己拍了《EVA》,结果直接改变了一代人对动画的理解。
他极度关注角色的内心崩溃、身份焦虑、存在主义危机,常常用“画面留白+文字覆盖+沉默”来传递情绪。他也演过戏、配过音、做过监督,是真的全能。
代表作:《新世纪福音战士》《蓝宝石之谜》《他和她的事情》
押井守他不是“赛博朋克导演”,他是“赛博哲学导演”
《攻壳机动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但他拍的东西远不止“未来世界+义体危机”这么简单。他关心的是“什么构成自我”“人如何在技术中迷失”这种问题。
他也是最早探索“OVA动画+实验动画”路径的人之一,拍过《福星小子》《机动警察》,还写过不少小说。他和音乐人川井宪次、制作公司Production I.G 合作多年,是那种“审美闭环完成度很高”的创作者。
代表作:《攻壳机动队》《机动警察》《天使之卵》
新海诚用画面和情绪堆出“现代系青春神话”的人
《你的名字》让他走进主流视野,但他之前早就在做“人与人错过”的主题了。从最早的《她和她的猫》《秒速五厘米》开始,他就擅长用极度细致的光影画面包裹住“说不出口的情绪”。
他拍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个人站在城市角落里回忆一段没能开始的爱情”,有些人觉得太文艺,但也确实是他的辨识度所在。
代表作:《你的名字》《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
大友克洋他不是“改编了《阿基拉》”,他是“创造了《阿基拉》”
《阿基拉》是他原创漫画,也是他自己做的剧场版导演。那部作品几乎一手奠定了“赛博朋克+暴力青春+末世失控”的动画模板,影响了太多后来的动画和电影。
他之后还拍过《蒸汽少年》《回忆三部曲》等动画电影,也参与了一些国际动画项目。但《阿基拉》这一部,足够让他名字被写进动画史里。
代表作:《阿基拉》《蒸汽男孩》《回忆三部曲》
荒木哲郎你觉得《死亡笔记》《进击的巨人》很燃?那是他导演的
荒木是典型的“擅长把原作拍得比原作还炸”的导演。他的节奏感极强,擅长用音乐和镜头制造压迫感,《进击的巨人》第一季后半段基本是他导演能力的展示会。
他也经常和澤野弘之合作,音乐视觉双管齐下,导致你哪怕剧情记不住了,也会记得那个“人类最后冲锋”的镜头。
代表作:《死亡笔记》《进击的巨人》《甲铁城的卡巴内瑞》
细田守“家庭关系”是他永远的关键词
他早年做过《数码宝贝》剧场版,后来开始拍原创电影。《穿越时空的少女》《狼的孩子雨和雪》《未来的未来》这些片子,都在讲家庭、成长、亲密关系的双向失控。
他一度被吉卜力邀去做《哈尔的移动城堡》,但中途退出,后来自己创办了工作室。他的作品看起来很温柔,但底子很锐利。
代表作:《穿越时空的少女》《狼的孩子雨和雪》《夏日大作战》
京都动画的“情绪导演”
她的作品节奏慢、光影细腻、角色动作极具情感表达。她不是靠剧情起伏来吸引你,而是靠“你觉得这个角色是真的人”。
从《K-ON!》开始,山田逐步成为京阿尼内部最稳定的导演之一。她拍的《声之形》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疼痛片”。
代表作:《声之形》《K-ON!》《吹响吧!上低音号》
手冢治虫“动画之神”不只是个传说称号
他是漫画家、动画导演、制作人,同时也是医学博士。他创办了虫制作公司,是第一批把电视动画变成“连载制”的人。《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这些名字你可能都听过。
他不仅开创了无数叙事和演出手法,还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动画工业。他是“开路的人”。
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火鸟》
他不是“风格怪”,他是“创造了风格学派”
你看《魔法少女小圆》《物语系列》时觉得“这演出也太怪了吧”?那就是新房的风格。他擅长用极简构图、文字演出、镜头跳切制造节奏感,也被认为是“视觉系动画导演”的代表。
他在SHAFT做了大量实验性尝试,把“演出”本身变成了内容之一。你可能不喜欢,但你会记得。
代表作:《魔法少女小圆》《物语系列》《三月的狮子》
石冢敦子不是职业出身,却靠一部一部攒出风格
她原本是做设计出身,在读大学期间做了音乐动画短片,被NHK和MADHOUSE同时看中合作项目。她导演的《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游戏人生》《青之文学》都风格各异,题材跨度很大。
她的作品有一种不太典型的“女性导演气质”:节奏很稳,情绪很细,但从不卖弄柔弱。
代表作:《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游戏人生》《青之文学》
“风格+女性视角”结合得最自然的导演之一
她早期在Madhouse做分镜,后来逐渐接触整集演出,后来终于拍出《冰上的尤里》《道子与哈金》《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等等。这些作品都非常强调角色身体的表现力、动作的流畅度和对“凝视”的反转。
她是那种不喊口号,但作品本身就非常有作者意识的导演。
代表作:《冰上的尤里》《道子与哈金》《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