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奥特曼基础设定篇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2:45 1

摘要:角色介绍来自M78星云·光之国的宇宙人,年龄2万岁。作为宇宙警卫队的一员,在巡逻中追击凶恶宇宙怪兽贝蒙斯坦来到地球。

奥特曼 档案基本信息

身高:40米

体重:3万5000吨

出身地:M78星云·光之国(ウルトラの星)

人间体:早田进(ハヤタ・シン)

角色介绍来自M78星云·光之国的宇宙人,年龄2万岁。作为宇宙警卫队的一员,在巡逻中追击凶恶宇宙怪兽贝蒙斯坦来到地球。

当时,他与科学特搜队的年轻队员早田进相撞,早田队员不幸身亡。为了承担这份责任,奥特曼将自己的生命与早田的身体一体化,拯救了地球并击败了怪兽。此后,奥特曼与早田进共享生命,通常以早田的形态行动,在与怪兽和宇宙人战斗时会使用“斯派修姆光线”“奥特屏障”“奥特水流”等必杀技。

然而,由于与宇宙恐龙杰顿的战斗中消耗了大量能量,必杀技失效,彩色计时器开始闪烁并逐渐熄灭。此时,为了保护被杰顿攻击的地球和科学特搜队队员,早田进(奥特曼的人间体)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奥特曼与早田分离,返回了宇宙。 身体细节头部拥有怪兽的千倍以上的感知能力,能够感知隐藏的敌人,并释放“奥特眼光”(类似透视光线)。

耳朵能感知人类听不到的巨大声音。

彩色计时器(カラータイマー)地球活动时间限制为3分钟的危险警示灯。当能量不足时会闪烁红光,能量耗尽则光消失,无法继续活动。

手臂能举起最大20万吨的重物,也能释放“奥特光束”“奥特水流”等技能。 皮肤可承受数千度的高温。

足部能以45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跑,跳跃高度达800米。 特殊能力

飞行能力:大气层内速度可达5马赫,能突破大气层进入宇宙。

水中潜行能力:可在200米深的水中高速游动。

地中移动能力:能在地下高速移动。

技能与战斗“比光速更快的红色球体”在第1话《奥特曼》中,奥特曼追击宇宙恐龙杰顿时,曾化作红色光球以超光速穿越宇宙空间,躲避杰顿的攻击。这一技能在后续第39话《再见了,奥特曼》中再次使用,帮助奥特曼摆脱敌人并逃脱。 “消耗生命的雷欧波顿攻击”奥特曼从宇宙来到地球,因能量消耗巨大,处于生命危险中。他拥有“雷欧波顿攻击”能力(推测为远距离攻击技能),但会同时消耗自身和早田的生命,因此较少使用,仅在危急时刻为保护地球而发动。

战斗谱系 PART 1(以时间轴呈现初代奥特曼在地球的早期战斗历程)

1. 回到地球奥特曼作为宇宙警卫队队员,追击宇宙怪兽贝蒙斯坦时意外穿越到地球。在一次事故中,科学特搜队队员早田进不幸身亡。为了承担责任,奥特曼将自己的生命与早田的身体一体化,拯救了地球并击败了贝蒙斯坦。此后,奥特曼以早田的形态活动,在危机时刻会变身为奥特曼战斗。(第1话)

2. 与巴尔坦星人初战巴尔坦星人因宇宙飞船故障来到地球,企图占领地球。早田(奥特曼)与之对抗时,利用“斯派修姆光线”攻击其弱点,成功将其击退并破坏了宇宙船,使其逃回宇宙。(第2话)

3. 青石之街的攻防战在中近邻的“幻之街”巴拉吉,出现了能制造幻象的宇宙人。奥特曼与怪兽“内隆嘎”展开激战,利用“斯派修姆光线”和“奥特水流”破解其能力,最终击败了内隆嘎和巴尔坦星人(第二代)。(第7话)

4. 击败雷德王(レッドキング)北山湖出现的怪兽“杰拉斯”(ジラース)袭击人类。奥特曼与其展开空战,通过“奥特屏障”防御攻击,最终用“奥特劈砍”破坏其核心,将其击败。(第10话)

5. 扑灭石油联合工厂的火焰怪兽“巴尼拉”(バニラ)引发工厂火灾,威胁巨大。奥特曼赶到现场,用“斯派修姆光线”和“奥特水流”扑灭大火,解救了被困的科学特搜队队员。(第13话) 战斗谱系 PART 2(初代奥特曼后续重要战斗及关键事件) 1. 与巴尔坦星人再战巴尔坦星人(第二代)在R星再次出现,试图报复奥特曼。奥特曼利用“奥特屏障”抵挡其“反射光”攻击,并用“斯派修姆光线”将其彻底击败。(第15话)

2. 对抗赛文奥特曼(セブンウルトラマン)因误会,赛文奥特曼与初代奥特曼在大阪展开战斗。赛文用“集束射线”攻击,初代则以“斯派修姆光线”反击,最终因能量耗尽暂时撤退。(第18话)

3. 告知大阪哥莫拉(ゴモラ)的威胁哥莫拉因宇宙人操纵出现在大阪,破坏城市。奥特曼与其战斗时,发现其被宇宙人控制,最终用“奥特手镯”解除控制,击败哥莫拉。(第26-27话)

4. 阻止怪兽军团的结成宇宙人梅菲拉斯星人(メフィラス星人)试图挑拨地球人与奥特曼的关系,联合怪兽军团威胁地球。奥特曼识破其阴谋,用“斯派修姆光线”击败梅菲拉斯星人,阻止了军团结成。(第33话)

5. 败于杰顿(ゼットン)宇宙恐龙杰顿为复仇而来,奥特曼与其展开最终决战。杰顿用“波状光线”破解“斯派修姆光线”,并重创奥特曼。由于能量耗尽,奥特曼与人间体早田分离,返回宇宙。

奥特曼与早田进的变身需依赖“β魔棒”(ベータカプセル),这是绝对必要的道具。然而,若β魔棒丢失或损坏,奥特曼将无法变身。此外,奥特曼在战斗中也可能因β魔棒掉落或被夺走而暂时失去变身能力,此时他需完全依赖自身力量战斗。不过,奥特曼与早田的意识共享使得他们能在不使用β魔棒的情况下短暂活动。 特殊变身模式1. 光轮变身法(光の輪を使って行われるハヤタへの変身)

描述:第1话中出现的特殊变身方式(具体细节在第12、27话有补充)。奥特曼通过“光轮”将自身能量转化为光轮,包裹早田的身体,使其瞬间变身为奥特曼。光轮消失后,早田恢复人类形态。此方法与常规β魔棒变身不同,更接近“能量直接注入”。

2. 其他变身模式(別の変身パターン)

闪光光束变身:用“フラッシュビーム”(闪光光束)照射β魔棒以外的物体(如点火装置),引发光效,使早田在瞬间变身为奥特曼。该模式在第10话中被使用。

3. 水中变身(水中での変身)

描述:奥特曼在水中可完成变身。早田在水下佩戴氧气面罩,通过β魔棒释放能量,使身体在水中快速分离并重组为奥特曼形态。第11话中,早田在水下紧急变身,对抗潜水怪兽。

4. 被强制变身(強制されての変身)

描述:地球人若知晓奥特曼与早田的关系,可能通过外力强制奥特曼变身。例如,梅菲拉斯星人曾用催眠光线控制早田,使其无意识地变身。但奥特曼的意识会反抗控制,需通过“奥特屏障”等技能挣脱。第22话中,科学特搜队曾误将早田困于密室,奥特曼被迫在危急时刻变身。

5. 倒下瞬间变身(倒れた瞬間に変身)

描述:在被攻击倒下的瞬间,奥特曼会自动触发变身。例如,第33话中,梅菲拉斯星人用陷阱使早田陷入险境,早田在坠落时,β魔棒自动脱落并激活,奥特曼瞬间变身击退敌人。

6. 宇宙空间变身(宇宙空間での変身)

描述:在宇宙中,早田可在无重力环境下通过β魔棒直接变身。第1话中,奥特曼追击巴尔坦星人(第二代)时,在宇宙空间中变身为奥特曼形态;第38话中,为救助宇宙飞船,奥特曼在宇宙中快速变身后返回地球。

7. β魔棒掉落的危机(ベータカプセルを落としての大ピンチ)

描述:第2话中,早田在与巴尔坦星人的战斗中不慎掉落β魔棒,导致无法变身。第9话中,β魔棒被怪兽夺走,奥特曼陷入苦战,最终通过“奥特水流”夺回魔棒。第27话中,β魔棒被赛文奥特曼暂时夺走,奥特曼一度无法变身,后通过“奥特屏障”夺回。第6话中,β魔棒在战斗中损坏,早田陷入“无魔棒也能变身”的状态。

奥特曼与早田进的一体化通常通过“β魔棒”(ベータカプセル)完成。在常规情况下,奥特曼以科学特搜队队员早田进的形态活动,但在紧急时刻,他会使用β魔棒变身。 具体变身步骤(附编号图示):

取出β魔棒早田从装备中取出β魔棒,准备变身。

按下开关并点火早田将β魔棒举过头顶,按下侧面开关,释放能量。

β魔棒发光魔棒顶端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释放“フラッシュビーム”(闪光光束)。

在光芒中变身早田的身体被光芒包裹,形态开始变化,从人类体型逐渐向巨人形态过渡。

逐渐巨大化身体从手部、躯干开始依次放大,肌肉线条与银色装甲逐渐显现。

巨大化至40米奥特曼的身高最终达到40米,体型完全展开。

巨大化完成变身结束,奥特曼以40米巨人形态站立,准备战斗。

β魔棒的特殊功能β魔棒不仅是变身道具,还能分离奥特曼与早田的身体。当魔棒被其他宇宙人(如巴尔坦星人)夺走时,奥特曼与早田会暂时分离,直到魔棒被夺回。此外,魔棒内部装有“太阳能量转换器”,可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奥特曼的活动能量,维持其在地球的3分钟活动时间。

剧情指南

剧集指南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

放送期间:昭和41年(1966年)7月17日 - 昭和42年(1967年)4月9日,共39话。

定位:《奥特曼》系列的开山之作,“空想特摄”系列的第二弹。以“人间体巨型英雄”为核心设定,通过“科学特搜队”与怪兽的战斗,展现地球防卫与宇宙英雄的故事。剧情融合了儿童向的冒险、成人向的社会议题(如环保、战争反思),角色造型与世界观设计成为特摄史上的里程碑,被称为“国民特摄剧的金字塔”。

主要制作团队

原作:圆谷英二(第21话起由樋口真嗣担任特技监督)

脚本:金城哲夫、关泽新一、若槻文三、金城正次等

特技监督:圆谷英二(特技监督)、有川贞昌(光学摄影)、别所哲也(美术)

演员:黑部进(早田进)、樱井浩子(绫波丽)、石井伊吉(井手光弘)、二瓶正也(团时郎)、津村秀佑(岸田文夫)、春川真澄(小野寺队长)等。

第1话:奥特曼作战第一号(ウルトラ作戦第一号)

脚本:金城哲夫、金城正次

监督:本多猪四郎

特技监督:有川贞昌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7月17日

剧情梗概:

在谷中的上空,科学特搜队队员早田进所在的小型飞机与宇宙怪兽百慕拉展开追逐。怪兽用“青色球体”攻击飞机,早田坠机后,青色球体化作“红色球体”(奥特曼的能量体),并在湖面上引发爆炸。

此时,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曼(宇宙人)为救早田,将自身生命与他一体化。面对百慕拉的致命攻击,早田按下β魔棒的开关,在强光中变身成40米高的巨人。奥特曼以“斯派修姆光线”击败百慕拉,并将其残骸送入宇宙。

事件解决后,早田向特搜队队员说明自己被宇宙人救助的经历,队员们首次得知“奥特曼”的存在,故事由此展开。 配图说明:

左图:百慕拉(宇宙怪兽)在湖面引发爆炸的场景。

右图:奥特曼与百慕拉战斗的画面,奥特曼摆出标志性的“十字交叉防御”姿势。

第2话:击侵略者(侵略者を撃て)

脚本:千束北男

监督:原显宏

特技监督:的场行雄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7月24日

剧情梗概:

东京上空出现释放强烈电流的不明物体,科学特搜队的战斗机在拦截时遭遇故障坠毁。早田发现该物体是来自宇宙的“巴尔坦星人”(宇宙人)的探测器,其目的是引导巴尔坦星人入侵地球。巴尔坦星人用“宇宙枪”攻击,奥特曼在空中用“奥特屏障”抵挡,最终以“斯派修姆光线”摧毁其母舰,击退侵略者。 第3话:让科特队出击(科特隊出撃せよ)

脚本:山田正弘

监督:原显宏

特技监督:的场行雄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7月31日

剧情梗概:

古城井户山传出神秘哭声,科学特搜队队员绫波前往调查,发现井户山洞穴中藏有巨大怪兽“内隆嘎”(ネロンガ)。内隆嘎能吸收电力,导致井户山地区停电。奥特曼赶到后,用“奥特水流”破解其电力吸收能力,最终将其击败。 第4话:大爆炸五秒前(大爆発五秒前)

脚本:南川南

监督:野野原三摩地

特技监督:高野宏一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8月7日

剧情梗概:

少年阿洋在海边发现神秘“原始炸弹”,其爆炸倒计时仅剩30秒。早田变身奥特曼后,用“斯派修姆光线”摧毁炸弹,阻止了海底火山爆发。奥特曼在爆炸前成功将炸弹送入高空,避免地球被炸毁。 第5话:佐鲁冈达的秘密(ゼロガンダの秘密)

脚本:藤川桂介

监督:原显宏

特技监督:的场行雄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8月14日

剧情梗概:

冲绳县的“オイリス岛”接连发生调查队员死亡事件。科学特搜队发现怪兽“佐鲁冈达”(ゼロガンダ)为争夺特殊元素“エメラルダイト”(翡翠矿石)而袭击人类。奥特曼用“奥特屏障”防御其电击,最终将其巨大化前的形态击败。 第6话:沿岸戒备命令(沿岸警備命令)

脚本:山田正弘

监督:野野原三摩地

特技监督:高野宏一

放送日:昭和41年(1966年)8月21日

剧情梗概:

少年阿洋在横滨山下公园发现宝石盗窃犯“达伊蒙多·基基”(ダイヤモンド·キッキー),其背后是怪兽“グズ”(古兹)。奥特曼在仓库中与グズ战斗,用“奥特劈砍”将其击退,并夺回被盗宝石,挫败了犯罪计划。

主题信息(TOPIC INFORMATION)奥特曼诞生故事:主人公是正义的“怪兽”!?昭和41年(1966年),《奥特曼》以超过30%的平均收视率创下空前纪录,成为继《奥特Q》之后“空想特摄”系列的又一巅峰之作。圆谷英二团队打破传统特摄剧“人类遭遇怪兽”的设定,首次引入“外星正义巨人”概念——奥特曼并非人类,而是来自M78星云的宇宙人,为保护地球与怪兽、宇宙人战斗。 诞生背景:从“怪兽Q”到“奥特曼”的革新

《奥特Q》的局限:前作《奥特Q》以“人类遭遇怪兽”为主线,缺乏明确的英雄形象,被观众批评“过于自然主义”。

新设定的诞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圆谷团队决定创造“拥有明确目标的正义怪兽”——奥特曼。科学特搜队(虚构的地球防卫组织)作为“人类视角”的代表,与奥特曼合作对抗威胁。

设计细节:奥特曼的“非人类”特征

早期试作版:最初的奥特曼造型为“全身灰色、无彩色纹路”,因缺乏辨识度,在设计阶段多次修改。最终通过加入“银色条纹”“红色花纹”和“发光彩色计时器”,形成经典形象。

名字的确定:“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ン)一名源于“Ultraman”(英文“超人”),为避免与其他作品名称重复,圆谷团队等待商标注册结果后正式定名。

收视率突破30%!放送前的预热

试映会与宣传:1966年7月10日(放送前10天),《奥特曼前夜祭》试映会召开,展示了初代奥特曼与巴尔坦星人、内隆嘎等怪兽的模型及皮套,吸引了媒体与观众关注。

高期待与反响:试映会期间,约30%的观众预测收视率将超过30%,最终《奥特曼》开播后,第1、2话的收视率便突破预期,成为昭和特摄的“国民级作品”。

幕后团队与早期怪兽

核心团队:由圆谷英二担任特技监督,金城哲夫负责脚本,本多猪四郎、福田纯等导演参与制作。

早期怪兽阵容:试映会上展示了加勃拉(ガブラ)、内隆嘎(ネロンガ)、巴尔坦星人(バルタン星人)等经典怪兽,奠定了“怪兽图鉴”的基础。

巴尔坦星人的“父亲”——圆谷英二的幕后贡献巴尔坦星人的诞生与“金牌”制作人圆谷英二

《奥特曼》的影史意义:初代奥特曼第1话中,巴尔坦星人首次登场,成为系列标志性宇宙人。其设计源于第2话《侵略者来袭》,由圆谷英二(特技监督)主导,TBS电视台“円谷特技プロダクション”(圆谷特技制作公司)制作。

圆谷英二的创作历程:圆谷曾参与《奥特Q》制作,后在《奥特曼》中引入“宇宙人反派”概念,巴尔坦星人作为首个“高智商宇宙人”,其形象融合了《奥特Q》第1话《大怪兽巴兰》的设计元素。圆谷团队为塑造其“狡猾、科技感”的特点,多次修改细节,最终形成“分身能力+宇宙飞船”的经典设定。

后续影响:巴尔坦星人成为奥特曼系列的“常驻反派”,后续在《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等作品中持续登场,其玩具周边也成为“黄金级”商品。

发售初期大受欢迎的软胶人偶(ソフビ人形)

热潮的诞生:受《奥特Q》成功影响,丸山商店推出以奥特曼为主题的软胶人偶,初期以17cm基础尺寸(350日元/个)发售,包含奥特曼、巴尔坦星人、科学特搜队队员等12款角色。

设计演变:

早期人偶(1966年):奥特曼的耳朵为“凹形”,后期改为符合观众审美的“四角形”;

尺寸扩展:除基础款外,推出30cm“大尺寸”(450日元),并附赠“科学特搜队装备”等配件。

销售与文化影响:软胶人偶在发售初期便售罄,后续经重新包装后二次发售,成为日本“特摄周边”的里程碑,推动了“怪兽文化”的流行。

配图说明

左图:圆谷英二(1901-1970),日本著名特摄导演、“奥特曼之父”,曾参与《哥斯拉》系列制作,主导“空想特摄”概念。

中左图:初代巴尔坦星人皮套(第2话),其“机械感”设计为后续宇宙人反派奠定基础。

中右图:高人气巴尔坦星人玩具(左)与雷德王玩具(右),展现系列怪兽周边的多样性。

右图:奥特曼与科学特搜队队员软胶人偶,还原剧中经典造型。

来源:奥特曼打变形金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