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预告片烂,是我怕再被喂一次“翻译腔”——同一帮演员,同一套滤镜,连哭点都按韩国原版的秒表来。
看完国产翻拍版《阳光姐妹淘》的预告,我直接关屏。
不是预告片烂,是我怕再被喂一次“翻译腔”——同一帮演员,同一套滤镜,连哭点都按韩国原版的秒表来。
这事让我想起上周刷到的旧闻:韩国女星金赛纶在直播里突然崩溃,说“公司让我陪酒,我逃了”。
弹幕齐刷刷刷“财阀又出手”。
那一刻我才明白,韩国电影好看,不是因为他们更会拍,而是他们敢把血淋淋的现实直接塞进镜头。
翻拍?
我们翻的是壳,人家拍的是魂。
《老手》里刘亚仁演的富二代砸钱砸人,中国版《大人物》把富二代改成包贝尔,一出场自带喜感,观众先笑场,谁还记得原片里那种“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窒息?
《寄生虫》拿奥斯卡那晚,朋友圈刷屏“韩国电影崛起了”。
我盯着奉俊昊的获奖感言——他感谢的不是资本,是“那些住在半地下室的人”。
换成我们,可能得先感谢“出品方、平台爸爸、数据团队”。
韩国演员也卷,但卷得不一样。
全钟瑞拍《燃烧》前,在财阀控制的经纪公司练了半年哑剧,就为了演好一个“不知道明天吃什么的女孩”。
她后来拿戛纳,没人说“资源咖”,因为都知道她背后那家公司抽成高达七成,她拿命换的。
中国演员不是不努力,是努力的方向被拧歪了。
流量剧里哭戏要掐秒表,综艺里人设要立住,连拍个文艺片都得先签“票房对赌”。
周迅够戏骨吧?
《第十一回》里演个泼辣悍妇,票房没过亿,热搜标题是“周迅也救不了文艺片”。
说到底,韩国电影敢拍,是因为观众真敢看。
《素媛》上映那年,韩国国会直接通过“化学阉割法”。
我们这边,《我不是药神》推动医保改革,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电影改变现实”。
最扎心的是,韩国那些被财阀压榨的女演员,反而成了全球选角导演的宝藏。
朴信惠在《电话》里一人分饰两角, Netflix直接签了三部片约。
中国翻拍《电话》的消息一出,评论区最高赞是“求别毁”。
有人问我:那国产片就没希望了吗?
有。
饺子做《哪吒》时,没人看好国产动画,他窝在成都出租屋改了100多版剧本,最后一句“我命由我”把观众点燃。
郭帆拍《流浪地球》,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就为了那句“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
他们不是没看过韩国电影,只是更清楚:抄答案永远考不了第一。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韩国电影能拿奥斯卡”。
先问问自己:我们敢不敢拍一部让投资人睡不着觉的电影?
敢不敢让演员素颜演穷人,敢不敢把镜头对准那些“不方便拍”的人?
韩国电影教会我们的最后一课:
观众不是傻子,你喂他们糖精,他们回你烂番茄;
你把心掏出来,他们能把命给你。
来源:city电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