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城案真凶逍遥法外的新闻,刷过多少韩综、综艺剪辑,可一到夜深,点开的还是《杀人回忆》。
华城案真凶逍遥法外的新闻,刷过多少韩综、综艺剪辑,可一到夜深,点开的还是《杀人回忆》。
片子最狠的一下不在真凶没被抓,而在警车扬长而去时镜头停在那张错愕的脸——“原来警察也会认错啊”,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比破案本身还叫人后背冒汗。
《熔炉》上映那天,光州影院排队到街对面的小公园。
没人看完能立刻起身,字幕滚了很久,后排有大人捂着眼,孩子在座椅里懵着哭。
后来韩国国会连夜开会,直接在门口挂上“熔炉法”立法的横幅,说是电影推动改革太俗套,可把那条冷冰冰的法案拿到光州那间破学校门口一比,就觉得“电影能救人”这句原来不是说说而已。
《追击者》里警察把文件丢到抽屉里,说再等等——现实里家属们就真的等了五年。
导演没拍英雄,也没拍奇迹,只拍一个退休老刑警边喝酒边把卷宗翻烂的场景。
观众看完回家路上看见夜班巡逻车,下意识想问:他们还在等什么?
《罪恶的编年史》把“证据造假”拍成了惊悚片。
镜头里,小警察把手机往江里一丢,水花溅起来像给良心打个盖。
结尾字幕没甩金句,只蹦出一行冷冰冰的数字:过去十年,韩国因刑讯逼供翻案的案子平均要花七年。
数字出来那刻,全场静得像被谁掐了脖子。
轮到《汉江怪物》,它把怪物藏进美军的甲醛桶。
片子最离谱的地方不是怪物,是政府发布会上一张张“我们正在处理”的嘴脸。
首尔大学生当年举着牌子堵在基地门口,牌子上写着“怪物是我们自己造的”,现在看,这句比电影里任何血浆都疼。
说来说去,韩国影人胆子大,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是他们太怕。
怕下一个聋哑孩子又被关进二楼宿舍,怕下次再有人报警电话被摁掉。
他们在黑屋里点灯,不是为了照亮自己,是怕再有人踩空。
屏幕暗下去时那股闷声闷气的痛,才最让人心里起火。
来源:酒意微醺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