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韩国首尔一家酱蟹店偶遇艺人王嘉尔并合影。令人意外的是,次日凌晨王嘉尔因食物中毒被送往急诊。几天后,他公开回应称自己连吃了3只酱蟹,“好吃但不推荐,怕大家中毒”。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韩国首尔一家酱蟹店偶遇艺人王嘉尔并合影。令人意外的是,次日凌晨王嘉尔因食物中毒被送往急诊。几天后,他公开回应称自己连吃了3只酱蟹,“好吃但不推荐,怕大家中毒”。
▲网友在韩国酱蟹店偶遇王嘉尔(图源:小红书用户“牛大方”)
▲王嘉尔团队发布的通知
据悉,韩国酱蟹是一种生腌海鲜料理,也是当地颇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当前正值暑热季节,加之南海开渔不久,生冷海鲜制品消费随之进入高峰期。医生提醒,生食海鲜可能引发海鲜过敏、腹泻或肠胃炎等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酱蟹(图源:小红书用户“牛大方”)
夏季急性肠胃炎高发,腹泻为主要症状
据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副顾问医生任天华介绍,急性肠胃炎和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和发热。临床数据显示,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其次是恶心呕吐和腹痛,发热相对较少见。
夏季是急性肠胃炎的高发季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任天华医生解释了两大原因:首先,高温环境下食物容易变质,细菌滋生速度快。夏季气温升高,食物保存时间缩短,特别是海鲜、肉类等易腐食品更容易滋生细菌。加之人们常饮用冰饮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急性肠胃炎频发。
其次,现代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因素。许多人在空调房内饮用冰饮,导致胃肠血管突然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这种温差变化容易加重胃肠痉挛和腹泻症状,使病情恶化。
从临床表现来看,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度患者可能只有轻微腹泻和腹痛,通过简单调理即可恢复。而严重患者可能出现一天腹泻20多次、高热不退甚至休克等危险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生腌食品藏风险,霍乱弧菌可致命
生腌食品因其独特风味受到不少人喜爱,但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任天华分享了一个病例:近期一位42岁男性因食用生腌蟹导致霍乱弧菌感染,竟然差点送命。
这位患者食用了网购的某网红生腌蟹后,出现严重腹泻,每天达20余次,排泄物呈米泔水样。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血压降低出现休克状态。经过大便培养检测,确诊感染霍乱弧菌,诊断为霍乱——这是一种甲类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危险性。
该患者经过积极抗感染、输液抗休克等紧急治疗,才侥幸保住性命。任天华强调,生腌海鲜可能含有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食用风险较高。这些病原体在腌制过程中并不能被完全杀灭,反而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继续繁殖。
除了生腌海鲜,其他生冷食品也同样存在风险。隔夜食品再加热不彻底,无法完全杀灭病菌;低温饮料和食物会导致胃肠血管收缩,降低局部免疫力。特别是在空调环境下,人体更容易受凉,引发胃肠痉挛和腹泻。
食用生腌食品还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风险。许多海鲜中可能携带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幼虫,这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发育成熟,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
科学防治肠胃炎,识别预警信号是关键
对于轻度肠胃炎患者,任天华给出了科学的家庭护理建议。如果症状较轻,仅有轻微腹泻、偶发腹痛,无发热或脱水表现,可先尝试家庭护理。首要任务是补液防脱水,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泡后多次饮用。同时要避免咖啡、浓茶、酒精、碳酸饮料等可能加重脱水的饮品。
饮食调整也至关重要。发病初期应暂停固体食物,仅饮用补液盐或米汤、白粥等流质食物。24小时后可逐渐尝试馒头、面条、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严格避免油腻、辛辣和乳制品。对症缓解不适也很重要,腹痛时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腹泻可服用蒙脱石散,但不宜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
休息与观察是康复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暂停剧烈运动,以休息为主,避免受凉。同时要密切记录排便次数、体温、尿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评估病情变化。通常轻度肠胃炎在适当护理下2~3天可明显好转。
任天华特别强调要警惕必须立即就医的警示信号: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尿量极少;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或持续发热;排泄物中出现血便或脓便,提示可能为细菌性痢疾或出血性肠炎;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进水,甚至呕血或胆汁;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病患者出现异常表现,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呕吐、血糖异常等。
在日常预防方面,任天华建议要注意食品选择,尽量避免生冷食品,特别是生腌海鲜、刺身等高风险食物。食材要彻底煮熟,剩菜要妥善保存并及时食用。个人卫生习惯也很重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还要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