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单身的年轻人:30岁,初吻还在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8-30 21:10 3

摘要:这里是十点人物志的系列栏目“流行文化研究所”,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挖掘文化现象,关注影视作品,探讨社会议题,用多元的视角感知时代浪潮的方向。

这里是十点人物志的系列栏目“流行文化研究所”,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挖掘文化现象,关注影视作品,探讨社会议题,用多元的视角感知时代浪潮的方向。

有人说,韩国人的恋综就像夏天的蚊子,根本拍不完。

最近,网飞又打造了一档聚焦“母胎单身”的恋爱综艺,名为《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以下简称《母单大作战》)。节目找来12名“自出生以来就从未谈过恋爱”的年轻人共同前往济州岛,在充满粉红泡泡的环境下共同生活9天,寻找真爱。

《母胎单身恋爱大作战》中的12位嘉宾

不同于《恋爱兄妹》的动人亲情线与反复拉扯,《换乘恋爱》中前任关系的酸涩与别扭,《Heart Signal》陌生人初次相处的调情与暧昧,《单身即地狱》俊男美女肉体与荷尔蒙的碰撞……围观母胎单身谈恋爱,笨拙、青涩和搞笑成了主旋律。

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他们,调情与拉扯是压根不会的,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假手于人,面对异性示好的第一反应是“他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东西吗”。

观察室里的资深恋爱导师和屏幕前的观众都没招了,弹幕调侃“爱看搞笑综艺的有福了,爱看恋综的有难了”。

事实上,“母胎单身”这个词最早就来自韩国,原是单身人士的一种自嘲。2018年前后传入中文互联网,此后从未过时。

在婚恋被热烈讨论的今天,母胎单身群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被关注。透过这些母胎单身们在节目中的举动,大家不但看到他们对待感情的真挚与稚嫩,也发现了当代年轻人无法恋爱的理由。

大家都是凭实力单身

从出生以来便从未谈过恋爱,母胎单身的“单”显然比一般单身人士更复杂。有网友粗暴地认为母单们就是“丑”或者“被剩下了”,这都有失公允。

《母单大作战》节目组在选择嘉宾时就发现,母单们自身条件其实十分优秀,其中不乏首尔大学的高材生、3D设计师、芭蕾舞者、日语老师、会四国语言的国际行销人员、音乐制作人和外科医生等等。

节目组从4000名报名者中面试了约200位申请者,最后选择了“真心想改变自己、积极追爱”的12位嘉宾,可以想见,其实大部分单身者并没有太强的恋爱需求。

女嘉宾因为太好看被怀疑是否是母胎单身

早在2022年,国内就出现了聚焦母单群体的恋综《没谈过恋爱的我》,但节目还没播几期,就有几位男嘉宾被曝曾经谈过多段恋爱。

节目播出前,观众心中难免会有疑问,在韩国恋爱至上与浓厚的搭讪文化下,真的还能找到没谈过恋爱的嘉宾吗?要如何确认这些嘉宾都是母单呢?

节目组有和每位成员签订确保母胎单身真实性的合约,也拜访过嘉宾的亲友,在节目录制前改造和观察了他们六周,还进行过“模拟相亲”,了解每个人的个性,观察他们在发展亲密关系时的状态。

当节目播出,这些嘉宾的表现很快打消了观众的疑虑:这群人果然都是凭实力单身的。

初见面时,大家男女分坐,空间中宛如有一道楚河汉界。

母单们自己也调侃界限分明的座位

做饭时,其他恋综中男女嘉宾互戴围裙、暧昧谈心的场面也荡然无存。母单们坚持“同性同盟”,这边女生刚把围裙拿下来,那边男生就已经麻溜地把围裙戴上了,生怕麻烦别人。

吃饭环节,一名男嘉宾主动坐在对他有好感的女嘉宾身边,就在大家以为心动的信号即将闪烁,他却在后采中坦言:“我就是有点热,想坐在风扇旁边。”

而后,节目组准备了咖啡和果汁任大家自行取用,尽管大家都能看出,选择咖啡或果汁决定了之后的约会分组,也还是顾不上别人选了什么,径直选了自己爱喝的。“我没那个心力(关注别人),我口渴,而且我本来也更喜欢喝柑橘果汁”。

比起谈恋爱,大家认为还是自己想喝什么更重要。

看过恋综的都知道,恋爱的火花通常越夜越美丽,但这几位母胎单身在活动结束后,全都选择了回房睡觉,没有人有多余的心思了解他人,节目组准备的美酒和点心统统作废。

节目一共只有10集,远少于同类恋综,怀疑可能是剪不出更多内容了。

尽管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但母单们仍然表现出不善交际的笨拙感。他们不会“伪装”,也不愿“伪装”

最好笑的是集体滑冰场约会。一位男嘉宾主动提出要帮心仪女嘉宾系鞋带,声音却小得像蚊子叫,根本没人听见。为了缓解尴尬,他转头却正好和另一个男生对上了视线,做出了更尴尬的事。他问男生,“需要我帮你系吗?”

等到开始滑冰,画面更加诡异。

女生互相搀扶着前行,男生激烈竞技,专注于个人滑冰技术的提升,宛如在备战奥运。大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还以为是拼团的散客。即便有人并不擅长滑冰,也更倾向于暗中观察别人的动作,而非主动求助。

放在日常生活里,这似乎也是正常的举动,但在以快速缔结亲密关系为目标的恋综中,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难以想象,嘉宾们的表现已经是节目组安排了六周“魔鬼训练”之后的结果。他们的恋爱课程包括健身减肥(有嘉宾在上节目前瘦了20斤)、造型穿搭、语言表达和心理咨询。

但身体学了,脑子没学,一旦遇到实际情况都成了纸上谈兵。

观察室里的恋爱导师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但是,当恋爱从一种“本能”变成需要学习和努力的“课题”,这本身就值得深究:不会谈恋爱,是有缺陷的吗?

社交媒体上,有人分享自己母胎单身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母单们并非完全读不懂气氛、又或者看不出节目组的意图,只是相比于谈恋爱,母单们更注重自己的社会身份,希望在旁人面前表现得得体、成熟、礼貌。他们的边界感很强,既不希望别人越过自己设定的安全距离,也不会主动去侵犯别人。

就像滑冰时,节目组问一位男嘉宾为何不去帮助女生,他解释,自己也滑得不好,如果去了,可能会两个人一起摔倒,何况“才刚见面就肢体接触,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太大压力”。

母胎单身:我们无法恋爱的理由

每一个喜剧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正如这档节目,有人在看乐子,就有人在照镜子。很多观众在大笑过后意识到,这不就是在面对现实社交和亲密关系手足无措的自己吗?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了2.4亿,预估2025年将突破3亿大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单身时长以年为单位的单身人士比例高达73.01%,其中有43.60%的单身人士单身时长3年以上,7.1%的人无恋爱经验。

创建于2021年的豆瓣小组“母单互助组”中,有4万多名组员分享着单身生活中面对的普遍问题。有人焦虑着想要摆脱母单状态,也有人希望探寻自己母单的理由。

节目中嘉宾们无法恋爱的理由十分典型。

比如有位女生是完美主义者,她为另一半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而微的标准,包括拿筷子水杯的方式,如果感觉到不对,就会立刻放弃。她认为人是很难被改变的,宁愿单着,也不想要反复磨合。

不难看出,部分母单者对爱情的信念强大,但这种信念也容易脱离实际。

在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看来,“爱情并不是万能的,是那些相信它是万能的人太不成熟,还不具备接受浪漫爱情的条件”。在影视剧和社交媒体的熏陶下,我们对于“完美爱情”的剧本太过熟悉,反而会对现实生活中笨拙、琐碎的真实关系感到失望。

也有人是因为曾经的创伤和痛苦而选择回避恋爱。

节目中有位女生提到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导致自己无法相信异性。还有一位很漂亮的女生,大家一开始都不相信她是母单,直到她聊起自己曾经遭遇过跟踪、骚扰和谩骂事件,因此变得不愿意出门。在六周的恋爱训练中,她接受的是心理咨询。

她们在日常中没有见到过好的爱情样本,加上厌恶风险,更加没有兴趣开展一段亲密关系。

还有一种更普遍的情况:工作和学习太忙了,完全没有时间和异性相处;生活圈子狭窄,也很少有可以发展的异性。节目中就有几位学霸因为这一原因成为母单。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主体性”成了一个热词,大家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对不适感的容忍度变低。谈恋爱意味着要耗费巨大心力且结果未知,年轻人把恋爱纳入ROI(投入产出比)计算后发现,其性价比远不如花时间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上。

论文《个体化作用下的“母胎单身”形成机制—以城市青年为例》访谈了17位年龄在20—32岁、非独身主义的城市单身青年。

其中,一位男性国企职员提到,“恋爱可能需要试错,但是我不想试,我觉得太浪费时间了,因为自己有一些想做的事情,所以不想花费精力却无所获”。当恋爱成为现代人的“非必需品”,母单们究竟是不想恋爱,还是不会恋爱已经难以分辨。

节目刚开始三期,就有很多嘉宾因为疲惫和挫败而哭泣。

与此同时,社会支持系统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这是一个越来越适合单身者生存的社会。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单身经济的发展,让单身公寓、一人食、宠物消费和情绪消费越来越普遍。

单身人士同样可以在朋友、亲人处获得情感支持,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从宠物、游戏、追星和AI聊天中获得情感补充。

KnowYourself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母单被访者和有过情感经历的被访者,在生活质量上没有显著差别。甚至,母单们的生活满意度还略高于有过感情经历的被访者。

这种情感支持存在脆弱性。节目中有男嘉宾因为兄弟恋爱了而变得无聊,也有女嘉宾因为闺蜜们都已经结婚而感到失落,才决定来参加节目“脱单”。

母胎单身让人自卑

也给人

“本人95年,30岁还是母胎solo,一次恋爱没谈过,这是正常的吗?”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诸如此类的提问。在“母单互助组”中,也能看到“因为单身害怕见亲戚”“单身到底要不要伪造恋爱史”的求助发帖。

母单们的对话练习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母单”们也不免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是我有什么问题吗?

在传统婚恋观下,母胎单身被误以为是一种缺乏魅力、丢脸的证明。

有人不再考虑想找什么样的人交往,而是急于想要摆脱母胎单身的标签。

引人发笑的母单恋综背后其实折射出一种在特定时代下的理性生活状态:母胎单身不意味着自身存在缺陷,享受幸福人生的模板不止一种,应该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

但不能忽略的是,母单群体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无法处理。他们面对感情时犹豫、退缩,呈现出自我保护的姿态,也很容易伤害到他人。

比如男一(按照嘉宾出场顺序称呼)是3D设计师,他聊起动漫头头是道,但生活中极度社恐,唯一一次和暗恋的女生亲密接触还是教会祈祷时的拉手。

他的心仪对象是女二,所以在面对心仪他的女五的告白时,只会一味逃避,不懂得拒绝。在当众约会邀约、面对女二已经被选走的情况,他举起自己的邀约信问“谁还没有收到”,然后把信塞给了一无所获的女五。这一举动让女五感到非常受伤,男一也知道,自己让别人陷入了难堪,约会结束后进房间便哭了起来。

他在感情上十分稚嫩。因为情感迟钝而伤害他人,又因为伤害他人而敏感内耗的两种情绪同时存在。他无法像其他恋综中的嘉宾一样从容应对这种场面。这反而是母单们在独处中无法意识到的。这种情况下,与他人的连接和互动其实是在帮助母单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就像那位追求完美恋情的女嘉宾所说:

“在其他恋爱节目中,里面的那些参加者就像陶瓷,但我们只是陶土。我们在将近三十岁的年纪,却没有经历过其他人在二十岁出头、甚至十几岁做过的事情。

我喜欢的是什么?我应该追求哪种恋爱?想要的是怎样的人?只要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认为这趟旅程就已经足够。”

节目结束后,女嘉宾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如果说这个时代需要我们重新学习爱,这指的并不是恋爱的套路和话术,而是学习如何建立深度、真诚的连接,同时保有完整的自我。

曾经有人问李银河,母胎单身的人要如何迈开感情的第一步,她的答案是“树立目标”。

“你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决定要告别单身了。你可以拿单身生活和婚后生活做一个对比,将两种生活情景在心里比较。单身生活比较自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有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婚后生活要承担很多责任,但也可以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快乐,体验爱与被爱。如果你确实准备好了结束单身的生活,那就可以迈出下一步了。”

你不是一定要恋爱,也不意味着不恋爱的人便是不正常的。如果当下的生活自主而健康,也就无需过度焦虑和自我怀疑。

有女嘉宾在节目后半程心力交瘁,一度认为是自己太挑剔了。

而另一个女嘉宾告诉她:“所谓的恋人,不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交往的对象吗?我希望你别只因为想谈恋爱,就失去自我,强迫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我认为一定有能看出你真正价值的人。我是认真的。”

来源:梦宇讲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