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首尔之春》与《第五共和国》,谈全斗焕当政时期的权斗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8-27 20:37 1

摘要:汉城的冬夜,总是格外冷,街角的煤气炉红着眼睛,又暖不了几个人。你要说韩国八十年代这几年,哪儿最热闹?不是剧场,也不是市场,是权力场——全斗焕刚刚端稳总统宝座,身边那些人啊,比江湖还江湖。

汉城的冬夜,总是格外冷,街角的煤气炉红着眼睛,又暖不了几个人。你要说韩国八十年代这几年,哪儿最热闹?不是剧场,也不是市场,是权力场——全斗焕刚刚端稳总统宝座,身边那些人啊,比江湖还江湖。

而最怕的,还不是外面的反对派闹腾,而是自己人窝里斗。全斗焕的亲信,各有算盘,还分小圈子,谁都没打算一辈子只做条“忠狗”。你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冷不防就翻了锅。

那年,全斗焕登上总统台阶,一身制服剃得倍儿利索。表面风平浪静,其实五共的屋檐下,已经聚起了四个小旋风,这四个人,还真不是简简单单的跟班。许和平、许三守、许文道和李鹤捧,圈里人戏说“三许一李”——能拉帮结派,都是人精。

说他们年轻有才气,倒不是恭维。许和平本事大、野心也大,脑袋里装的事儿可多着呢,明明是全斗焕最倚重的工具人,却暗地里琢磨着干点自己的大事;许三守跟狗腿子不一样,他精明、懂规矩,行事利落,是把全斗焕嘴里的“放心人”;许文道,说起话来一套一套,思想保守得像个老学究,别人都说他有点本事——却也容易把事儿搞得呆板僵硬。至于李鹤捧,人称“救火队长”,哪里有事就往哪儿冲——不是打压学生,就是抓反对派,被人背后骂成“打手头目”。

全斗焕为什么信这几个人?其实,明眼人都明白,他既想笼络,有才的要用,还得用他们来压一压那些大将军——卢泰愚、郑镐镕、权翊铉这些老牌军中大佬,名头大,胆子也大,心里未必真服这位新总统。于是,“三许一李”像主人的猎犬,内外跑,能挡风也能咬人。

当然,这种大宅门里分“内外朝”的玩法,也不是全靠规矩。那年代,“家里人”坐下开饭,筷子伸长点也是常有的事。什么肃清异己、分拨权力、相互告密,人人都想多抢一口肉。弄得连全斗焕的家人也被搅进去,“张玲子案”一爆,合着是给各派系撕开的一个豁口。许和平见势想敲山震虎,一心想借机扳倒全家的亲戚帮,把高级将领们一起清出局——野心大到天上去了。只可惜,这城府再深也没算到,最后还是被远远地发配去了美国,连许三守也没捞到头。

倒是许文道和李鹤捧,像极了皇帝身边最不倒的门牙,熬到最后。许文道为全斗焕扎牢思想堤坝,李鹤捧则为他满世界扑火——人情冷暖,权力场上哪有什么老友情?都是一阵风。

说起二号人物卢泰愚,那更是门道。外头人看这哥俩关系不错,其实云深不知处。全斗焕想挑继承人,几番权衡,还是觉得让卢泰愚“扛锅”最保险——一边扶,一边压,生怕自个的位置给人惦记。卢泰愚也不傻,这些年小心做人,像极了筷子夹豆腐——不能用力太猛,也不能太软趴,时时警惕自己成了那只随时会掉桌的豆腐块。蹲了七年,终于安稳上位,也算命里带福。“伴君如伴虎”,全斗焕和卢泰愚这一对,说不是戏剧都没人信。

五共政权外头的风雨,可没休止。光州流的血早没干透,民间的反对声音一刻没停过。金大中、金泳三这两位,像“走头无路的老野马”,一头撞死一头熬,硬是帮老百姓留下一丝希望。金泳三造的“民推协”,有时候爬个山都得小心旁边是不是线人。憋到狠时候只能绝食,一是做给外界看,二是咬牙抗回来。真要说推翻政权?恐怕短时间内够呛,可至少,没让反对的火熄灭过。

金大中是死仇。事实上,他命硬得吓人。早在朴正熙时代差点被暗杀,北太平洋的风险些刮跑了他的命。换了全斗焕当家,直接进了监狱,本来照死判,最后压不住国际风头只好流放。兜兜转转,哈佛教书,动力十足。等1985年一回国,“二金”又聚首,斗志满满,一杯清茶聊的是怎样掀了这天。

但这世上最难的是人心思各异。金泳三本是庆尚南道的“王”,讲究妥协,心思灵活,老百姓都觉得靠谱。金大中却是旗帜鲜明,骨头硬得很,专挑刺。看上去一条心,多难,关键时刻各走各的路。1987年总统大选,联盟散了,等于亲手把机会上交给卢泰愚。有人说这是命;也有人说,人心就这么回事,各有盘算,各守山头,合不到头。

内忧外患,五共政权也不是只靠打压过日子。“三清教育队”一出来,城里可怜的学生、游手好闲的、师出有名的反对派、甚至万把八千跟政权过不去的军人都给收进去了。谁被丢进那铁皮房子里,才知道什么叫“活地狱”。命硬的熬出来,命薄的再也出不来。伤亡无数,精神病一车一车。

还有什么“绿化事业”,明面上听着挺好,其实就是拉你下水做线人。一些意志不坚的青年,被逼着出卖朋友,回头良心难安,留封信往往就一了百了。与其说是政治斗争,不如说是人间悲剧。分裂到最后,反对派里谁都不信谁,信错了就直接判到头。

媒体呢?许文道出手,几家大报纸像嘴上缝了针。每天新闻就是一色的“政绩辉煌”,“治安如铁”。敢说句半句不中听的话,明天就让你喝西北风去。这种“才华横溢、德行全无”的人物,搁哪都是祸事。

不过,弹压里头偶尔也夹杂点“糖衣”。86年,汉城申奥成功,大家热闹一番,这也是全斗焕政权的盘算。既然政治改革让人闹心,那就用点荣光糊糊顶。大街小巷一阵喝彩,这点“民族自豪感”,能顶住多少年?没人知道。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表面安稳,背地里腐败横流。穷人该怎么活还怎么活,富人酣畅着汉江奇迹。学生们憋不住气了,到1987年,朴钟哲被活活逼死,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整座城市。六月的天,大街上全是人,喊的嗓子都劈了。五共的末日,也就在这些“星星之火”里头,眼见着成了燎原烈火。

后面的故事,我们大概都知道了。可每每回头想,权力、斗争、裂痕、误解,这些东西总是像老旧的布匹,缝缝补补,补不了最深的那个洞。哪怕赢了,也不过是“侥幸”而已。输了,就人间蒸发。

又是一夜冷风,公交车还在赶夜路。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这些名字越走越远,留下的,是一地狼藉的旧梦,和一双双还没熄火的眼睛——哪怕,是在最黑的夜。

来源:体育馆拼搏流汗的健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