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案件:银行职员文名(化名)被前女友王花(化名)以“韩剧式”苦情套路诈骗197.86万元,甚至导致其职务侵占银行资金500万元。这并非一起简单的诈骗案,而是一场结合了犯罪心理学、情感操控与流行文化符号的
2025年5月,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案件:银行职员文名(化名)被前女友王花(化名)以“韩剧式”苦情套路诈骗197.86万元,甚至导致其职务侵占银行资金500万元。这并非一起简单的诈骗案,而是一场结合了犯罪心理学、情感操控与流行文化符号的精密犯罪行为。
王花运用了心理学中的“间歇性强化”手段,制造出情感依赖。她分手后仍与文名保持联系,时而热情,时而冷漠,这种不确定性刺激了文名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使其陷入类似“情感赌徒”的状态,越得不到回应便越执着地付出。与此同时,王花还利用“沉没成本陷阱”进行情感勒索,虚构诸如“父亲血癌ICU抢救”、“子宫内膜癌手术”等情节,不断抬高文名的情感和金钱投入门槛。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文名从耗尽积蓄到挪用公款,最终陷入“已经付出这么多,不能前功尽弃”的认知失调之中。
在实施骗局的过程中,王花还伪造医院诊断书、协和医院证明,并下载医院场景照片,通过细节增强骗局的可信度。当文名产生怀疑时,她使用“你不信任我了吗?”等话术激发其内疚感,进一步瓦解其理性判断,形成“煤气灯效应”。
此案也反映出当前情感诈骗的新趋势——剧本化操作。王花根据文名“高知家庭出身、感情经历单纯”的特点,精心打造了一个需要拯救的“苦情女主”人设,精准切入其心理弱点。同时,她还与多名男性交往,隐瞒已婚生子的事实,并切断文名与其他社交圈的联系,防止骗局被揭穿。骗得的钱财大部分用于赌博和奢侈品消费,符合“杀猪盘”快速变现的特点。
令人惊讶的是,文名作为一名金融专业出身的银行信贷经理,本应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却因以下心理弱点而落入陷阱:首先是情感饥渴与补偿心理,长期单纯的生活环境让他对“浪漫关系”过度理想化;其次,职业特性反而成为漏洞,他对数字的敏感被对方利用,虚构的投资回报率等数据增强了说服力;最后是权威幻觉,王花伪造的“医疗权威证明”触发了他对专业背书的盲目信任。
这一案件提醒我们,在面对“韩剧式”非常规剧情时要提高警惕,现实中真正的紧急求助往往有更合理的解决渠道。无论感情多深,都应设立“财务红线”,拒绝为未经核实的事件大额转账。此外,金融机构需加强员工行为监管,尤其关注异常信贷操作。推广“反诈AI工具”,通过语义分析识别PUA话术模式,也有助于防范此类犯罪。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花有期徒刑12年,文名则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3年10个月。此案警示我们:在情感与利益交织的博弈中,唯有理性才能成为抵御操控的最后防线。真正的情感从不需要以破产为代价,任何以“灾难”为名的索取,背后很可能早已写好了犯罪的剧本。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