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了中国的奈飞,为何能让韩剧火遍全球?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5-23 15:26 1

摘要:2024年Q4财报显示,奈飞在全球流媒体排行榜中稳居榜首,每周排名第一的节目数量超过2-10名总和,谷歌搜索量前十的电视节目中占据六席。这种统治力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用电影级标准制作剧集,以全球化发行网络触达观众,再通过数据洞察精准捕捉情绪需求。

2024年Q4财报显示,奈飞在全球流媒体排行榜中稳居榜首,每周排名第一的节目数量超过2-10名总和,谷歌搜索量前十的电视节目中占据六席。这种统治力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用电影级标准制作剧集,以全球化发行网络触达观众,再通过数据洞察精准捕捉情绪需求。

(一)高投入让奈飞内容具备颠覆行业的质感

《鱿鱼游戏》单集成本200万美金,是传统韩剧的8倍,《黑暗荣耀》的电影级运镜与服化道,直接将韩剧制作水准拉升至国际赛道。

对比国产剧《庆余年》单集500万人民币(约70万美金)的成本,奈飞在特效、场景搭建上的投入堪称“降维打击”。更关键的是其成本结构:演员片酬占比25%-30%,远低于国产剧70%的畸形比例,让资金真正流向内容本身。

(二)全球化发行构建起商业闭环

3.02亿订阅用户(预估7亿受众)每月贡献超30亿美金收入,支撑起每年6000余集的内容产能。全球同步上线的模式(如《苦尽柑来遇到你》3月7日上线即席卷550万次观看),配合分区域定制化海报(《怒呛人生》在拉美市场主打家庭情感版视觉),形成“内容生产-全球消费”的高效循环。

2024年其运营利润率达31.7%,净利润28.9亿美金,而同期爱奇艺净利润仅6.55亿人民币,付费用户持续下滑的差距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差异。

(三)数据驱动的创作自由最具颠覆性

奈飞用数据告诉创作者“用户在哪些国家、喜欢什么题材”,却从不干涉剧本创作。《纸牌屋》的诞生源于用户对主演凯文·史派西、导演大卫·芬奇及英剧原版的高关注度分析,最终成为流媒体里程碑;

《鱿鱼游戏》的剧本被韩国本土拒绝10年,奈飞通过“社会题材接受度上升”“生存游戏受年轻人追捧”等数据趋势判断,给予导演黄东赫完全创作权,2100万成本换回9亿商业价值。这种“数据赋能而非控制”的逻辑,让爆款从偶然变为必然。

奈飞模式在韩国的成功绝非偶然。当日本剧集困于本土审美、泰国内容难破区域局限时,韩剧凭借成熟工业基础与跨文化叙事能力,成为奈飞全球化战略的最佳支点。

(一)影视工业的成熟土壤是根基

韩国拥有高度职业化的导演编剧体系,类型剧标准流程完善——从《黑暗荣耀》的复仇爽剧节奏,到《苦尽柑来遇到你》的跨时代情感史诗,都有成熟的创作方法论。

更关键的是其“东方情感浓度+全球叙事框架”的特质:《1988》式的家庭温情、《鱿鱼游戏》对贫富差距的批判,都能精准击中人类共同情绪。正如韩国设计师的作品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审美,韩剧在情感表达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二)奈飞与本土团队的化学反应催生爆款矩阵

2023年奈飞宣布未来四年向韩国投入25亿美金,相当于韩国三大电视台年剧集预算总和的2-3倍,《鱿鱼游戏》第二季成本直接翻倍。但比资金更重要的是创作信任——不插手剧本、不要求边拍边改,直接给予全球发行平台。

这种模式下,《黑暗荣耀》以校园暴力复仇题材打入全球60多国榜单,宋慧乔完成从偶像到演技派的蜕变;《苦尽柑来遇到你》用半个世纪的家庭史诗,在亚洲、拉美、东欧引发“想抱抱父母”的情感共鸣,证明慢节奏叙事同样具备全球穿透力。

(三)三种爆款模型构建内容护城河

《鱿鱼游戏》开创“社会预言+游戏设定”模式,用生存博弈批判现实;《黑暗荣耀》以“复仇题材+女性凝视”直击校园暴力痛点;《苦尽柑来遇到你》则用“时代史诗+代际成长”展现平凡生活的厚重。

这种覆盖爽剧、现实批判、情感史诗的全类型布局,让韩剧在奈飞平台形成“持续产出爆款”的内容供应链,而不是单一题材的昙花一现。

尽管奈飞因制度门槛、版权逻辑等因素未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其模式为中国内容产业提供了清晰的破局思路。

(一)数据驱动需从“约束”转向“赋能”

国内平台掌握海量用户数据,却常用来限制创作者(如要求加入流量明星、删减敏感题材)。奈飞的启示在于:数据应告诉创作者“观众在哪、节奏如何优化”,而非定义“该写什么”。

芒果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尝试用网络呼声辅助选题,已显现数据赋能的潜力,若能进一步开放用户画像、弃剧节点等深度数据,将释放更多创作可能。

(二)小众题材的爆款潜力亟待挖掘

中国剧集目前过度依赖甜宠、仙侠等“安全题材”,演员片酬占比过高挤压创作空间。奈飞证明《苦尽柑来遇到你》这类跨时代情感剧、《怒呛人生》的公路愤怒题材,只要质量过硬就能突破圈层。

2023年国产剧《繁花》用沪语叙事与年代质感斩获高口碑,已验证“非标准化内容”的市场潜力,行业需要更多对内容本身的信仰,而非流量依赖。

(三)平台角色需从“裁判”变为“孵化器”

国内平台常以“审片方”身份干预创作,海外发行、受众分析等环节全靠制作方摸索。奈飞则承担“联合出品人+全球推手”角色:从选题阶段提供数据支持,到上线后通过算法推荐、多语言字幕系统扩大影响力。

2025年《藏海传》尝试与优酷、迪士尼全球同步发行,已显露平台合作的新可能,若能进一步整合资源,中国故事完全具备“出海”潜力。

当奈飞用韩剧证明“全球情绪共鸣”的商业价值,中国内容产业需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复制爆款”,而是“如何让创作者自由表达、让好内容被全球看见”。

从《鱿鱼游戏》的社会批判,到《苦尽柑来遇到你》的岁月温情,爆款的本质从来都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或许是奈飞留给行业最珍贵的启示:在数据与算法之外,唯有真诚的情感表达,才能跨越文化边界,成就真正的“内容全球化”。

文本来源 @BB商业与品牌 的播客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