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后,这部日漫史上的巅峰,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个神预言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22:37 3

摘要: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大数据,还是环境所致,现在任何作品只要有一点争议,我就会在各种平台被疯狂推送骂它的内容。同样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在被这样推送,戾气被日日栽培,导致现在只要任何作品出现争议,就会有一片狂怒战场,你在里面不小心放了个屁,这屁,也要被逼着站队。

怪物马戏团 | 文

注:涉及剧透。

前几年起,中国每年都会重映一部宫崎骏动画,等来等去,终于轮到《幽灵公主》。谁知看完后,出来一刷社交媒体,又吵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大数据,还是环境所致,现在任何作品只要有一点争议,我就会在各种平台被疯狂推送骂它的内容。同样我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在被这样推送,戾气被日日栽培,导致现在只要任何作品出现争议,就会有一片狂怒战场,你在里面不小心放了个屁,这屁,也要被逼着站队。

人们在吵什么呢?吵男主把未婚妻的定情信物,转送给女主,这到底渣不渣;吵送礼的到底是不是未婚妻,吵结局到底是不是be,吵男女主是否有过亲密接触;同样,也吵这电影是不是太沉闷以至于被高估了,里面到底隐喻了哪些历史……

其实真有那么多争议吗?显然不是,我猜沉默的大多数依旧很爱这电影,就像几十年前它初映时那样,所以《幽灵公主》的重映票房已经超过一亿了。

我去看IMAX时,正好遇到了粉丝观影团,大家虔诚和睦地拿着周边,默默看完了整部电影,让我再次产生了赛博空间和现实割裂的科幻感。说到科幻,1/3的粉丝还拿着同期重映的《攻壳机动队》海报——顺带一提,去看看攻壳吧。

但是,有这么多争议也正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幽灵公主》里一个暗藏的主题——无尽的,无处不在的对抗。

如今再看《幽灵公主》,让我对这个之前没好好注意的主题,有了深切的体会。就像他们所说,你在不同时段看宫崎骏的作品,总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东西。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想法,肯定是不权威的,随便聊聊而已。

当年《幽灵公主》上映时,创下了日本的票房纪录,后来被《泰坦尼克号》超过,而大船又被《千与千寻》挤下去,有点逗。当时评价虽然也有争议,但大部分都是好评,不过这个作品是有点冒险的,因为《幽灵公主》确实是宫崎骏最压抑、黑暗的动画。

现在,大家经常拿宫崎英高和宫崎骏玩梗,说自己喜欢玩宫崎骏的黑魂。但你别说,我还真觉得宫崎骏和宫崎英高的作品里,有些东西是类似的。就比如《风之谷》的漫画,这设定仔细一想可太魂了。

黑魂和法环,可以算是黑暗奇幻里垂死大地(the dying earth)的分支。黑魂的故事可以总结为:一个曾经辉煌的世界已经衰败,四处都是腐败和苟延残喘的生命,而且这个世界是注定要毁灭的,游戏的主人公,最后也可以拒绝传火。

而《风之谷》的漫画,说的也是一个曾辉煌的世界已衰败,到处都是腐败和苟延残喘的生命,且这个世界也是注定要毁灭的,甚至女主娜乌西卡在最后,也在某种意义上选择了拒绝传火。

漫画和动画的走向截然不同

你看,宫崎骏的黑魂,其实是宫崎英高《风之谷》漫画的改编。

所以有一个宫崎骏的梗,说他和伊藤润二是反过来的:后者画的东西很黑暗,人却开朗又爱笑;前者画的东西很治愈,人却严肃而愤世嫉俗。

他确实说过很多愤世嫉俗的话,显得像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的的自我中心主义,已经让我们成了地球的敌人;他还说过,希望能再活30年,看到东京被海水淹没,曼哈顿变成海底城市。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风之谷》的漫画,和《幽灵公主》,是最能代表宫崎骏某些思想的作品。

《幽灵公主》说了什么呢?这是个很复杂的故事,粗略总结是:在日本的室町时代,世间出现了一种邪神的力量,无家可归的动物被诅咒附体。男主阿席达卡为了拯救村民,染上诅咒,被逐出村庄。

随后,他行于乱世,试图找到解除诅咒的方法,却被卷入了一场复杂的斗争。

首先,是一个由女二黑帽大人搭建的村落,村落里有个铸铁厂,让村民们造出了强大的火器。这些火器一方面让他们从神一般的动物手中,抢走了森林;另一方面,也让村庄和铸铁厂,成为当时乱战的日本大名们,梦想抢夺的宝物。

同时,男主也遇到了幽灵公主桑,她是被巨狼养大的野性少女,将黑帽视为敌人。因为黑帽杀死了太多森林里的动物,并且,这个成年女人想要杀死森林里的山兽神。

多少少年少女,在看到桑满嘴鲜血,抹嘴转头的瞬间,明白了陷入爱河的感受?

而男主在这个多方大战中,试图化解各方的矛盾。不用说也知道,这难如登天。

早年,中国电影圈对《幽灵公主》的定义,多是“环保电影”。后来,评论逐渐变成了更靠谱的“一个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

因为虚伪的参与者太多,又被政治工具化,这几年“环保”的名声已经有点差了。但它藏了个帮助你理解《幽灵公主》的问题,那就是——环保,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很喜欢的UP主电影最TOP,以前在聊《幽灵公主》时,放上了丁仲礼院士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大致是:环保其实根本不是在保护环境,因为地球是不需要人类保护的,地球大部分时候,环境都比我们预期里最差的环境更恶劣,哪怕人类把自己折腾没了,地球也会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环保,仅仅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环保之所以能被拔到很高的位置,是因为它藏了个底层逻辑:当人开始考虑保护环境,其实就象征着,他开始为他人的利益考虑了。

他可能身处难以被环境恶化影响的幸福中,然而,他会开始犹豫,自己所做的事,是否会伤害随后来到世上的数代人,是否会伤害世上某处,生活在没那么舒适环境中的他人。

所以,宫崎骏作品里的环保,其实是一种人类走出自私的表现。

与之相对的,是《幽灵公主》为何如此沉重的原因。它确实有很多暴力和血腥片段,但我认为,沉重感最大的源头,在于电影中,除了男主的几乎每个角色,都被死死绑在自身立场上,所以,他们全都在和某种他人的立场,发生对抗。

首先,故事发生在乱世,大名互相斗争,武士四处烧杀戮虐,遍地饿殍,人间宛如地狱。而暗线中的浅野将军,和天皇也隐约对立,这个故事的大背景,就是一个被对抗充斥的时代。

其次,两个女主是血仇死敌,绝容不下另一方的存在,桑哪怕明知会死,也要刺杀黑帽,黑帽则不论如何,都要抢走桑的森林,杀死她信奉的神。

同样的,人类和动物,也是死敌,这是电影最表层的对抗。

可动物之间呢?它们也是敌人,猩猩、野猪和狼群,都是互相不认可的,它们也有自己的战争和矛盾。

而且这些动物,真的只是动物吗?它们根本就是拟人的,如果宫崎骏只是单纯想刻画动物,它们不该更像龙猫吗?

实际上,《幽灵公主》的创作,经历过漫长的迭代,它曾是一个绘本,又变成了一本书,随后才拍成电影。而在绘本中,故事主题不仅没那么阴暗,动物也更像动物——后来,这些点子纷纷被改成了《龙猫》《红猪》。

相反,这些动物,更像另一种人类,至少它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式的。

电影中,男主的设定原型,是阿奴伊人,也就是《黄金神威》里女主的民族。

仔细想想,会发现这里面同样藏着一种对立。因为阿伊努人被日本长期迫害,他们本是日本的原住民,可古时的日本,总宣称自己是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这个单一的大和民族,是神的后代。为此,他们不断抢夺其他原住民的生存资源,把他们统一蔑成为“虾夷人”。

阿伊努人和大和民族,曾经也是一种森林和人类的对抗,它之所以显得没那么激烈,是因为其中一方已经彻底落败了。

为什么电影里,要安排一个和尚作为天皇的代理人,去取山兽神的头?我认为,这其中还是有种对立的主题,且有两层对立。

其一,是和尚代表的佛教,和山兽神代表的神道教(八百万神)的对立。在日本历史上,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神道教,是发生过很多冲突的,这种不同信仰的交织,总会导致摩擦,尤其是当两个信仰都与政治绑定时。

虽然今天的日本,神道教与佛教已经相对和谐,但对于熟知历史的日本创作者来说,二者一般都有更大的隐喻。

其二,则是原始信仰,和政教交融的对立。和尚是个非常功利的人,和“佛”基本上不沾边,这种信仰与政治绑定后,失去真我的主题,经常在早期日本漫画大师的笔下出现。

比如手冢治虫《火之鸟》的凤凰篇,说的就是两个这种对立者的命运。其中一人本是信奉佛教,悬壶济世的医生,却因为贪欲,最终成为掌权者的傀儡,协助建起了恢弘壮阔,却根植于剥削、政治斗争和压迫上的伟大佛庙。

另一人,本是阿修罗般的恶棍,却因为经历地狱而放下屠刀,最终成为山中的独臂老人,每日在深林雕刻那凝聚了他所见的人间之苦与怒的恶鬼石像——《只狼》中,那个刻画世间怒意的佛像师,致敬之处便是此。

往细节看,对立无处不在,实际上,就找不到多少真正和谐的角色关系。而且宫崎骏道出了一个关于复仇的真相,那就是复仇总是并非纯粹的复仇,它经常都有“守护某物”的另一面,所以仇恨的锁链才如此难斩断。

黑帽建立了一个近乎乌托邦的村落,然而当村落受到围攻,村民派主角去求助黑帽时,她不愿,也不能回去防守,而是继续自己的屠神之路。直到结局醒悟前,黑帽和她的村民,其实并非是同一阵线的。

女主和男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对立的关系。桑最初不但站在阿席达卡的对立面,最后还用阿席达卡给自己的信物,刺伤了他。

女主刺向男主,但男主的双手是张开的拥抱

此外,虽然他们最终相爱,但桑并没有妥协自己的立场,她告诉阿席达卡,自己永远不会原谅人类,不会去村中生活。

和尚和他服务的天皇,就没有对立了吗?可以看出,实际上和尚在各方面,不像是真正赞同天皇的理念,相反,他也告诉黑帽说,不要去揣摩朝廷的思想,知道的越少越好。

在日本历史上,佛教深陷政治斗争,自己也成为乱世的一方势力。和尚对天皇不是真正忠诚的,他只是为了活命和利益,在帮其干脏活。就像历史上,那些沦落到斗争中的日本佛教徒一样。

就连动物和它们的神,也不是和谐的。山兽神能为它们疗伤,也能夺走它们的生命,且并不能施以奇迹救垂死的野猪。而且,可以看出,有些动物对神的两面性,表达出了不解。

实际上这个神本身也有生死的对立性,所以它有日夜两种形态,出场时,脚踏之处花草迅速生灭。为了救男主,它先杀死了男主旁的一株植物。

而女主桑,和养育她的狼母,也有分歧。她们不是一个种族,狼母虽爱桑,却因为她的人类身份而说她丑,以至于男主说她美时,桑惊到退缩。所以电影里,桑也无法说服和拯救狼母,狼母亦不会让桑真正走上自己的道路。

刚才说过《幽灵公主》曾有过绘本和书,但这个故事,还深受《方丈记》的启发,宫崎骏差点把《方丈记》拍成了电影。这本书的前半段,描绘了平安末期的五大灾厄,刻画的是生灵涂炭,万物相争的地狱绘卷,你可能听过的“废墟中的小孩不知母亲已死,躺在她身边吮吸乳汁”描绘,就出自此。

无止境的死斗,无休止的争执,没有出路。野猪哪怕死了,尸体也要被怨恨控制去杀生;动物之王就算在弥留之际,也要被执念操控,向着敌人行军;而狼主纵使只剩下了头,也要拼命咬向自己的仇敌。

毫无疑问,它是宫崎骏最像地狱的作品,也是我觉得最像如今互联网环境的宫崎骏动画。

男女平等,病人保有尊严的乌托邦村落,最终成为废墟;而试图化解仇恨的男主,被故乡驱逐,被诅咒附身,被枪击,差点丧命。电影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在一个乱世中,试图对抗极端化的人,注定要承受厄运。

然而,假如没有这样的人,极端化的各方,亦注定走向毁灭。

电影中段,桑为了拯救垂死的男主,像狼喂崽般嘴对嘴向他喂食,一直坚毅的男主在此刻哭了。这是全片最打动我的一个镜头,因为我觉得,这个地狱中,似乎无所动摇的调解者,内心一定非常痛苦孤独,以至于获得这么一点爱恋和善意的时候,他的反应竟是流下眼泪。

很多人讨论,结尾里,山神兽爆炸消失,到底有怎样的寓意。有人说,这是在预示自然开始了新的轮回;也有人说,这在展示旧的自然已经彻底毁灭了。宫崎骏没有对此给出答案,我对此也有个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神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它炸了,才能有个好结局。

为什么?仔细想想会发现,它就是各种纷争的一个核心,而且它像一个图腾,是被恐惧,被崇拜,被渴望的。围绕它,动物们拼命战死沙场,而人类如狂风般前来讨伐。

但是,自然,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这个神,很多特写镜头看着很瘆人,出现时的氛围也很奇怪,最后体内渗出的物质,让男女主沾上后被诅咒包裹。神是吓人的,夺不走野猪的仇恨,但可以夺走其生命,它是一种力量,一种宗教崇拜,所以难以捉摸,它有文明的气息。

但自然是什么?就是自然本身;生死,也就是生死,不该被一个灵体操控。自然和生命,就是自然和生命而已,它们只是开花和万物的繁衍,就是你最后看到的景象:神消失了,变成看似平淡无奇的绿野,然后一个角色感叹道:“原来神,就是开花老爷爷啊。”

它们不该是注定引发争端的神。

你注意到了吗?最后,森林里年长的一代都带着无法消解的仇恨死去了,而活下来的,都是年轻的一代,不止有桑,还有那两只小白狼。此时,它们也不再说话,就像宗教化的山神死了,留下了纯粹的自然一样;拟人化的动物们也死去,只留下纯粹的动物。

也许,这就是宫崎骏留给后世的一道希冀: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化解,自己一代人经历的仇恨、纷争和罪恶;但他希望,当他们离去后,年轻一代人,能终于得到一个更好的、更善良的世界。

而这些年轻人,是不能忘记历史的,否则一切必然重现。所以女主无法原谅,所以男主手上诅咒的伤疤无法被去除,这也是他人生中,黑暗的一面,之前他每次杀人,都会给被诅咒的手臂特写,这是罪恶的象征。

同样,活下来的黑帽,也必须永远失去一只手臂。

所以为何,宫崎骏在采访中,特意强调过,男女主最后不是be,他们会长久地厮守;哪怕女主永远不会原谅,男主将永远挣扎。因为这代表的不是简单的爱恋,而是一种对拼尽全力,对抗纷争之人的回应。

有点像是《黑暗骑士》片尾的著名台词,它解释了为何蝙蝠侠要战斗,为何他要背锅成为罪人,让哥谭市民拥有一名光明骑士:

“因为有的时候,真相是不够的,有时人们应该得到更多。有时,人们的信念,应该得到回报。”

《幽灵公主》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而创作它的人,也走过了一个个动荡的时代。宫崎骏催促日本政府为侵略中国道歉,对日本在海湾战争和南斯拉夫战争中的态度失望。

当时他面对的那个世界,仿佛又要再次陷入灾难。于是那之后,他的作品中多了一个主题:不论生活多么艰辛,我们都要努力活下去。

有人因为阿席达卡把未婚妻的信物拿给桑,痛骂其渣。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象征,因为阿席达卡被村庄驱逐后,他过去的生命实际已经终结,所以宫崎骏说,那时起,他不再是个活人。

但在你看完这两小时的故事后,会发现这信物一直是个隐藏要素。它也跟着男主见证了一切,成为短暂的和平中,一个示好的礼物,也成为随后的斗争里,刺向男主胸膛的匕首。

然而就算如此,人们也能找到新的信念,新的爱恋和生活。最终,这个曾代表终结的信物,也会变成男女主新生的见证者。

和《炎拳》里,纯粹延续存在之火的“活下去”不同,宫崎骏所说的活下去,不是为了忍受痛苦,而是因为有一天,我们能找到新的开始。

看宫崎骏的电影,我经常感叹,如果一个创作者对人间的恶一无所知,做出可爱的东西,那不值一提。但一个人能看世界、人性与历史如此透彻,如此活上数十年,却还是愿意去做饱含希望的作品,这需要何等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女主每次勇敢起来,就会变成年轻的少女,但每次畏惧躲藏,便会退为年迈的老太太。我想,这个魔幻的设定里,恐怕也藏着宫崎骏自己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吧。

年迈的宫崎骏在采访中说,老友们一个个都离去了,只剩下他一人。全世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世界也逐渐远去,藤子不二雄、手冢治虫……如果不看他们的一些特定作品,不去研究他们经历过的时代,真的很难从他们最出名的作品中,察觉到他们曾见过怎样的混乱。

有时候,我看着这些大师留下来的作品,像是看着他们用一生的脚步和思考,留下来的寓言、启示录。书页里有所有的绝望和黑暗,所有的痛苦和战乱,但最后却书签般留着一个光明的结局。哪怕历经一切污秽和罪恶、嗜血的疯狂,他们也要留下一道温和的回响,然后接连被虚无带走,消失在失落的时代中。

如今我们已经接过了这些寓言,所以,我们又给出了怎样的世界呢?

来源:伊藤诚一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