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明星复出,这么多人买票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5-21 00:44 4

摘要:在韩国三大影院平台上均获得高评分,在同期上映的韩国电影里评分第一。

最近有的网友愤愤不平:

这就是韩娱的“包容性”吗?

对,他复出了。

不仅获得当日票房冠军,还连续三周夺得周末票房冠军。

在韩国三大影院平台上均获得高评分,在同期上映的韩国电影里评分第一。

他,配吗——

终极对弈

01 棋盘之争

刘亚仁因滥用成瘾性药品被捕后,复出的首作。

而且扮演的还是一个“棋圣”的角色——

韩国围棋鼎盛的90年代,天才围棋少年李昌镐(刘亚仁 饰)从师父曹薰铉(李炳宪 饰)手里接下了“王者地位”的几次巅峰对决。

这个题材其实并不好拍。

曾经,田壮壮就拍过一部《吴清源》,张震、张艾嘉主演,编剧阿城,实属王炸组合。

但,也没能挽救这部电影走向了艰深晦涩的围棋哲学之中。

为什么?

因为围棋不像是象棋,可以拍出如此泾渭分明的对战感,只要巧妙地运用棋子就可以进行一盘酣畅淋漓的厮杀。

也不像国际象棋,冷静、高雅,就像在《后翼弃兵》里,女性棋手安雅与她的棋子灵动结合,宛如将下棋变相成为艺术。

它没有很强的指向性。

只能通过黑白棋子或攻或守,并运用计谋圈地,如果不是“棋内人”也看不出其中的门道。

可《终极对弈》是怎么处理围棋的呢?

他将对弈“战争”化。

并通过棋子,棋盘,棋手三个关键点,制造出了一个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视觉奇观。

比如——

导演将镜头对准棋子,让棋子如士兵一般,在棋盘上横冲直撞地厮杀。

它可以横驱直入,闯入敌人腹地;

它也可以步步紧逼,钳制住对方的命脉;

甚至,黑白棋子不再是棋子。

而是两个对峙的士兵,它们站在方格间,蓄势待发;

在碰撞时,它的铠甲上会产生裂痕,你甚至,可以听得到破碎的声音;

当黑子孤身进入白棋空地,即将打破白棋的局势。

此时,这颗黑棋又化成了一滩黑水,蚕食白棋的领地。

镜头往后再拉,回到棋盘之上。

在棋盘上,你能通观全局。

在角落的厮杀,意在小范围的领土占领。

最后,由点成面连成不同的战局。

是赢是输,却又在须臾的变动之中。

武侠片的拍法?

是,也不是。

不是的原因在于,导演在呈现出视觉奇观的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实感。

他还原了每一场对弈的角色。

比如,电影开始的第一战。

作为韩国家喻户晓的棋手曹薰铉对战中国叱咤风云的选手聂卫平。

而角色的选择上,近乎是那场经典战役的还原。

最下面一张图为新闻照片

但,导演并非只是复刻形象。

而是抓住心理。

聂卫平抓起白棋,让曹薰铉猜子,猜对单、双数就可以执黑棋,先手。

注意。

此时,对战就已经开始了。

聂卫平紧紧抓了一把棋子握在手里,而,曹薰铉用食指紧紧“捏”起一颗棋子,最后敲在了棋盘上。

一边是“握”,一边是“敲”,都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

当曹薰铉猜对后,黑子先行时。

他又一次捏住了棋子,但这一次,他将棋子反扣在了食指之上,宛如上了膛的枪,稳准狠地开始了这场战役。

这一“像”,也就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性和好看程度。

导演从全方位让观众们对这个在韩国家喻户晓故事的感兴趣。

那,还愁什么电影票卖不出去呢?

02 双“龙”对决

当然,“好看”归“好看”,如果只是这样,《终究对弈》充其量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业片,赚钱有可能,但要达到“爆款”的地步显然就没指望了。

影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什么?

不是技术,而是表演。

是的,电影最终能够成功,离不开李炳宪与刘亚仁的对手戏。

先说李秉宪饰演的曹薰铉。

他是本片的核心。

曹薰铉与李昌镐的关系,是师徒,也如父如子。

32岁的曹薰铉选择在围棋道路上如日中天的时候,收下了9岁的天才围墙少年李昌镐,成为自己的内弟子。

但,在李昌镐15岁那年,曹薰铉却遇到了李昌镐的挑战,落下马来。

由冠军,变成了常年第二。

这场大师赛拍的尤其精彩,尤其是曹薰铉,小到每一个微表情都有自己的含义所在。

开始,曹薰铉还有心思在自己的比赛里,分神去看看那李昌镐下棋。

双手一背,怡然自得。

全然不顾自己的对手在那边抓耳挠腮。

当他看着徒弟把自己昔日的对手,打得眉头紧锁。

在屏风后面的曹薰铉露出老父亲欣喜、满意的表情。

而,李昌镐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曹薰铉面前时。

他开始还没当回事。

看着自己紧张的徒弟,手忙脚乱把棋子掉到地上。

曹薰铉是一声叹气。

他轻敌,认为这个孩子还不成气候,他也操心,担心这个孩子能不能走更远。

但。

当李昌镐突然悟了之后,找到了自己的下棋的门路时。

给老师迎来了致命一击。

他用一颗棋子精准打击了曹薰铉的要害时,曹薰铉突然面色一变,抖着的腿也渐渐放了下来。

在李昌镐漫不经心对弈过程中,曹薰铉被慢慢逼到了墙角里。

他此刻才恍然大悟,感到不对。

可,没经过几次厮杀,他就慌了。

即将要进攻的手,伸出去后又缩了回来。

他也怕了。

高度紧张的他,生怕漏掉棋盘上的一个“绝地求生”的机会。

他毫不知情地喝下被自己弹进烟灰的水,眼睛还是死死“钉在”了棋盘上。

最后,他彻底败了。

输给了自己的徒弟后,他感到了一种天旋地转的挫败与疑惑。

而这盘棋, 也成为压在他身上的巨石,让他久久不能翻身。

你会发现李炳宪在这段戏里,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情绪节点。

都有下一步更底层的心理表达。

李炳宪在塑造曹薰铉这个角色时也是多样的——

被学生击倒后,他不信,不甘,不忿,最后在自暴自弃中,重新站起来。

每一个阶段的曹薰铉都不一样。

而李昌镐呢?

正如电影里所说,“下围棋需要两个人,一个天才无法独自一人下出一局好戏。”

一如演戏,光靠一个人,也无法撑起另一半的好戏。

李炳宪的发挥,自然也离不开对手刘亚仁的表现。

他很好地接住了李炳宪递来的情绪,呈现出了初生牛犊畏惧老师,却又想战胜老师的复杂心态。

比如,起初棋局进行一半的时候,他们出去吃饭。

李昌镐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等着老师开始动筷子后,才打开自己的饭盒,并浅浅地鞠了一躬,以示尊敬。

后来,当自己战胜老师后,他第一时间是对媒体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忏悔。

只有在他回到住所时,才敢真情流露,独自捧着爷爷的遗像哭着说真的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赢一场。

他笨拙地擦掉自己的眼泪,痛苦不已,可胜利的愉悦,还是让他笑了出来。

可以这么说,正是有这样的精彩、精确到分毫的对手戏里,才能让另一半的“好戏”变得更为丰满起来。

更让影片,获得了大众的口碑。

03 取舍之战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了:为什么刘亚仁可以这么顺利复出?韩国电影圈是没人了吗?

不幸的是,韩国电影圈的确是没人了。

事实上,片方不是没有考虑过尽量抹去刘亚仁的痕迹,这部电影在2021年杀青,刘亚仁吸毒事件东窗事发后,电影在宣传阶段时就已经将预告片、海报剧照中,刘亚仁的痕迹全部删掉了。

但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怎么删?

刘亚仁的上一部作品《末日愚者》的剧组为了减少大家对剧的反感,尽可能的删掉了许多刘亚仁的戏份。

最后,豆瓣评分只有4.1。

那么换人重拍呢?

不好意思,现在的韩国,能硬抗忠武路的演技派演员凤毛麟角。

与刘亚仁同一批的忠武路四小生,像是金秀贤,如今口碑也臭大街了;宋仲基在与宋慧乔离婚后,资源一个比一个扑。

能适配这部作品的、并足够有商业流量演员,更是难找。

对于这样一部有着大量面部特写的片,总不能学着国产剧一样直接AI换脸,端出一个残次品让大家品尝吧?

没错,这件事之后,刘亚仁的演艺之路势必不会如之前那般风光,有没有人继续找他拍戏,也很难说。

可对于忠武路来说,谁来替代刘亚仁,同样是个问题。

要知道,如今的韩影,问题一箩筐。

不但年轻的演技派少见。

就连拿下戛纳影帝的宋康昊,近几年的电影质量也是一言难尽。

好的导演太少,好的剧本更少。

而在奈飞的影响下,韩国影视又更是被夺了部分的自主创作权。

一片低迷。

所以对于刘亚仁,就算观众有再多非议,身体也只能诚实地走向电影院。

要知道去年过了盈利线的韩国电影,也就6部。

而《终极对弈》目前观影人次213万,是今年第二部突破200万的韩片,给韩国院线又回了一波血。

刘亚仁这颗“弃子”,终究又上了桌。

韩国电影发现,能走的棋路,已经不多了。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来源:毒舌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