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柑来》中的海女,为什么能憋气那么久?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5-20 16:35 4

摘要:剧中,爱纯妈妈光礼逃难到济州岛,成为一名职业海女。光礼每天花七八个小时泡在寒冷的海水里,在没有任何呼吸装备的帮助下,一头扎进十几米深的海底,徒手采集鲍鱼、海胆、海藻等海产品。

随着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热播,“海女”这个特殊职业走进大众视线。

剧中,爱纯妈妈光礼逃难到济州岛,成为一名职业海女。光礼每天花七八个小时泡在寒冷的海水里,在没有任何呼吸装备的帮助下,一头扎进十几米深的海底,徒手采集鲍鱼、海胆、海藻等海产品。

谋生之艰苦,让光礼发誓,死都不能让女儿爱纯当海女:“做牛都比做海女强。”

海女光礼丨《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苦尽柑来》里,海女光礼的故事只占据短短一集,却使得无数人为她的坚硬和温柔感动落泪。她是济州岛万千海女的缩影,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海女凭这项手艺供养家庭、哺育儿女。关于职业的艰辛,女性的坚韧,背后还有太多未述说的故事。

女性的海底世界

为何只有“海女”而没有“海男”?

在17世纪的济州岛地区,男性因征召入伍、远航捕鱼等原因人口剧减,加上政府对男性的收入征收重税、豁免女性的劳动收入,于是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女性身上。

到了18世纪,女性潜水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后来彻底占领主导地位,“海女”的称呼由此而生。1960年代,海女们的收成甚至占济州岛渔业收入的六成。

在儒家传统深厚的韩国,罕见地出现了女性挑起大梁的现象。“海女的收入变成了饭桌上的饭、丈夫的酒、孩子的书本和铅笔。”

图丨纪录片《水下呼吸》

在《苦尽柑来》里,我们可以看到光礼的装备非常简陋:布制的潜水衣,一副潜水镜,只带一个浮球一个网兜便下海捕捞。如今,海女们的装备与时俱进,穿起现代潜水衣,但仍然保持着不带氧气瓶、仅靠憋气潜水的传统。

图丨纪录片《水下呼吸》

要成为一名海女,练习憋气是第一关。

海女内部会依据憋气能力分为“上军、中军、下军”。“下军”一般只潜到3米深的海域,“中军”则是5~9米深,“上军”最深会潜到15~20米深的海底,单次憋气最长能达两分钟之久

近海的水域会有复杂的洋流,礁石遍布,暗流涌动。海女还面临着被海藻缠脚、被鲨鱼咬食等死亡风险。更深的海底也意味着离岸边越远,海女所面对的危险性也越高。但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海女们还是会深潜、多潜。

图丨纪录片《水下呼吸》

但危险不只来自大海,还来自这门职业本身。

最常见的是减压症,也被称为“潜水员病”。这是一种人体因周遭环境压力急速降低时造成的疾病,常见于潜水减压上升期间或之后不久。它的症状包括皮疹、虚脱、关节痛、呼吸困难、乏力、干咳、麻痹,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除了减压症之外,海女的职业病还包括:头痛,听力障碍,中耳炎,胃病,心脏病和肌肉骨骼症状。特别是听力障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海女们会随身携带口香糖和头痛药。咀嚼口香糖可帮助减少耳鸣,而头痛药则是对付每天数百次反复下潜造成的头痛。

尽管海女的死亡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据韩媒2018年的一则报道,自2011年以来,共有55名潜水员在捕捞海产品时死亡,其中45人(81.8%)年龄在70岁以上。

图片来源:纪录片《水下呼吸》

是天赋还是训练?

在纪录片《水下呼吸》中,一名“中军”海女曾感叹,“上军”憋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靠训练达到。

憋气和潜水的能力,是依靠天赋还是长期训练?

一名海女认为成为“上军”靠天赋丨《水下呼吸》

有个专门研究“超人类”的团队,对海女的遗传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在今年5月的《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团队找来三组受试者,分别是30名济州岛海女、30名济州岛人(非海女),以及31名首尔人。经过基因组学分析,研究者发现,现代济州岛人包括海女和非海女,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而韩国大陆人与济州岛人的基因差异,与跟日本人或中国北方汉族的差异一样大

三组受试者的脾脏大小没有差异。在模拟潜水实验中,海女组的心动过缓比其余两组更加明显;不过研究者认为,这是海女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

海女的心率比对照组更低丨参考资料[2]

基因分析还发现,一个与心脏舒张压降低相关的等位基因,在济州岛人(包括海女和非海女)基因中出现的频率是33%,而韩国大陆人的频率为7%。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海女即便在怀孕期间,也需要下海工作。而心脏舒张压的降低,可减轻女性在怀孕期间潜水时经历的高血压并发症。

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猜测,因逃难而流落到济州岛的光礼,早亡原因之一,就是她确实没有本地人那么适合海女工作。

同一组研究者也曾研究过另一组“超人类”,东南亚的巴瑶人。巴瑶人生活在群岛之间,没有国籍,被称为“海上游牧民族”。浅海上搭建的高脚木屋就是他们的家。为了获得食物,他们不依靠任何装备,潜入20~30米深的海底捕猎。巴瑶人甚至从小就会把耳朵的鼓膜刺穿,以减少潜水所带来的耳鸣和头痛。

团队找来了59名巴瑶人和34名萨鲁人(两个民族在地理上相近)。经过对比,他们发现巴瑶人的脾脏明显更大。在潜水的过程中,更大的脾脏会增加血红细胞循环的体积,从而将氧气的使用率提高9.6%。而脾脏的大小,研究者认为与自然选择有关。

巴瑶人和萨鲁人的脾脏大小比较丨参考资料[1]

总而言之,无论是海女还是巴瑶人,他们的潜水能力都是基因适应和长期训练互相影响的结果

还有一项来自韩国本土团队的海女适冷性的研究。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海女,身穿薄薄的棉质泳衣就能忍受海水的寒冷;但这种冷适应特征,在穿专业潜水衣的现代海女身上已经消失

研究者在济州岛招募了289名在职海女,平均年龄66岁。全身耐寒性测试发现,老龄海女在低温环境下,核心温度更稳定,平均皮肤温度更低,能量代谢更小,表明老龄海女仍保留了一般的冷适应性状。

旧时海女与现代海女的潜水衣差异丨参考资料[3]

由于独特的潜水方式、严谨的阶级组织、海神祭典以及半母系社会,济州岛海女文化在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女的一个传统是女性互助。

海女群体中有带教的习俗,老海女向年轻海女传授憋气技巧、潜水技巧,如何根据风向、海浪声来辨别当日是否适合下海,以及采集海产品的技巧。

采集上来的新鲜食材,她们会将一部分立即烤食并平均分享,还会分享哪个海域有更多海产品的信息。集体中如果有人怀孕、生病,她们也会将一部分的收成分享出去。

海女们在岸上分享食物丨《苦尽柑来遇见你》剧照

这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女性集体,她们依靠辛勤的劳动填饱肚子、帮助他人、在家庭中获得地位与尊严。

韩国女星宋智孝将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挑战成为海女丨JTBC

随着经济崛起和社会变迁,海鲜养殖业逐渐规模化和工业化,获得海产品不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而潜水也成为了一项休闲娱乐活动。

济州岛一个有着海女壁画的海女工作间丨Samantha Chisholm Hatfield

《苦尽柑来遇见你》的火爆,背后不仅是海女的文化叙事,更是坚韧女性的性别叙事。只要给女性一片天地,无论环境多艰难、条件多恶劣,她们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她们不只关注自身,还慷慨地互助,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文化与传统。

这大概是海女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1] Ilardo, M.; Moltke, I.; Korneliussen, T.; Cheng, J.; Stern, A.; Racimo, F., et al. (2018).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Adaptations to Diving in Sea Nomads. Cell, 173(3), 569-580.e15.

[2] Genetic and training adaptations in the Haenyeo divers of Jeju, Korea. Aguilar-Gómez, Diana et al. Cell Reports, Volume 0, Issue 0, 115577

[3] Lee, JY., Park, J. & Kim, S. Cold adaptation, aging, and Korean women divers haenyeo. J Physiol Anthropol 36, 33 (2017).

[4] “海女”对冷水潜水具有遗传适应性. 中国科学报

[5] 纪录片《水下呼吸》

[6] 寻访巴瑶族,最后的海上吉普赛人. 澎湃新闻

[7] “해녀들의 금기어 ‘물숨’ 의미 깨닫기까지 꼬박 6년”. 한겨레신문

[8] 97년생 25살 '제주 막내 해녀'…문화유산 명맥 잇는다. 연합뉴스

[9] 참고 참다가 내쉬는 죽음의 숨, 물숨. brunch story

[10] Last of their kind. Oceanographic

[5]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果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