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有人因它画地为牢,有人却用它丈量天地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0 04:26 1

摘要:《秦吏》中,七月新番借着主人公黑夫的口,道出了一个深刻观点:并非真正的妖孽,而是人心中之恐惧,使妖人奸邪得以乘虚而入,坑蒙拐骗。我对此深以为然。

《秦吏》中,七月新番借着主人公黑夫的口,道出了一个深刻观点:并非真正的妖孽,而是人心中之恐惧,使妖人奸邪得以乘虚而入,坑蒙拐骗。我对此深以为然。

恐惧让人选择“捷径”

以学生抄作业为例,表面看是懒惰或投机,实则是恐惧驱动的结果:

·对惩罚的恐惧——他们不愿意自己动脑筋,却担心作业没完成会遭受批评、责罚,抄袭成了他们的“无奈首选”;

·对奖励的渴望——希望轻松完成作业,既可以避免努力后,仍然失败的挫败感,也可以换取父母或老师的“廉价表扬”;

·对归属感的焦虑——同学们都在抄作业,自己不抄反而成了“独特的人”,担心被排斥或孤立。

这些行为背后,都透露出学生内心的渴望——渴望安全感和归属感。学生害怕的不是作业本身,而是作业没有完成可能带来的后果——父母的失望或爱的收回、老师的否定、同伴间的孤立。

学生心里其实很清楚,抄作业并不是好事。但是恐惧让他们选择了一条看似更“安全”的路,“抄作业”趁机而入。

成年人的世界,恐惧同样在支配行为

这种心理机制不仅存在于学生阶段,成年人也经常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比如,当领导批评我时,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防御——辩解或抵触,不会冷静反思。

·承认错误意味着暴露弱点,而自己的弱点恰恰最不愿意被别人看到,弱点可能让自己失去信任、机会甚至地位;

·批评触发了“自我价值被否定”的恐惧,于是本能地防御,情绪也随之而起,原本可以是一场有效的沟通对话,却很可能演变成一场人身攻击。

恐惧让我们无法理性地面对问题,反而让问题恶化。我们成了愚蠢的人——我们的行为对自己和对方都没有好处,大家双输。

恐惧并非敌人,而是未被驯服的力量

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自己内心的恐惧,觉察恐惧的根源:

1.识别你的“价值预设”

·学生抄作业时,潜意识里的预设可能是:“我必须表现得符合父母的要求,否则会不被爱,甚至被抛弃。”

·职场人抗拒批评时,潜在信念可能是:“犯错等于无能,无能就无法获得尊重。”

这些预设往往形成于早期经历,像隐形的枷锁锁住我们的可能性。

2.挑战不合理的恐惧

·如果作业写得不好,我真的会被父母抛弃、不被爱吗?

·如果我承认错误,真的会导致职业灾难吗?

恐惧最擅长虚张声势——它总是把“可能”说成“必然”。

3.重新定义“安全”

·真正的安全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前行。

·恐惧也是一种力量,不仅能帮助我避开危险,还能激励我不断挑战自我。

恐惧是一种预警保护机制,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我们可以选择被动逃避,也可以选择主动保持警惕。当你不再被恐惧支配,化恐惧为力量,妖人奸邪便无法乘虚而入。

结语:被动与主动,两种人生的分水岭

表面上看“选择被动逃避”和“选择主动保持警惕”,似乎在做同样的事。但本质上,他们已是两种不同的认知物种:

·前者被恐惧支配,活在幻象的安全感里;

·后者看清了恐惧的虚妄,保持着清醒,有着自己的选择。

妖孽不在外界,而在人心。

就像电影《肖申克救赎》主人公安迪用二十年凿穿石墙,他的胜利不在于逃出监狱(恐惧),而在于从未被监狱(恐惧)驯服。

他没有让“监狱”的阴影覆盖内心的光,而是把“监狱”的碎石铺成通往未来的路。

恐惧是最公平的试金石——有人因它画地为牢,有人却用它丈量天地。

来源:红果记忆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