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想大赏颁奖典礼上,并不是林尚春本人上台领奖,而是由导演代领。
今年至今最火的韩剧,当属《苦尽柑来遇见你》。
在刚落幕不久的百想艺术大赏中,本剧也一举拿下多个大奖。
其中最无悬念的,当属最佳剧本奖。
常有人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
虽说,导演、演员、摄影、配乐等都会影响一部剧的好坏。
但真正决定一部剧成败的,还得是一个优秀的剧本。
正如《苦尽柑来》的成功,绝对离不开编剧,林尚春。
正是因为有了她细腻的写作,才让我们能够看到如此动人的故事。
祝贺之外,鱼叔还对于编剧这一行业有了新的思考:
为什么韩剧总能诞生好的故事?我们离韩剧编剧的距离到底差在哪里?
今天就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同寻找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百想大赏颁奖典礼上,并不是林尚春本人上台领奖,而是由导演代领。
2019年,她曾凭借电视剧《山茶花开时》获百想的最佳剧本大赏。
当时也是同样的操作。
这位编剧,从不公开露面。
被我们译为林尚春的名字,也只是个笔名。
这个名字的韩文发音为「Sang-choon」,来源是汉字的「恦䞐」,意为「丰富的想象力」。
林尚春曾表示,希望通过作品中的角色讲述故事,而不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被关注。
之所以会选择匿名活动,是为了避免外界对她的性别和年龄产生偏见。
林尚春创作周期很长,十来年的时间里只创作了三部作品。
不过,部部都很优秀。
《苦尽柑来》自不必说。
2019年的《山茶花开时》将一名小镇单身母亲在流言与偏见中追寻自我救赎之路写得无比动人。
2017年的《三流之路》则是把底层青年夹在梦想与现实中的困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不难看出,底层与女性是林尚春作品关注的重点。
她总是能以女性视角来审视社会。
像是《苦尽柑来》中三代女性所面临的不同命运困境。
但林尚春没有使用过于犀利尖锐的方式去揭露现实问题。
而是将其包裹在细腻且诗意的文字中。
因此她写出过不少戳心窝的台词,尤其是在《苦尽柑来》中:
「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飞」
「面对陌生人,我把每个字当作情书,仔细推敲。但面对我该感激的人,我却像在废纸上涂鸦」
「油菜花不会只开一株,而是一整片花海。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早就一次又一次支离破碎。没有人可以靠自己,结伴同行,互相帮助,再远的路也不会嫌远」
这一句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既让跟着剧情动容,也不停地感慨:怎么这么会写啊!
要知道,韩国这么会写的编剧可不止一位。
最为人熟知的一位,应该当属《黑暗荣耀》的编剧,金恩淑。
复仇剧写得精彩的她,还是「浪漫爱情剧的教科书」。
《巴黎恋人》《秘密花园》《绅士的品格》《太阳的后裔》《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
她在创作一段又一段梦幻爱情的同时,也捧出一个又一个男神。
悬疑剧界的大神,是编剧金银姬。
《信号》《王国》《幽灵》《恶鬼》等逻辑严谨、悬疑反转满分的故事皆出自她手。
卢熙京,也是广受赞誉的编剧。
她用《那年冬天,风在吹》《没关系,是爱情啊》《Dear my friends》《我们的蓝调》等故事,给观众编织了一场场平凡与感动兼容的人生故事。
鱼叔有一位one pick的编剧,李祐汀。
她写出的《请回答》系列、《机智》系列不知道是多少人的人生剧集。
此外,韩国还有很多优秀编剧。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补充,鱼叔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正是拥有如此众多的优秀编剧,韩剧才会在不同类型领域展现出不同的光彩。
就拿热门赛道的职场剧来说,不少韩剧都能精准拿捏职场生态的精髓。
比如,9.2分的韩剧《未生》以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为线索展开叙事。
通过描绘他如何手忙脚乱的成长,勾连出职场霸凌、性别歧视、阶层打压等一系列问题。
编剧能够借由一场同事之间的排挤,就将职场中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展现出来。
编剧也总可以巧妙地,且不刻意地展现一些职业的特点。
例如《机智医生生活》。
在展现急诊科医生工作复杂性与重要性的一集中,编剧没有用大篇幅去表现他们的辛苦。
一开始甚至都没有将主要镜头停留在急诊医生身上。
而是用倒叙的手法,在后面揭开急诊科医生抢救的情节。
并且没有一句过多的台词,只专注医生如何果断麻利进行操作。
让人有一种事后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对急诊医生的作用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
细节写得好,代表人物塑造也丰满。
《来自星星的你》中的千颂伊,是一个有些高傲的大明星。
但是编剧用一场醉酒发疯的戏,就将这颗「天上星」拉入凡间,让千颂伊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更是韩国编剧拿手好戏。
就说《请回答1988》中住在双门洞的众人。
虽然与我们的年代不同、国别不同,但编剧就是能让观众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当然,韩剧编剧最厉害的一点,当属各种名台词的打造。
充分体现出了编剧对于现实生活、对于人性,有着敏锐的观察和体会。
有《小小姐们》中真实又扎心的一句——
「你家境很贫穷吗?因为你太会忍了。」
也有《黑暗荣耀》里残酷又浪漫的一句——
「我需要的不是王子,而是能跟我一起跳行刑舞的刽子手。」
还有《我的解放日志》里温热而又动人的一句——
「我想被人填满内心一次。」
包括这次获奖的《苦尽柑来》,也有太多太多令人铭记的台词。
而且还融入了许许多多有趣又动人的诗。
《笨鲍鱼》
吴爱纯 三年八班
每天除了鲍鱼就是鲍鱼
暴风雨中的鲍鱼 比孩子还金贵的鲍鱼
我多希望看你早点出水 但我为什么看不见你的踪影
是因为没有鲍鱼吗 是因为搜寻鲍鱼憋气太久吗
又担心又害怕的女儿 只能怪笨鲍鱼让妈妈火冒三丈
她卖一只鲍鱼能赚100韩元 我真想付钱买下她的一天
背痛的妈妈 咳嗽的妈妈
每天有100韩元 就能让她休息了
也难怪网上很多人会说:「明明拥有相似的东亚文化与社会问题,为何我们写不出这样的故事?」
看看咱们这些年的电视剧,总是充斥着各种不尽如人意。
讲职场,太悬浮。
谈感情,太虚浮。
看悬疑,没逻辑。
一个个口号喊得震天响,真正能落到实处踏实讲好故事的,少之又少。
难道真的是韩国编剧有不一样的魔力吗?
韩国著名编剧卢熙京曾在一个编剧座谈上说过:
「并非写东西就能称为作家(编剧)
以专业方式充实自己,要有专业探讨能力」
卢熙京口中的专业,并非特指科班出身,而是一种作为编剧的专业技能。
为何韩国编剧总是能够写出有血有肉的角色?
首先,因为她们懂得并善于观察。
卢熙京说,自己生活中最热衷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身边出现的所有人。
并且,她的观察可不是简单地看看而已。
「我若是和同一个人说一小时的话,我对他微笑的样子、说话语气及走路模样,会比别人捕捉得快一点」
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全仰仗于她长年累月对身边人细致入微地观察。
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在《没关系,是爱情啊》中生动塑造出张载烈这个被心理疾病折磨的角色。
与她一样的,还有李祐汀编剧。
在转行成为电视剧编剧前,她做了十几年的综艺编剧。
《新西游记》《花样》系列综艺都是出自她手。
真人秀综艺最看重编剧对于嘉宾的观察力,从而制造节目看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十几年的经验,才造就了她对于小人物身上幽默闪光点挖掘的高超能力。
同样,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是韩剧情节不悬浮的原因。
《机智医生生活》的导演曾说过,李祐汀为了能够真实展现医生日常,花了很长时间去取材。
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最后可以「直接送去医学专业学校」。
卢熙京为了写《live》,提前一年取材学习。
最终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了解甚至比韩国一些地方警察还要多。
为何要这么做?
就像她自己所说:
「如果不是从身边去寻找,而是如捕捉浮云一般望着遥远的远方,当你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就感受不到人的味道,没有真实人物的味道,而是创造出来的故事,就像虚无的故事,没有共鸣的故事」
除此之外,叙事的技巧,文字的凝练,诗意的表达都是成为一名编剧的门槛。
反观内娱,不要说观察能力,就是技巧方面也达不到,随便找个写手,就成编剧。
当然,专业性也不是全部,编剧的态度也是一个方面。
首先就是不能抄袭。
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漂白》编剧抄袭,就是当下内娱编剧行业乱象的一个切面。
其次,就是不能有高傲的态度,但要有思考的态度。
卢熙京从来不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批评,反而十分欢迎不同声音的出现。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刺激她不断思考自己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金恩淑也曾说是女儿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激发了她创作《黑暗荣耀》。
她想通过创作,通过观众的反应去找到一个答案。
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韩国编剧有很强的创新精神。
《苦尽柑来》《黑暗荣耀》《我的解放日志》都借用了书信体的旁白。
《超异能族》是用韩国年代戏和青春校园戏,来解构西方的超英故事。
《好久没做》则巧妙地用犯罪类型片,来剖析婚姻关系。
而内娱好像总是陷入类型故事同质化的境地。
「大女主」火了,市场上全是大女主。
「短剧化」有流量,满眼全是「杀杀杀」。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是编剧本身的锅。
这一行业的生存环境也有很大的问题。
韩国的编剧中心制度,为编剧的生存与话语权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让他们可以做到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再看内娱。
这两年频繁出现的「编剧话语权」「编剧署名被删」等争议事件都在表明:
编剧好像成为一部作品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无论如何,编剧都应该是一部作品的根基。
咱们不是没有好剧。
在这两年内娱刮起的考古之风中,不少人都在感慨原来内娱还有过这么写得好的故事。
再看现在,我们差的何止是一部《苦尽柑来》呢?
来源:独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