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韩国的百想艺术大赏落幕,众望所归的,最近大热的高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风头正盛,其中最佳女配的获得者廉惠兰,在这部戏里演了一位极具感染力的母亲光礼。
前几天韩国的百想艺术大赏落幕,众望所归的,最近大热的高分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风头正盛,其中最佳女配的获得者廉惠兰,在这部戏里演了一位极具感染力的母亲光礼。
在颁奖典礼上,她还call back的一句台词:“爱纯啊,妈妈获奖了!”
这部剧我其实追得晚,但并不妨碍和绝大多数看过的人一样,哭得脑仁疼。
可能是岁数大了,对于剧中的爱情可能没太多共鸣,但三代母女的互相托举,不断让我对着屏幕热泪盈眶。它将我们置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下,却一点也没有悬浮,因为我真真切切地从剧中的故事,看到真实世界里我和我妈关系进程。
爱是互相托举的根基
光礼刚出场时很像我妈这代老母亲,外表粗糙,恶声恶气,整个风格硬梆梆。艰难苦境几乎磨尽她的温柔,许多时候,但凡她心软一点,她和她的孩子就活不下去。
她是个不幸的人儿,丈夫早逝,她靠做“海女”养活孩子,早熟的爱纯体谅母亲的不易,在学校里争气要强。
然而小学校园里也有各种“潜规则”,她写给母亲的诗再动人,敌不过同学的一首《我的将军父亲》,票数最多,却被挤掉了班长之位。
光礼一开始无法理解爱纯的悲伤,甚至大声嘲笑她写诗:“你为什么要写诗,诗会变成鲍鱼还是变成海螺?”但当她听说爱纯的班长是被人挤掉的,她并不认为这些不公是妥协和应得,而是要去给女儿讨个公道。
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如此——不当吃不当喝的,计较那么多干嘛呢,女孩子温良一点,将来更能适应社会,但光礼偏偏就不肯。
她的主意就是,跟弟媳妇借一条珍珠项链。
同为女性,一看就懂,一身漂亮衣服,一件首饰,不只是让自己看上去更美,还让自己看上去更强。它们意味着对于自身的珍视和强调,时代不同了,女人并非为悦己者容,爱美就是爱自己。
这件事被演绎得有点好笑,粗线条的光礼,这时表现得很有心机,她先去给弟媳妇犁地。那么大一片地,她奋力耕耘,把弟媳妇吓住了,不知道她到底打什么主意。
光礼通过像牛一样的耕作,借到了珍珠项链——忽然想起莫泊桑的《项链》来,但戴着项链为女儿战斗的母亲更像个女英雄。
她那天一反“海女”的简陋装扮,穿了肩上有绣花的浅蓝色套裙,柔和温情的色调,体面中又透着强硬。
爱纯很不解,问母亲为什么要穿成这样,母亲说,我不想让带去的年糕也有海腥味。爱纯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说长大了要给母亲买条珍珠项链。
这么一句话,让母亲忽然间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她烧掉了偷藏的香烟,想要健康地活到女儿长大成人。
可惜为时已晚,她还是在女儿长大之前离去了。但是她希望女儿“不要退缩,尽情享受人生”,已经成为爱纯一生的信念支撑。
母女是天然的“同盟”
过去看关于母女感情的影视剧,都在强调母亲单方面的牺牲,母亲的忍辱负重。而这部剧,母亲的付出,促进了女儿的成长。
女儿对她的反哺也是同样,一条珍珠项链,是爱纯希望母亲过上的美好生活的缩影。
想想我和我妈这些年,也有这样的一个历程。我出生时我妈给在部队里的我爸写了一封信,说:“是个女孩,但是我很爱她。”我后来听到这句话只有感动,前半句是对不公正无奈的接受,后半句是她小小权限范围内的坚持。
我成长的环境重男轻女风气极重,从资源分配,到口头上的遣词造句。有人很难说有多大恶意,只是轻慢欺辱这个性别他们觉得是理所当然,你也不应该受伤。
我妈无法与之对抗,但是她权限范围内的分配,她总想给我更多。
小的时候物资匮乏,每天中午,我的饭碗里都有我妈预埋的金灿灿的炒鸡蛋,难得吃个鸡吃个鱼,我妈总是早早把精华部分捡到我碗里,吃饭过程中她若忽然发现“遗珠”,也会稳准狠地夹到我碗里。
说起来没什么,但我怀疑就是这种“偏爱”修正了我在那种环境里的“不配得感”,让我身处人群,每每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我有个朋友验证了我这个说法,她说她现在有很多的自卑恐惧和不安全感,都源于童年时被“亏了嘴”。
不过我的青春期,跟我妈也有点疙疙瘩瘩的。那时的我爱美的意识开始萌生,放学路过百货大楼,常常幻想那些穿着漂亮裙子和长袜的人体模特就是自己。
那时候我们这里人买衣服都是去北关批发市场买,只有特别不缺钱的讲究人才会去百货大楼。
那是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永远灯光明亮,商品都是擦得干干净净,新晋的外国高端品牌也在咱们那开专柜,店里的海报全是头发柔顺皮肤白皙的广告女郎,我甚至觉得走在里边空气都是香的。
当然我很少和我妈提我想买里边的东西,因为在我心里她就是个百分百实用主义,“艰苦朴素”时常挂在嘴边,她自己都很少换新衣服,一支面霜可以省着省着挖一整年。
转折点是因为一件皮夹克。我家有个亲戚,自己没儿子,每次到我家来,喝多了酒,看着我弟,眼圈忽然就会红起来。有次,他又到我家来,送了我弟一件皮夹克。那年代一件皮夹克有多奢侈呢,类似于一件LV吧。
我奶奶他们都围着看,赞不绝口。我心里有一些不应该的酸楚,这个人偏爱我弟,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这样的一幕明晃晃地发生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感觉出对我某些方面的否定。
我妈没有说什么,那天下午,她出了门,回来时拿了个袋子,打开来,居然是一条白色连衣裙。我妈递给我,说这是她在百货大楼买的。
我当时和其他人一样震惊,但所有人似乎也都明白了什么。我奶奶没说话,那个亲戚有点讪讪的,后来就很少来我家了。哈哈,有点对不住我弟,断了他一份“独宠”,不过我弟长大之后说,其实那个亲戚的眼神也让他不太舒服,应该是我妈独特的分配方式让我弟早早就明白了男女平等。
这件事让我发现,不怎么言语的我妈,会为我有这样一份抗争。我忽然对我妈有了点“同类”的感觉,或者,那是基于同性这种共同处境的一种“仗义”。
爱或许是应该,但“超爱”一定有默契
是的,之前我妈在我眼里,就是“我妈”,有时候,母女关系反而像一道墙,隔绝本可以亲近的两个人,彼此都觉得对方天然就应该在那里,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些和妈妈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大大小小的事,打破那种“应该”感,也让我们有了互相了解的可能。
或许好的亲情,也应该有一点友谊打底的。
再说回《苦尽柑来遇见你》,虽然光礼没能看到爱纯长大成人,但她对于女儿的托举在爱纯这里得到传承。
比起光礼,爱纯的命运有了显著改变,她也要把她女儿金明托举到更高处。她断然拒绝婆婆让金明做“海女”的期望,为了女儿打破女人不能上船的禁忌,她要让女儿成为可以掀桌子而不是收拾桌子的人。
这也让我想起和我妈有关的一件小事。有次,我小姨跟我说,她在我家时,听到一个邻居跟我妈说:“你应该让你女儿学着做点家务,她这样什么都不做,将来都嫁不掉。”我妈说:“我就是有意不让她做,我现在让她做,以后人家也会让她做。她不会做,人家要想跟她在一起,就得去做。”
这件事也让我心里起了很大的震荡。我妈并不是一个有反叛精神的人,她这辈子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从来没有想过掀桌子,她也没有教育过我“女性应当自立”这类话。
她从来不让我做家务,我一直以为是对我懒惰的无奈妥协,却没想过,她是要用这种方式,促成我的“掀桌子”。
《苦尽柑来遇见你》里,爱纯追问母亲有没有给老师送礼时,光礼不想谈这个话题,说:“可怜的应该是我,不是你。”一代代的母亲们想把属于女性的苦难都背负了,给女儿一个轻松的人生。
就是诸如此类的小事,让我和我妈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一种默契,对于女性命运不需要言说的共同认知。
我明白爱纯为什么这么想给妈妈买珍珠项链,因为作为女儿,我也想让妈妈获得更轻松的人生。
我也开始对我妈提一些建议,建议她好好打扮一下自己,跟她说,不要觉得你们这代女性就是应该被牺牲掉的一代。遇到朋友圈写得有趣的女性,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我也会把人家的微信推给我妈,我妈比我更喜欢给人点赞。
我还把杨本芬的《我本芬芳》寄给我妈看,推送关于女性的文章和影视剧给她,比如《出走的决心》。
我不是鼓励我妈出走,我爸这人吧虽然不如宽植完美,也还称得上差强人意,我只是想让我妈知道,女性可以,也应该为自己而活,她应该把当初独留给我的那份权限给她自己。
事实上我妈一旦打开自己,就是个生机勃勃的人。她迈入五十之后,她终于学着习惯把自己从生活中解绑出来,将家务外包,学开车学拍照,和我一块兴致勃勃地护肤化妆,学会给自己留出空间。
不知不觉,我和我妈就这样一步步走近,母爱是有成长性的,我们更多地相处与沟通,爱从时间中长出默契。
我们的关系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是母女又是闺蜜,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母女关系的复杂与成长性并非单纯的“爱”可以囊括,“超爱”,超越刻板印象中的那种爱,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关系,或许更贴近我们当下的心情。
做彼此的“宝藏”
如今我妈会从我的观念中获得一些新鲜的视角和生活灵感,而我也会重新发现妈妈的人生有着特别多的宝藏。
说实话,还是个小孩时的我还有着很多莫名其妙的羞耻心,觉得和妈妈喜欢一样的东西会不会算一种“老土”。
但这些年和妈妈的关系更近了,我天天扯着她去逛街玩耍,她会指着海报里女孩的发型,说她们当年就时兴这个,她还烫过同款;或是突然发现衣橱里那件几十年前她天天穿的旧夹克,跟当季新款最火的款式一模一样……
而且我才发现,虽然印象中妈妈总是很节俭,但她依旧尽可能地创造一处“生活自留地”。
小时候每天洗完澡我很爱趴在床上看妈妈在镜子前涂涂抹抹,现在我还能想起那种香香软软的气味,在拥抱这样亲密的距离扑进鼻腔里。
很多年后我才去问妈妈那时候用的是啥,她说:“玉兰油呀,就是你天天在百货大楼盯着人家的海报不肯走的牌子!”我那些零散的记忆突然被串联起来了。
那会儿家里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播到OLAY的广告我都不让我弟换台,因为那些霸屏一时的“玉兰油女孩”们实在太漂亮。
心里默默记下那些在广告里闪过的皮肤白里透红、清爽舒展的漂亮人儿——周迅、宋慧乔、张曼玉、袁咏仪、张韶涵、袁泉、林志玲……再回去翻她们的画报和碟片。
如今看来,OLAY的眼光顶好,选的每一个都是我们这代人心里的女神。
那些年霸屏的玉兰油广告女神Danielle Graham,是每次见到都被硬控十几
秒的程度。 之后还搭谢霆锋、冯德伦两大男神,演了出道后的唯一一部电影《异灵灵异》(2001)。如今
Danielle跟谢霆锋一样成了美食博主。
玉兰油在2012年品牌纪念活动时,还特意邀请Danielle拍摄了一组“十年特辑”。
与OLAY缘分匪浅的Maggie。至今我还会想起她作为代言人为OLAY拍摄的经典画面,肌肤细腻,姿态动人,每一寸婉转的眼神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着痕迹的美。
从此OLAY在我心里就留下了两层滤镜,一层来自妈妈,一层来自美。
但我一直不觉得OLAY是一个“妈妈品牌”,因为这些年OLAY我自己也是真没少买。
虽然我与妈妈是两代人,但我们的护肤启蒙点其实意外是相同的,我最开始知道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知道防晒要趁早,最开始接触到美白,一直到发现眼角起了细纹,要花心思抗老修护,梳妆台上都有OLAY的陪伴。
我妈更是OLAY的资深老用户,有时候我跟妈妈俩人开一罐大红瓶护肤,她就会扯一些老故事,跟我科普说在她们那个年代OLAY是最红最先锋的国民护肤“大品牌”,身边哪个小姑娘买了都是要特意拿出来炫耀一番的,要是关系好,还能蹭着涂几下……
所以就算是如今护肤概念一套又一套,始终在进化的OLAY也会是更让我放心的经典选择。
我想这些年我们的故事里一直有OLAY相伴,也让我们从时间里滋养出了共同的“默契”。
对于妈妈来说,OLAY 曾经是帮助她享受前沿科技的惊喜,而对于如今的我们,OLAY既是先锋也是经典。
所以今年的母亲节,我不打算用我自己的审美去揣测妈妈喜欢啥,而是要给她送一份我们共同的“默契”,把她超爱的OLAY,送给我超爱的妈妈。
虽然我平时很少把“超爱她”放在嘴边,但OLAY这份“呼之欲出”,像是腾空升起的巨大爱心,已经无需多言了,它已经不仅仅是护肤品,而是岁月的凝练。看到它就会想起很多和妈妈一起相处的时刻。
而且她最近老说自己老了皱纹多皮肤差,礼盒中一整套的OLAY大红瓶系列套装,从日常水乳到深度抗老必不可少的面霜,每一步都精准契合了她滋润抗老的需求。
我的妈妈一定看完就明白了,这也是我们之间的心照不宣的“默契”。
礼盒中的产品,也是我自己一直会摆在化妆台上的。
最近初夏降临,我已经悄悄换上紧致提拉与补水淡纹两不误的大红瓶水乳,它的肤感一如既往的清润,吸收很快,我妈对护肤品比我挑剔,特别是夏天最不爱黏腻,上次她用过我的就特别喜欢。
还有以前每次去OLAY的专柜妈妈都会带一支面霜,这些年看着它不断升级才成就了如今礼盒里的“超红瓶”面霜。
我俩都很爱这一款面霜的肤感,一抹即融,超级轻盈的肤感,却能够达到深层次的滋润且一点都不黏。坚持用上小半个月,皮肤会感觉紧紧的。
妈妈说她特别喜欢搭配刮痧按摩使用,这也是她这么多年的护肤习惯,我跟着她练习了几次,毫不意外地丝滑入坑了,如今一人一只刮痧板坐在床头聊聊天,也成了我俩的固定习惯。
我还会注意到,现在妈妈更喜欢穿着漂亮的衣服出门,也更爱拉着我旅行拍照,对美的需要与享受更多地流淌于我们的日常,这样的默契让我们都得到滋养,也让我与妈妈的关系似乎更深了一层。
或许,当下的你们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感受呢?在悠长岁月中你与妈妈拥有过怎样的默契故事?或是有过哪些动人的“超爱”瞬间,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吧!
推荐:热点||天后应援、儿子现身,谢霆锋演唱会引爆全网,流量如何进化成巨星?
上文:人物||亚裔脱口秀顶流“吉米啊”,背后的老上海家族往事
来源:蓝小姐和黄小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