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1,这部岛国育儿剧拍的太棒了!

棒子影视 韩剧 2025-05-06 14:40 1

摘要:尤其国产剧一定要拍女主被毒闺蜜加害,孩子爸爸出 轨,已婚有娃的人生状态说话风格是“清蠢可爱”。

日剧在拍主题故事上总是意外出精品~

尤其国产剧一定要拍女主被毒闺蜜加害,孩子爸爸出 轨,已婚有娃的人生状态说话风格是“清蠢可爱”。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截影)

包着家庭剧的皮套,却永远在现实故事里让男女主上演《小时代》。

剧里的人不管贫富都不用上班,每天就忙着谈恋爱。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截影)

今天推荐的这部日剧,色调清新,每个人都在认真育儿,可是依旧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

即使没有生孩子打算的单身人士,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对岸的家务事》

~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

01

爱女是一种人生议题

为了方便搞清这部剧的人物关系,本文根据人物性格将主角命名为小红书女、微博女、豆瓣哥来称呼。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活动中心,妈妈们可以带学前班幼儿来这里进行亲子活动,和「妈妈朋友」的社交。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红书女是新来的,她抱着孩子想要认识朋友,微博姐优先给她示好。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可是在她无意识说出自己是家庭主妇后,又上班又带娃的微博女就对她产生鄙夷。

甚至背后说红书女坏话,被当场听到,场面相当尴尬。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更尴尬的还在后面,两个人才在活动中心有了不愉快,回来就在家门口相遇,二人是好邻居,家就在隔壁。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日剧拍的直击人性。

前两集就拉出了,家庭主妇和职场女性之间的矛盾。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如果说红书女对微博女一人带俩娃不计前嫌,主动帮助的行为。

是一种「爱女」精神。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那么微博女虽然在理性的角度表示感谢。

却在私下被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下,心里“蛐蛐”家庭主妇就是时间多啊,所以带孩子比自己好,并不是不知感恩。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相反我认为这是女性对“育儿是一种母职惩罚”的思考。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这段剧情设计反映了职场女性VS家庭主妇,双方互相羡慕,互相嫉妒。

颇有一种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去。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是人生发展中存在太多十字路口,女性在社会上,不管是扮演娇妻,还是贤妻都逃不过外界的压力。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微博女“骂”别人,其实是在“骂”自己宣泄情绪。

女性有着主体的欲望,说明还在正常的思考。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所以两位女性,不同的人生经历产生的价值观略有碰撞,但是在天台的一段夜话,也只是用来缓和邻里关系。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红书女每天心烦作为全职妈妈找不到成年人说话。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微博女对家庭琐事的崩溃,经过一天一夜,第二天仍旧是在职场全力以赴。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红书女对待周遭的共情力,让人觉得像天使,内核很稳。

微博女又上班又带娃的能力,也是让她显得格外有魅力。

两位选择不同的女性,一位带着孩子岁月静好看绣球花,另一位电动车载着两个孩子朝气蓬勃的走上坡路。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这个镜头温和,也富有冲击力。

不仅是妈妈们不同的选择,下一代也会因为妈妈们的选择,而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母亲是伟大的,而「爱女」会成为每个女性需要花费很久思考的人生议题。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02

讨论爸爸育儿的背后到底在讨论什么?

「丧偶式育儿」是前几年的热门话题,当时社会上一起“北大杀母案”让许多人对控制欲强的、和丈夫出现感情问题,于是自强自立的中国式母亲遭受许多争议。

有人骂慈母多败儿,也有人骂母亲关心孩子做错了什么?

那个北大高材生不也心安理得的接受母亲的照顾吗?

难道杀母还有道理了?

这时候,专家们就提出,孩子的成长中不能只有一方,停止「丧偶式育儿」。

《对岸家务事》这部剧里没有明说,可是暗示了,「丧偶式育儿」是多数家庭的无可奈何。

因为经济压力导致,而非所谓的男女对立。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于是本剧里的带娃爸爸出场,一个有着两年育儿假的公务员先生,我称呼他为豆瓣哥。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豆瓣哥家里,也是一方休息下来带孩子。

很明显豆瓣哥就属于社会里的高质量男性,公务员,长得帅,有思想和审美,在育儿上很认真。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所以豆瓣哥找了一个高质量女性,他经常和妻子打视频电话。

(《对岸的家务事》截影)

妻子不是微博女那样在公司做职员那么简单。

她气质满分不说,精神内核也是向下兼容自己的丈夫。

剧里从豆瓣哥的房子装修,随便请客邻居海洋馆门票都暗示了豆瓣哥家里起码是中产。

可是中产家里同样也是,夫妻两个,谁赚得多,谁就在外面,另一个在家带孩子。

「爸爸育儿」想要不只是口号。

育儿难题并非每个个体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

像剧里豆瓣哥公务员的两年育儿假,能不能越来越普及呢?

这个社会是否可以为了育儿做到更多给普通家庭的育儿补贴、社会福利呢?

我们国家目前能普及的:

女性的生育津贴、儿童疫苗纳入医保,收取低廉的价格、每个小区里物业会做一个儿童活动中心、学校开始把爸爸陪同的亲子活动规定出来、整个社会也开始舆论导向爸爸育儿。

以上是好的声音,不好的声音,也有展现不良的爸爸形象。

诸如利用幼师赛道擦边,一群爸爸在评论区发布不雅评论。

还有把家长会当作不道德社交场合,这类PDF瓜一出,让整个社会对爸爸育儿难以建立信心。

03

救赎,日剧永恒的命题

网上有句话,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谁不是在成长呢?

这部剧里豆瓣哥有自己的心魔,他的妈妈是很高压的家庭主妇,通过对话,知道豆瓣哥的伴侣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他话里话外都在嫌弃家庭主妇。

在红书女身上,看到了红书女教育的孩子,很勇敢。

他在海洋馆看到自己孩子摔倒不扶,心魔上身。

怼红书女,独立教育就是为了自己女儿长大以后不会成为红书女这样的家庭主妇。

在他失言的时候,红书女的孩子,那么小的宝宝,小小一只已经有了「友情」的概念,她站出来保护她的好朋友。

这个镜头太触动了,有点眼眶湿润。

对豆瓣哥来说,幼童下意识的行为给他上了一课。

有童年阴影的他,长大后很优秀,体面的职业身份,优秀富裕的伴侣。

这两者都代表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可是他不安的内心深处,缺少的就是童年里没有人保护的自己。

还有因为病态母亲,导致他作为男人,事业爱情俱佳,却唯独缺少了那份骨子里的勇气。

在单位他是媚上,媚权,崇拜权威,身为公务员对民众的困苦不是怜惜,是嫌弃。

在家育儿,其实他并不甘心,所以才会对着红书女咄咄逼人,被自愿在家育儿是他媚钱。

他的金钱论甚至影响了红书女,让她开始担心自己丈夫一个人上班是不是导致可支配的钱太少了,自己家庭主妇是累赘。

好在红书女一家代表的是平凡但有爱的家庭,红书女的丈夫在店里会帮助被客人骚扰的女同事。

并且点出,有妻子当家庭主妇自己才可以全力工作,所以自己的工资当然也有妻子的一半。

而微博女的家庭,能一边上班一边带娃的女人,工作能力是一定比同职位的男同事强的。

毕竟这些女人,生产完就以最快速度回到岗位,带着孩子还要和男同事争一争升职。

如果她也有另一半支持的条件,能在职场得到的利益可想而知。

那么编剧给她的拷问,是,在事业上回归初心了吗?

这段剧情安排同样很妙。

日本公司上线了顶替制度,让未婚的职员给已婚有娃的同事顶班。

最开始,同事们面对因为带娃需要请假的微博女只是侧目,但不拒绝。

这个制度时间一长,大家有了冲突。

微博女最开始先入为主的认为未婚的请假就是去旅游,打电动了。

难道不是自己孩子生病请假理由更正义,更充分吗?

微博女被红书女的言行影响,她平和下来,决定再艰难也要奋斗职场,就多努力呗。

调整好状态的她,也开始有同理心。

她才知道原来因为顶替制度和她爆发冲突的男同事,坚持休假是也有重要的事情。

男同事说,对单身的他来说,狗就是他的家人,他的狗生重病,他很着急。

男同事先一步已经想通了,站在大众角度狗只是宠物,当然是微博女的孩子生病了更重要。

他不说出来是不想道德绑架,更何况,微博女为了项目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

此时此刻,蓝色百叶窗被阳光照进来,就像是一片大海。

原来,公司每个人表面看起来面目模糊,全是职场牛马,内里就像是一片大海,海面上和海面下都藏着未知。

微博女在这件事上「修心」 了。

也许换个开阔的角度进行历练,她才能有朝一日升职,做上管理层,更有格局的让公司的员工绩效更上一层楼。

三个家庭的故事,豆瓣男和微博女的人生上升空间相对大。

红书女的三口之家应该是最平稳的,平稳也意味着上升空间有限。

也对应了身为公务员的豆瓣男对社会的理解,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做着服务业工作。

没有终身雇佣的保障,这样的家庭经济压力很大。

很难有出头日不说,还属于“拖累”政 府扶持育儿政策的低收入家庭。

不过红书女一家,却是让观众最喜欢的一家,明明最低收入的一家,家里的阳光明媚都是因为妈妈。

她是一个英雄妈妈,最棒的妈妈,有家务魔法的妈妈。

剧中多次出现的绣球花,花语是:

无尽夏

最后谨以莎士比亚的诗歌送给大家,预祝大家在养育孩子之前也要养育好自己。

“我怎么能够将你比作夏天?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狂风把五月的花蕾摇撼。......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谢,你的美艳亦不会遭到损失。......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赐予你生命。

图源于网络

Eff / 作者

来源:分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