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私生子的金敏喜,危险又迷人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4-18 12:53 2

摘要:前两天金敏喜又喜提热搜,话题是因为生子—“私生子”,她的另一半洪尚秀还未离婚(尽管洪尚秀多次尝试离婚,但韩国法律规定:婚姻过错方无权单方面提出离婚,因此妻子持续拒绝离婚,使得洪尚秀在法律上仍为已婚状态)。2025年1月金敏喜怀孕消息曝光后,洪尚秀妻子在电话采访

甜若砒霜,食之如糖。

前两天金敏喜又喜提热搜,话题是因为生子—“私生子”,她的另一半洪尚秀还未离婚(尽管洪尚秀多次尝试离婚,但韩国法律规定:婚姻过错方无权单方面提出离婚,因此妻子持续拒绝离婚,使得洪尚秀在法律上仍为已婚状态)。2025年1月金敏喜怀孕消息曝光后,洪尚秀妻子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完全不知情”。

她的快乐,是一位女性的痛苦,而两位痛苦的根源来源于同一男性。

洪尚秀与妻子于1985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其妻子曾放弃名校建筑系学业,全力支持洪尚秀的导演事业,并在家庭中承担了主要责任,包括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长达四年直至其去世。想想《知否》里康姨父每次想要休了“康姨妈”都会说:要不是你为我父母守孝三年,我早休了你。伺候病人,其中辛劳自知,并且是儿媳。

2015年,洪尚秀与演员金敏喜因合作电影《这时对,那时错》相识并发展为婚外情,两人年龄相差22岁,甚至比男方的女儿还大几岁。

2016年,洪尚秀首次向妻子提出离婚调解申请,但妻子拒绝接收文件,导致离婚程序停滞。韩国娱乐新闻沸腾时,金敏喜却公开回应洪尚秀妻子:“为何不看好你的丈夫?”。

金敏喜对这段关系的态度近乎“坦荡”。她在柏林电影节领奖时公开示爱洪尚秀:“我以你为荣,我爱你”。这种不加掩饰的姿态,与东亚文化中女性对“第三者”身份的羞耻感形成强烈反差。带入原配,感到不值;带入金敏喜,又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敢和无畏、不羁。

她因此遭广告商解约及韩国公众抵制,成了韩国“最强小三儿”的代表,走到哪里都是谩骂声。而洪尚秀因妻子不愿意离婚被曝中断女儿留学费用,将资金用于支付金敏喜因丑闻产生的违约金。

荣格说:若父亲对家庭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则将对妻子的爱(“屋”)延伸至子女(“乌”)。男人不爱这个女人,大概也不会爱这个女人生的孩子。

既然谈到她就躲不开她著名的“前男友们”,年轻女性称为其“女神”、“男神收割机”。而她据说在一次综艺节目中,也许是为了制造节目效果,金敏喜曾半开玩笑地说:"我想要的男人都会爱上我!"

2003-2006年,金敏喜曾与李政宰在一起,李政宰曾因为金敏喜与相恋八年的女朋友分手。而现在李政宰的现女友是三星老板前老板娘,现大象集团的老板。

2008-2010,与小鲜肉李洙赫,男方比女方小六岁。

偶尔小鲜肉吃多了,也觉得还是势均力敌比较好。

但最跌眼睛的还是选了大22岁的洪尚秀,图他帅,还是图他钱,还是图他不洗澡?对于金敏喜,我相信她是爱上了爱情本身,看到了这个男人不一样的一面。

也或许如心理学中的“禁果效应”来解释金敏喜的选择:越是禁忌的关系,越会激发她的挑战欲望。

荣格说:我们爱上一个人其实爱上他身上的自己。金敏喜或许找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一晃也在一起十年了。

而我们很多人喜欢上是因为一部同性剧《小姐》。甚至因为这部剧被掰弯。剧中她以“钓系美人”气质颠覆传统性感定义——湿漉漉的眼神与淡漠的神情形成矛盾张力,既纯真又危险。而现实中,她本人也素颜出镜、衣着简约、拒绝社交媒体互动。又与名利场上的演员职业产生反差,神秘,危险又被吸引。

在世上那么多女孩中,偏偏送给我淑姬。

朴赞郁导演作品,2016年5月14日戛纳电影节上映。第37届韩国青龙奖最佳女主角金敏喜,最佳新人女演员金泰梨。

这部剧一部关于爱情的影片,更是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对女性自由的呼唤。

“我搂住她,她把脸贴在我的胸口上,眼泪从她的眼睛里流下来;我吻她的脸、肩膀、沾着泪痕的手,啊,我跟她是多么不幸啊!我对她说穿,我爱她。我心里怀着燃烧般的痛苦明白过来:所有那些妨碍我们相爱的东西是多么不必要,多么渺小,多么虚妄啊。我这才明白过来:如果人在恋爱,那么他就应当根据一种比世俗意义上的幸福或不幸、罪过或美德更高、更重要的东西来考虑这种爱情,否则就干脆什么也不考虑。”--契诃夫《关于爱情》

她美吗?她不是常态化的美女,但是我们都在这个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也因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这个演员,她更擅长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复杂性,再配上她人畜无害的脸,矛盾性里大家被带入情景。

她的孤独仿佛能透过屏幕传递出来,她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徘徊,海风拂过她的发丝,海浪拍打着她的双脚,从她的眼神中能感受到深深的迷茫,而我们每个人都恰如她的现状。

人生中,其实孤独才是常态,而她让孤独更具象化,动态化。

两人合作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与戏内外的重叠,使金敏喜逐渐将角色特质内化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她在现实中表现出的钝感力,恰如电影中角色对世俗评判的漠视——两者共同构成一种“自我预言”式的心理强化机制。

不是原配,作为女性,还是很欣赏她。

爱与恨,做的都是自己,不在乎被人的看法,敢与世界为敌。

一方面她是自私,但另一面,谁又不想一生自私的为自己而活一次,毕竟一辈子就短短几十年。

来源:环球人文历史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