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逃避!”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8 10:04 1

摘要:作为继承了宫崎骏、富野由悠季、押井守等战后动画大师关怀的现代文学动画,多年来它不只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时代的象征。

今年,是《新世纪福音战士》诞生的30周年,这部动画从1995年的电视动画/漫画连载开始,直到2021年以剧场版的形式完结。

作为继承了宫崎骏、富野由悠季、押井守等战后动画大师关怀的现代文学动画,多年来它不只是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时代的象征。

一部成为学者研究课题的动画片

1995年10月4日,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东京电视台下午6点半的动画时段首次播出。

1995年动画版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海报

这部26集的动画由日本动画导演庵野秀明编剧并执导。在此之前,他曾参与过《超时空要塞》、《风之谷》、《蓝宝石之谜》(中译《海底两万里》)等动画的制作。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故事背景是2015年,世界正经历着从“第二次冲击”(由南极冰雪融化引发的全球危机)中恢复的时代,一位“使徒”突然袭击了日本箱根正在建设中的计划城市“第三新东京市”。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尚不清楚,但他们以各种形式和特殊能力向人类发起挑战。

人类对抗这些神秘敌人的唯一手段,就是巨大泛人形决战兵器“Evangelion”(下文简称EVA)。14岁的少年碇真嗣等三名少男少女被联合国直属特别机构NERV选中,担任EVA的驾驶员。

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战斗拉开了帷幕。“使徒”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少年少女们和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

导演庵野秀明的背影(上图)《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中的场景(下图)

在此后20多年里发布的《新世纪福音战士》旧剧场版和新剧场版中,也都以上述TV动画版的世界观为主,重新构建了故事线。

1997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死与新生》海报(左)

1997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Air/真心为你》海报(右)

2012年的《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海报(左)

2021年的《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海报(右)

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刚上映时,收视率只有7.1%,从后半部分开始,人们开始频繁讨论剧情,在最后两集播出后,日本国内公众和评论界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评价,并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

甚至因为其片中大量使用与生物学、心理学和宗教相关的专业术语,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

导演庵野秀明在纪录片《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中说道

很多中国观众对《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了解,是从小时候电视上播放的《新世纪天鹰战士》(一译《2000天鹰战士》)开始。

2000年,深圳电视台引进了1995年版本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译制配音及删改部分内容后,以《新世纪天鹰战士》的片名在部分地方电视台播出。原本的主题曲《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也有了中文版《勇敢的少年》。

希望「碇真嗣」都不要封闭自我”

导演庵野秀明有一句“名言”——“《新世纪福音战士》如此受欢迎真的很奇怪,里面的每个角色都「病得很厉害」”,而该片的人物设计师贞本义行在美国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原本觉得只有日本人才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但当它在许多国家流行起来,并得到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认同时,意味着全世界都有同样的「心理疾病」,这不是一件应该感到高兴的事。”(笑)

少年真嗣肩负着打败试图摧毁他的世界的巨型恶魔的重任,庵野秀明也在制作《EVA》的过程中,试图打败「自己的恶魔」。对于片中所有“适格者”(指EVA的主要驾驶员们)都是14岁的原因,庵野秀明解释道:因为这是个“孩子以上,大人未满”的年纪。能靠自己一个人活下去,也能依赖他人而活。因此他认为这个“在精神上有独立可能”的年龄,很适合这部作品的主题。制作人物设定期间,贞本义行看了一档NHK的电视节目《脑与心》,了解到情侣之间、亲子之间的牵绊与大脑中的A10神经有关。突然灵感迸发并把他的剧情构想告诉了庵野:“已去世的母亲存在于机器人之中,通过孩子与母亲在精神/心理上的纽带来操纵机器人。而且由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导致亲子关系也很紧张,操纵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一从科学观点出发的思路,加上“孩子以上,大人未满”的年纪,贞本义行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是利用爱的力量来操纵这些超级武器。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性格和心理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被讨论最多的部分。“从中找到了自己过往的影子”也是全世界共有的观后感受。

“对任何事都感到冷漠,提不起干劲,明明没胆子自杀却又希望能自杀,对自己不在乎......我一开始就打算设计出给人这种轻浮感觉的角色。”

根据评论网站IGN的说法,庵野秀明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时曾经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他将自己的情感和绝望都倾注到了碇真嗣这个人物身上。

随着动画中情节发展,真嗣虽然是传统意义上「拯救了世界」的人,但他也让很多人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是因此,庵野秀明希望通过作品的不断更新,“一步步地引导作品和现实社会中的「碇真嗣」们不要再封闭自我”。

在剧情最初的设定里,明日香是作为男生们的“偶像”来设计的,对真嗣来说,明日香是「向往的异性」的象征。同时在电视动画的前6集里,整体的氛围都很沉闷,明日香身穿黄色裙子和红色皮鞋的初次登场,带来了轻松活泼的观感。

明日香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对后世动画创作影响极大的一个角色。她是EVA二号机的驾驶员,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个性活泼好强、富有行动力的女孩,随着剧情发展,她的自尊心逐渐崩溃,内心脆弱的一面被呈现出来。

幼年时她曾目睹精神失常的母亲自杀,因而造成她只能借由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优秀,而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

《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大人们”也多少有着过往阴影的残留。

种种心理和情绪的渲染,都让《新世纪福音战士》不只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如果年少时曾经“看不懂”剧情,多年后再看或许会有新的感触。

“不要逃避!”

《新世纪福音战士》上映的1995年,是日本“平成”年号的开端,“失去的30年”的末尾。

年初发生的阪神·淡路大地震,让30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最后统计的死亡人数超过6400人。给多个区县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影响,许多参与救灾的志愿者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重建」不只是建筑和道路,人们的心灵也需要「重建」。在地震中倒塌的阪神高速神戶线。图片/朝日新闻1995年动画版中的“第三新东京市”城市场景

两个月后,“奥姆真理教”成员在东京地铁中的三条线路释放沙林神经毒剂,造成13人死亡,超过5000人受伤的惨剧。许多人因此留下后遗症,甚至是终身残疾。

接连两件社会、自然的灾害悲剧,让当时的日本社会充满绝望和恐慌。

作家村上春树曾在《地下》中写道:1995年1月和3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与东京地铁沙林事件,是日本战后划时代的,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两大悲剧。“是即使说‘日本人的意识状态因此而前后截然不同’也不为过的重大事件。”

1989年,夜晚在银座排队等候出租车的景象十分常见。图片/朝日新闻GLOBAL

1989年1月,新潟县汤泽町的滑雪场旁,度假公寓林立。图片/朝日新闻GLOBAL

“泡沫经济”的日语为“バブル景気”,以GDP计算,一般指1985年至1995年期间,日元升值带来的低利率政策形成的经济泡沫,“以虚假的经济泡沫去粉饰经济增长的数据”,那段时间日本的土地价格持续上涨,以大手大脚花钱而闻名的地产开发商被称为“泡沫绅士”。

也是在这一年,“社会空心化”这个词开始出现在日本媒体中,随着社会中工作机会的减少,后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年轻人开始有“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达成了目标,但我没有发光” 的感觉。

“虽然考上了顶尖大学,但除了父母没有人关注我。我以为通过接受精英教育,我的‘社会价值’就会得到认可,但事实并非如此。”

性格脆弱、自我逃避的碇真嗣正是这代年轻人的心灵写照,他经常戴着耳机,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漠不关心的形象,跨国界地展现出年轻一代的郁闷。同时他在早期的剧情中,被迫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承受着社会压力的现代人如出一辙。

在动画末尾,真嗣最终接受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对他人的善意露出笑容。社会学者桥本努认为这正是自由主义的基础,是日本社会发展的象征。

而在冷酷沉默、面无表情的角色绫波丽出现时,正是日本国民陷入泡沫经济崩溃后信心大减、陷入低谷之时。人们对身负伤痕的绫波丽依旧坚强地驾驶EVA与使徒决斗的剧情感到同情,这种同情只存在于当时的时代,也是将无意识的信仰投射到具体化的现代偶像上的举动。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末尾,长大成人的真嗣(下图左)选择接受同伴真希波的邀约,去找其他的朋友们。与此同时,就如前文庵野秀明所说,在后续剧场版中,碇真嗣对于人际关系的尝试和态度转变也是在向同样遭遇人生挫折、处于精神容易扭曲时期的年轻人呼吁:“不要逃避!”。无论生活如何,只能面对现实然后接受它。这些存在于14岁少年少女身上的「问题」,让许多年轻人,以及有着相似童年,无法完全成长的成年人,都和他们产生了共鸣。千禧年初,《新世纪福音战士》通过欧美的娱乐公司扩散到了更多国家,一直到现在,它都在世界各国拥有不同年龄段的粉丝。同时对于后世其他动画、漫画中世界观和人物形象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评论家前岛胜将《新世纪福音战士》作为日本动画界「世界系」作品的起源,其最初定义包括在片中有强烈的独白、内省、自我意识的描写等特征,主人公碇真嗣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描写也影响了后来的《少女革命》(1997)和《玲音》(1998)等作品。

2012年,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在《读卖新闻》的采访中,承认他有受到庵野秀明作品风格的影响,尤其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最后几集。他从中了解到了“动画不是只有那些夸张的动作戏,有时候是关于言语,甚至于不需要言语。”

《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美学影响

30年来,《新世纪福音战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内容和商品产业。仅仅在日本,靠此IP衍生品获得的收入就高达数亿美元。

《新世纪福音战士》30周年的官网设计初号机标志性的紫绿配色日本作曲家鹭巢诗郎为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及后续的四部新剧场版创作了背景音乐,战斗场景用的是铜管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雄壮乐曲,真嗣在美里家中的生活场景是有节奏感的乐队音乐,而到了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用的是钢琴独奏。

“对于电视动画来说,音乐必须成为一种标记(icon)。因为电视动画每周都播出,所以每当出现某类场景的时候,就必须要响起相应的音乐。电视动画是反复播出的,这一点和电影相当不同,所以音乐的起承转合和抑扬顿挫就比较重要。”鹭巢诗郎说道。

高桥洋子演唱了电视动画版《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片头曲《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片尾曲则改编自经典歌曲《Fly me to the moon》。

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音乐时,鹭巢诗郎和同事们为导演庵野秀明准备了不同的音乐选项,由他自己来判断某一段音乐更适合什么场景。

“其实《新世纪福音战士》音乐上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庵野秀明。因为是他挑出了那些音乐——是他让我做出了那些音乐。如果说我也有点功劳的话,那我的功劳就是给他制作了很多音乐而已。”

伴随着Windows 95的发布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一些名词,也在之后的网络文化中进化出了不同的含义。

譬如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同步率越高代表驾驶员对EVA机体的控制越好,这里的“同步率”在早期的视频网站中常被用来描述画面与背景音乐的契合程度。当视频里出现两个或多个人的动作完全同步的情况时,也会有观众发出“同步率100%”“同步率400%”的弹幕。

“暴走”原本是形容EVA机体因为某些原因失去控制,情绪大范围波动,从而导致的近乎于野兽一样狂暴的行为。后来被引申为“疯狂状态”的代称,也被用在“暴走族”等次文化的语境中。

字体是构成如今“EVA美学”的重要部分。这种有着粗犷书法风格的字体名叫Matisse-EB,是字体制作Fontworks于1992年发布的“Matisse”系列字体中的一员。在当时,桌面出版(DTP)正流行,Matisse字体被许多设计师以及印刷公司、制版公司和输出中心采买,用作印刷字体。

《新世纪福音战士》使用至今的Matisse-EB字体

在此之后不久,正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的GAINAX公司也引入了基于Mac的DTP环境来内部制作其游戏软件包和手册。当时,庵野秀明认为“文字”是一部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他在这些DTP提供的字体中没有找到满意的字体,于是决定自己在字体库中挑选一种。

庵野秀明选中了Matisse-EB字体,用在《新世纪福音战士》片头和片尾的字幕及一些内容画面中,这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字体被粉丝们称为“Eva Font”,至今还一直被用在与动画相关的周边商品上。

继《宇宙战舰大和号》和《机动战士高达》之后,《新世纪福音战士》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掀起的潮流被称为“第三次动漫热潮”,引发了大量针对青少年和成年观众的动画的制作。

2021年,在《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的结尾,庵野秀明给了几位主人公圆满的胜利结局,游戏公司“TYPE-MOON”的社长武内崇表示,相比于1995年电视动画版的“恭喜你”,这个结局更加引人遐思,也让观众们带着故事在现实中生活下去,为日常带来力量。

30年后的日本年轻人或许已经难以体会少年碇真嗣在1995年的心理,不过在全世界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粉丝们心目中,对于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于人类本性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因为时代改变而退却。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中,真嗣的父亲碇源堂这样说到文字编辑:李大猫 图片编辑:Yidan

运营:小石 监制:Algae

⚪⚪

来源:Len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