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前男友、现经纪公司老板金秀贤与其签订“奴隶合同”,对她进行无休止的压榨,这让本就患有抑郁症的金赛纶状况不断恶化,最终走向了死亡。网友们对这位童星出道的演技派演员的离去无比痛心。
最近,25岁韩国女星金赛纶自杀的消息持续发酵。
她的前男友、现经纪公司老板金秀贤与其签订“奴隶合同”,对她进行无休止的压榨,这让本就患有抑郁症的金赛纶状况不断恶化,最终走向了死亡。网友们对这位童星出道的演技派演员的离去无比痛心。
而在60年代的香港,也有一位著名童星和金赛纶一样有着悲惨的经历。
她刚出生就被母亲抛弃,5岁开始不仅要拍戏养家,还要替父还债;16岁时从生母口中得知,一直压榨她的父亲并非生父,导致她精神崩溃。
婚后,她所托非人,经历了比童年更惨的遭遇,丈夫赌博出轨,逼迫她拍戏赚钱还巨额赌债;
离婚时,她被迫在协议书上写下“曾有精神病史”,因此痛失儿子的抚养权,导致陷入重度抑郁。她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所幸最后走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
她就是香港著名影星冯宝宝,香港人心中无法超越的“天才童星”。
她拍摄超过200部影视作品,获得过很多重量级奖项。当年,不管是正剧、喜剧,还是歌舞剧、古装剧,冯宝宝都能轻松演绎。
5岁时,冯宝宝就参与出演了大制作犯罪电影《毒丈夫》。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丈夫孟俊明为娶富家女而设计杀害妻子孙碧君的故事,冯宝宝则在影片中扮演他们的女儿孟玲玲。
导演吴回惊讶地发现冯宝宝平时乖巧怕羞,但演戏时却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在剧中,当孟玲玲得知“父亲”不可告人的秘密时,冯宝宝会用懵懂的眼神和天真的语调来掩饰;而在面对“父亲”威胁“母亲”时,她又会眼神坚定地和“父亲”大声对峙,然后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脖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且在拍摄过程中,冯宝宝几乎不会出现NG的情况。
吴回和冯宝宝的父亲冯峰打趣道:“看来我要捧出一个天才童星了!”
没想到他竟一语成真。电影上映后,洋娃娃般的冯宝宝成为了观众的焦点,“这么小,居然演得这么好”。这让年仅5岁的冯宝宝在香港有了一定知名度。
在电影《乌龙王》中,冯宝宝饰演穷苦人家的孩子——宝宝,影片讲述了“宝宝七戏乌龙王”的故事,冯宝宝的戏份占到80%,但每一场戏她都能出色完成。
冯宝宝总能自然不做作地快速切换多种情绪,让在场所有人齐声鼓掌。
其中一场戏中,宝宝费力地把刚刚洗好的衣服晾出,就被正在开车的恶霸乌龙王经过,衣服上都是被溅的泥水,她气不过,上前理论“有个车了不起啊”,结果被乌龙王的妻子狠狠欺负。
她委屈地撇嘴想哭,却又不甘心就这么算了,只见她眼珠滴溜溜一转,想出用钉子扎破汽车轮胎的损招后,立刻眉开眼笑。
随着电影票房大卖,冯宝宝成了家喻户晓的小童星。因为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和天真无邪的笑容,冯宝宝还被媒体誉为“香港的秀兰·邓波儿”。
据说,那时的准妈妈们会把观看冯宝宝的电影作为胎教,希望自己也能生一个如此完美的宝宝。
冯宝宝不仅扮演小女孩的角色大获成功,而且反串男角也十分受欢迎。
她在电影《哪吒闹东海》中反串哪吒时,导演罗炽不仅希望冯宝宝能演绎出哪吒在面对东海龙王的残暴统治时,不畏强权、挺身而战的勇敢精神,而且还要求她准确演唱影片中融入的粤剧唱段。
对于如此大的挑战,冯宝宝丝毫没有退缩,为了演好这个人物,她反复研读剧本,刻苦练习武术和粤剧。
最终,冯宝宝以其精湛的演技、灵动有力的武打动作和激昂的唱腔,将这一英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毫无疑问,这部作品再一次掀起了观影热潮,冯宝宝饰演的哪吒成了观众心中最喜爱的少年英雄。外界的呼声之高,让冯宝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反串之王。
提起冯宝宝,连一向毒舌的王晶都啧啧称赞,“冯宝宝是香港电影史上唯一一个有卖座能力的童星,即使在不能演小孩子的十三到十六岁这几年,她也能靠反串演《哪吒》《飞侠小白龙》等片大受欢迎”。
成年后,冯宝宝又凭借出演古装剧再次登上事业高峰。她在《武则天》中扮演一代女王武则天。
她把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演绎得鲜活立体,从少女时的娇羞,到发配尼姑庵时的落寞,从报复时的狠辣,到成为女王后的威严,冯宝宝精准地刻画出武则天在每一个阶段该有的形象和性情。
这部剧被奉为当年的经典之作,冯宝宝也因此开启了她的古装剧生涯。她先后出演了《西施》《杨贵妃》《秦始皇》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唐朝宠妃杨贵妃、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新京报曾给予冯宝宝超高的评价:冯宝宝是注定为古装戏而生的演员,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浑然天成的古典气质,远非他人矫揉造作可以模仿。
当年,出道不久的刘嘉玲请教冯宝宝,如何去揣摩每一个角色。
冯宝宝无奈地说:“我没有去揣摩角色,演戏对我来说就像吃饭,你吃饭的时候自然会拿起碗、拿筷子。我不是去演,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在我还没有懂人性的时候,还不太明白对白意思的时候,就已经要担任很多不同的角色了,我没有时间思考。”
那些年,冯宝宝凭着精湛的演技多次获得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的奖项和提名。美国旧金山市市长为表彰冯宝宝为电影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将6月3日命名为“冯宝宝日”。
2014年,60岁的冯宝宝在电影《妈咪侠》中饰演妈咪阿爱,因为有她的倾情演出,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十一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年妈妈阿爱,既要替父养家,又要替夫还债,还要维系与儿子的感情,她从绝望崩溃到勇敢面对,最后咬紧牙关,挽救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的故事。
而这,也正是冯宝宝真实的人生写照。
1954年10月,冯宝宝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演艺之家,父亲冯峰是有名的粤剧名伶,曾发掘了功夫巨星李小龙;母亲陈惠瑜是影视剧演员。
冯宝宝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便抛弃她离开了家。风流的冯峰先后又娶了两任妻子,共有11个孩子,排行老五的冯宝宝从小跟着后妈长大。
冯宝宝两岁半时,家人带她去片场玩,偶然下,冯宝宝有了第一次出镜机会。
导演对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的冯宝宝印象深刻,之后多次邀请她到影片中客串。在年幼的冯宝宝眼中,演戏就像过家家,偶尔去片场“做游戏”很好玩。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她三岁那年,父亲冯峰不幸毁容,无法再靠演戏赚钱养家,他把目光转向了颇有表演天赋的冯宝宝,他决定成为女儿的经纪人,把她往童星方向培养。
1959年,5岁的冯宝宝取代导演不听话的女儿,出演了电影《毒丈夫》后一举成名,正式开始了童星生涯。
冯宝宝洋娃娃般的外貌和毫不做作的演技,引起了众多片商和导演的关注,她戏约不断,每日片酬也从最初的10元港币上涨到了2000元,让当年很多明星望尘莫及。
就这样,年仅5岁的冯宝宝成了家中最早工作的孩子,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更糟糕的是,她还要为欠下巨额赌债的冯峰填窟窿。
可冯峰从未心疼过女儿,为了让冯宝宝接演更多的影视剧,他还创办了“宝峰制片公司”,冯宝宝是公司唯一的艺人。他对剧本也从不筛选,只要能赚钱便一概接下,片酬所得则悉数落入他的口袋。
在6-9岁的短短三年里,冯宝宝一共出演了140部电影,1年的片酬可以买12套房,她成了中国影史上最小纳税人。银行总经理感慨,“我印钞票的速度都没有冯宝宝赚钱的速度快”。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冯宝宝提出想去读书,冯峰自然不肯,他想让冯宝宝趁着外表天真可爱时多拍些戏,于是他每次都哄冯宝宝“拍完这部片子再说”,一哄就是十余年,冯宝宝始终没能走进学校学习。
童年时期的冯宝宝没有校园生活,也没有时间和兄弟姐妹们玩耍,她的世界里只有拍戏,“摄影棚里没有白天晚上之分,仿佛打了灯就有魔法似的。那盏灯很大、很热,真像是另一个世界。我以为人生就是如此”。
但在冯宝宝的童年里,也曾有过短暂的幸福。在她7岁那年结识了著名影星林黛,并认作谊母(两广一带对干妈的称呼)。
林黛将冯宝宝视如己出,她带着冯宝宝去做衣服,教她日常礼仪,还请北平的老师教她说普通话,她们约定要一起拍一部国语电影。这让冯宝宝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母爱和温情,而她也早已把林黛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可命运总爱开玩笑。未等她们实现拍电影的约定,1964年,年仅30岁的林黛就因严重的抑郁症自杀了,这让冯宝宝失去了生活中仅有的感情依靠。
10岁的冯宝宝在葬礼上哭得凄惨绝望,她紧闭双眼,眼泪还是决堤般涌出:“妈妈,你走了,我一个人该怎么办?”
自那以后,冯宝宝变得沉默寡言,常常在片场痴立落泪。为排解压抑的情绪,冯宝宝还曾写过一篇散文《我是我》,来后她的好友黄霑将它改成了歌曲《问我》,传唱至今。
但不管她的精神状态有多糟糕,冯峰都没有让她停止拍戏。
1965年,11岁的冯宝宝带着和林黛的约定,出演了第一部国语电影《孤儿流浪记》,她演绎的小孤儿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业内外人士纷纷夸赞冯宝宝精湛的演技,可只有她清楚自己是真心流露。
随着年龄渐长,冯宝宝开始担心自己不可爱了就会失业无法养家。她焦虑不安,导致晚上无法入睡。后妈为了确保她第二天能正常工作,就带她去打针,“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针,但打了我就睡着了”。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在其他童星都遇到年龄增长而失去演戏机会时,冯宝宝却另辟蹊径,以反串男角开创出一番新天地。
她继续不分昼夜地拍戏,在之后的5年里,冯宝宝陆续拍出了《哪吒闹东海》《飞侠小白龙》等近60部叫座又叫好的影视作品。
可冯宝宝却开心不起来,她从小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精神早已经不堪重负,她想逃离家庭、远离聚光灯,去一个无人认识她的地方读书。
16岁那年,她再次和冯峰提出想去国外留学,可依然被冯峰无情地拒绝了。她伤心地问冯峰:“爸爸,你有没有心疼过我啊?”
也就在此时,多年未见的母亲陈惠瑜出现了,她眼红冯峰能靠着冯宝宝过着奢靡的生活,想来争夺女儿的抚养权。
在法庭上,冯宝宝看着父母恶语相向的不堪一幕,忍不住痛哭。这场骂战最终以陈惠瑜的败诉而止息,但恼羞成怒的陈惠瑜向冯宝宝爆出了一个隐瞒了16年的秘密,“冯峰不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白养了他16年”。
这成了压倒冯宝宝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来一起生活了这多年的“父亲”只是一个陌生人,而她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在哪里。
她当场精神崩溃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出院后,冯宝宝决心离开香港,“我不知道继续留在这里自己会不会疯”。
工作13年,拍片200多部,却身无分文,冯宝宝最终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到英国念厨窗设计专业。
在英国的生活,让冯宝宝真正明白什么叫自由。那里没有镜头、没有剧本、不用背台词,更不用面对自己的父母。
虽然经济有些拮据,但丝毫不影响她愉快地生活。她白天努力学习,晚上打工赚取生活费,闲暇时,她吃着棒冰,恣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她喜欢这样自在的生活,打算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可命运对她的锤炼还没有结束。
就在冯宝宝实习期间,她结识了同是香港来的商人招再强。初次见面,招再强就被天真美丽的冯宝宝吸引,对她展开了热烈地追求。
他会在雨中撑着伞等冯宝宝下班,天气稍有变化就会叮嘱她添衣喝热水,还时不时给她一个浪漫的惊喜。这些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举动,却让冯宝宝如获至宝。
在冯宝宝眼中,招再强风度翩翩、举止得体,对自己温柔又有耐心,她一直以来都极其渴望的温暖和关心,也在与招再强相恋后得到了满足,她深深地爱上了招再强。
1977年6月,招再强向冯宝宝求婚,冯宝宝欣喜万分,两人甜蜜地回到香港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冯宝宝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设计公司,不再涉足影视圈。
1981年和1983年,冯宝宝先后生下儿子招启宗和招启正,她放弃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那几年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惜好景不长,小儿子出生后没多久,要债公司上门讨债,这时冯宝宝才知道招再强染上赌瘾,欠下巨额赌债后以她的名义到处借钱。
事情败露的招再强并没有悔改,而是对冯宝宝态度恶劣,逼她出去拍戏替自己还债。冯宝宝对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曾经是父亲,如今是丈夫。为了拯救家庭,冯宝宝选择了重回演艺圈。
可时隔多年再复出的冯宝宝根本接不到戏,不久后,她又发现了招再强更不齿的行为——婚内出轨。这是冯宝宝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她提出离婚,并要求孩子的抚养权归自己所有。
招再强一口答应,但要求冯宝宝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自己曾有精神病史。此时,冯宝宝只想赶紧摆脱这段婚姻,她在没有咨询律师的情况下,就匆忙答应了。
1986年1月,冯宝宝和招再强离婚,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自己曾经的精神病史,让她彻底失去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
冯宝宝眼睁睁地看着招再强带走了两个孩子,她精神崩溃,抑郁症再次爆发。那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离婚、与儿子分离。
就在她深陷低谷时,身体向她发出警报,经检查她得了子宫肌瘤,在这紧要的关头,自己还因还不上贷款房子被收走,只能借住在朋友的斗室中:“我自问,辛苦一辈子,为何落到如此的田地?”
她站上了朋友家的窗台,想一死了之,但仅存的一点理智把她拉了回来,如果自己跳下去,两个孩子就永远没有妈妈了。
之后,冯宝宝在朋友的陪伴下积极治疗,服用抗抑郁药,同时,还去学习了心理学课程,这才走出了低谷。
而此时,在圈内好友的推荐下,她接到了古装剧的角色,工作也逐渐有了起色。在接下来的10年里,她在多部电视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古典美人形象,让她的事业再次获得成功。
那几年,她最记挂的还是两个儿子,离婚后,冯宝宝每次想见孩子都要看招再强的心情。而每次短暂的见面都让她既开心又心痛,因为儿子们会问她“什么时候能和妈咪住在一起”,冯宝宝决定夺回孩子的抚养权。
可还没等她行动,生活又给了她一记迎头重击。1997年的一天,招再强在没有通知冯宝宝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儿子去了马来西亚。冯宝宝慌不择路,甚至没有时间思考就放弃了香港的一切,毅然选择到马来西亚定居,她不能让孩子生活在没有母亲的城市里。
冯宝宝维持住了和儿子的关系,可自己在异乡的生活却变得异常孤单冷清。好在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太久,1998年,她在受邀参加粉丝的婚礼时,和新娘的父亲翁兆泉相识相恋,并在1999年结婚。但这段婚姻在13年后画上了句号,冯宝宝未提及离婚原因,只是对外宣布“和平分手”。
离婚后,冯宝宝在马来西亚槟城过着平静的生活,偶尔返港拍戏。
2000年,冯峰去世时,曾有记者问她恨不恨养父?
冯宝宝平静地说,自己早已原谅了他,“从5岁开始演戏,这是我的命途,和他人无关。上天对我所有的试练,是为了让我更易了解别人的痛楚,教会我要去体恤他们”。
而对于生母陈惠瑜带给自己伤害,冯宝宝也已释怀,在母亲步入老年后,她买下了很多母亲在养老院亲手画的画作,她对母亲说,“要是小时候,有人培养你的话,你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艺术家”。
谈起干妈林黛的离世,冯宝宝还是会哽咽,她说如果是现在心智成熟的自己,她就可以开解干妈,让她把心里的不快、压力,都讲出来,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为减少这样的悲剧发生,现在的冯宝宝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公益。她开办讲座,讲述自己抑郁症的经历,希望以此鼓励更多的患者走出困境;
她会普及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帮助大家纠正对这种精神疾病的不当认知,同时,提供患者家属照顾抑郁症的方法,她一再呼吁,爱才是治愈精神疾病最好的良药。未来,她还想出一本自传,“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冯宝宝一直自强不息地努力生活着”。
都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值得欣慰的是,冯宝宝在2004年时就戒掉服用了18年的抗抑郁药,她用自己的方法走出童年阴霾,治愈了自己。
2024年,许久未露面的冯宝宝接受了一次采访,镜头里,她面带微笑地诉说着现在的心境:“现在回头看过去的经历,庆幸我能够解决。今时的我,感恩其中。”
如今年过70的冯宝宝在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后,在马来西亚过着轻松自在的晚年生活,她用自己不完美的生命经历,成就了属于她的圆满人生。
也让我们祝愿她在岁月静好里,度过未来的每一天。
来源:丸子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