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闵熙珍案看资本霸凌:当职场维权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

棒子影视 韩国明星 2025-03-25 05:38 6

摘要:2025年3月,韩国娱乐圈掀起轩然大波。HYBE旗下女团NewJeans成员Hanni因指控公司职场霸凌登上国会听证会,却在法院判决中被认定"证据不足",反遭舆论反噬。这场看似普通的劳资纠纷,却撕开了资本与权力交织下的职场霸凌黑幕——当资本将艺人视为可操控的商

2025年3月,韩国娱乐圈掀起轩然大波。HYBE旗下女团NewJeans成员Hanni因指控公司职场霸凌登上国会听证会,却在法院判决中被认定"证据不足",反遭舆论反噬。这场看似普通的劳资纠纷,却撕开了资本与权力交织下的职场霸凌黑幕——当资本将艺人视为可操控的商品,当维权行动异化为利益博弈的棋子,真正的受害者往往沦为权力游戏的炮灰。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一、职场霸凌的资本逻辑:从"造星神话"到"工具化生存"

闵熙珍与HYBE的恩怨纠葛,暴露出娱乐工业背后的资本逻辑。作为一手打造NewJeans的金牌制作人,闵熙珍为公司创造了超10倍业绩增长,却因"功高盖主"遭高层猜忌。这种"卸磨杀驴"的戏码,在资本主导的娱乐圈屡见不鲜。正如她在记者会上控诉的:"我们不过是被资本豢养的‘会跳舞的提线木偶’。"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种工具化生存在职场中尤为明显。当HYBE将NewJeans成员视为"摇钱树",要求她们在未成年阶段高强度工作时,所谓的"明星光环"不过是资本剥削的糖衣。法律专家指出,根据《韩国雇佣劳动基准法》,娱乐公司不得强制15-18岁艺人进行超过法定时限的活动,但现实中此类违规行为比比皆是。

二、权力博弈的舆论陷阱:维权者如何沦为"加害者"

Hanni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哭诉,本是对职场不公的控诉,却因监控录像证据链断裂陷入舆论漩涡。更讽刺的是,D社爆料显示,所谓的"维权行动"竟是幕后资本操控的结果——闵熙珍一边利用成员制造舆论压力,一边私下贬低她们为"不懂事的小孩"。这种"维权工具化"现象,让真正的受害者在权力斗争中失去话语权。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种现象在娱乐圈并非孤例。从雪莉的"抑郁症自杀"到具荷拉的"偷拍勒索",韩国娱乐圈的女性艺人长期处于资本与舆论的双重绞杀中。正如韩国女性政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当资本将艺人形象等同于商品价值,任何维权行动都可能被解读为‘损害品牌利益’。"

三、结构性霸凌的全球蔓延:从职场到社会的系统性压迫

闵熙珍案折射出的,是全球资本体系下的结构性霸凌。美国"霸凌经济"通过关税大棒、实体清单肆意打压竞争对手,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国内贫富分化加剧;中国香港某企业因出售战略资产遭舆论谴责,暴露出资本流动与国家利益的深层矛盾。这些现象背后,是资本逻辑对社会规则的侵蚀。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种系统性压迫在职场中表现为"996工作制""职场PUA"等异化现象。根据中国社科院2024年报告,76%的职场人遭遇过不同形式的精神霸凌,而"资本无国界"的论调,让劳动者在跨国资本博弈中愈发孤立无援。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的:"当劳动成为商品,劳动者就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

四、破局之道:构建多元共治的新秩序

面对资本霸凌,单纯的法律诉讼或舆论声讨难以治本。韩国国会正在推进的《娱乐产业公平交易法》修订案,要求公司披露艺人实际收入分配比例;欧盟通过的《数字服务法》则对平台算法歧视进行严格规制。这些尝试表明,建立多元共治的社会机制才是破局关键。

对普通人而言,更需要清醒认识资本游戏的本质。当某短视频平台将"打工人"标签娱乐化,当"躺平"成为年轻人的无奈选择,我们更应警惕资本对个体价值的异化。正如哲学家鲍德里亚所言:"消费社会中的自由选择,本质上是资本预设的自由。"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闵熙珍案不是终点,而是反思的起点。当资本将"造星神话"异化为"剥削游戏",当维权行动沦为权力博弈的棋子,我们需要重构一个尊重人性尊严的社会秩序。这不仅关乎娱乐圈的公平正义,更是对现代文明价值底线的守护。唯有让资本回归服务社会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的理想。

来源:蛋蛋胡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