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金赛纶事件,非常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去当童星,尤其是女孩子,其中也不乏有背景的家庭,但是更多的还是普通家庭,希望通过孩子逆天改命!
通过金赛纶事件,非常好奇,什么样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去当童星,尤其是女孩子,其中也不乏有背景的家庭,但是更多的还是普通家庭,希望通过孩子逆天改命!
在首尔江南区某娱乐公司的地下练习室里,12岁的金允儿正在重复第37次侧手翻,汗水浸透的T恤上印着"出道倒计时1872天"。
这是韩国娱乐圈最隐秘的生存法则:当其他国家的孩子还在玩芭比娃娃时,这里的小女孩已被推进"童星制造流水线"。这条光鲜亮丽的产业链背后,是无数破碎的童年与陨落的生命。
2024年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娱乐产业占GDP比重达12.7%,但童星平均年收入不足成年艺人的1/20。
即便如此,仍有超过80%的童星家庭负债经营:每月500万韩元的声乐课、300万韩元的舞蹈训练、200万韩元的形象管理,构成了"出道基本套餐"。
正如大邱某家长在采访中所说:"与其让孩子在考试院里啃炸鸡,不如赌一把明星梦。"这种畸形的生存选择,在2025年首尔房价突破30万韩元/㎡的背景下愈发普遍。
韩国社会学家金宰贤指出:"我们的文化中存在对'完美幼体'的集体臆想。"
这种审美暴力催生了"幼齿经济":SM公司推出的11岁偶像组合"Baby Monster",出道单曲《奶糖陷阱》MV点击量破10亿;
CJ ENM打造的儿童美妆节目《小公主的秘密》,让6岁女孩在镜头前学习"斩男眼妆"。
更令人窒息的是"生长期管理"——某经纪公司要求9岁练习生每天服用生长激素抑制剂,只为维持"童颜"人设。
女练习生们更是被爆料不来月经!不吃饭疯狂减重训练!导致生理期紊乱!
在济州岛某封闭训练基地,13岁的朴敏智正在接受"表情控制特训":对着镜子练习200种微笑,直到面部肌肉痉挛。
这种工业化造星模式,在2024年MBC纪录片《童星工厂》中被曝光:练习生需佩戴智能手环监控心率,心率超过120次/分钟会触发警报;
每月进行体脂检测,超过18%立即启动"地狱减肥套餐"。
某前经纪人透露:"公司给童星投保的意外险保额高达50亿韩元,他们比精密仪器更昂贵。"
2025年3月,15岁偶像张允熙在练习室服用过量安眠药,手机里存着37条未发送的求救信息:"妈妈,我真的跳不动了"。
这不是孤例——从2019年崔雪莉到2024年金赛纶,韩国娱乐圈已累计发生27起童星自杀事件。
更令人心惊的是"幸存者诅咒":2018年退圈的童星李知恩,至今无法摆脱"国民妹妹"人设的阴影,在采访中透露:"每次照镜子,我都能看见12岁时被强迫减肥的自己。"
结语:
在光州某儿童心理咨询中心,墙上贴满了童星们的匿名画作:画面里的小女孩被困在水晶球中,周围环绕着无数摄像头。
这或许是韩国娱乐圈最真实的隐喻——当整个社会将童星视为可交易的商品,当家长把孩子的童年抵押给资本游戏,那些陨落的星光,终将化作刺破夜空的血色流星。
正如作家孔枝泳在《熔炉》后记中写道:"真正的地狱,往往戴着糖衣炮弹的面具。"在这场集体癫狂的造星运动中,韩国社会正在为自己的欲望付出惨痛代价。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怀揣梦想的奋斗者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