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研有道,“医”路生花(14):“完形崩溃”是什么?

棒子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1-26 12:07 1

摘要:大家好,我是文字部750号研究员绝烟。好久不见啦~“医”路生花系列好久没有更新啦,作为2025年第一期“医”路生花系列柯普,我们还是选择了名侦探柯南中的经典篇章《毒和幻的设计》(拆分版TV704~707)。在本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视觉错觉现象,而本次我们

大家好,我是文字部750号研究员绝烟。好久不见啦~“医”路生花系列好久没有更新啦,作为2025年第一期“医”路生花系列柯普,我们还是选择了名侦探柯南中的经典篇章《毒和幻的设计》(拆分版TV704~707)。在本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视觉错觉现象,而本次我们要讨论的是语义饱和现象,也就是“完形崩溃”。

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最早于1960年由Lambert和Jakobovits提出,认为是客观和暂时性的由于对单词或图片的大量重复使得语义网络过度激活而导致的意义丧失,或指重复展示造成的某一特定符号意义强度的减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云或者墙上的污渍看成人脸的样子,这其实是脑内的面部神经元产生了反应,将其不自觉地认成了人脸。在我们的大脑中,也有和面部神经元类似的汉字神经元。有些学者认为,神经系统具有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的特点,当我们长时间注视某个字后,会产生一种这个字变得陌生或者开始解体的感觉,也就是突然“不认识”这个字了。这就是一种文字饱和现象。

“语义饱和”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研究者普遍认同文字饱和现象的存在,但是文字饱和现象发生的阶段(语义加工阶段、字形加工阶段、语义和字形的链接阶段)仍没有统一的定论。Lambert和Jakobovits(1960)认为,饱和效应发生在语义加工阶段,这一看法被称为“语义加工阶段说”。这一假说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Esposito和Pelton(1971)认为,语义饱和效应只是由于个体对刺激的知觉表征衰退的缘故,或是由于听觉信息或视觉信息随着刺激的重复呈现而衰减。这一看法被称为“知觉加工衰减说”。Tian和Huber(2010)认为,语义饱和效应既不是发生在知觉加工阶段,也不是发生在语义加工阶段,它只能发生在知觉表征和语义加工的联接阶段,是一种“联接饱和”。这一观点被称为“知觉表征-语义联接阶段假说”。这一假说得到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果的支持。2013年,两人使用脑磁图和动态因果模型研究发现,视觉词形区(负责词形加工)与左侧颞中回(负责语义加工)的神经联接随着饱和处理而减弱。

那么“语义饱和”现象有什么应用吗?一些学者认为,语义饱和现象和情绪沟通有关。Barrett和Lindquist等(2007)结合饱和技术提出语言背景假说,认为如果对于他人情绪的感知受到语言影响,则当相关情绪词暂时性饱和时,人们将更难对他人情绪做出判断。

我们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语义饱和”现象在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领域等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家也可以查找更多有关的资料学习和交流哦~

参考文献

[1]张积家,刘翔,王悦.汉英双语者语义饱和效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03):423-434+481.

[2]李柯薇.关于语义饱和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06):149-150.

[3]王晨旭,李利,袁杰.汉字饱和现象:证据、因素与展望[J].心理学探新,2022,42(02):130-135.

来源:柯研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