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韩剧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那就是“大逃杀”式的暴力美学。从血腥的《釜山行》到最近火遍全球的《鱿鱼游戏》,无一不充斥着令人心惊胆战的暴力场面。观众们似乎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欲罢不能,心甘情愿地被血浆和尖叫所包围。
近些年来,韩剧似乎找到了流量密码,那就是“大逃杀”式的暴力美学。从血腥的《釜山行》到最近火遍全球的《鱿鱼游戏》,无一不充斥着令人心惊胆战的暴力场面。观众们似乎对这种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欲罢不能,心甘情愿地被血浆和尖叫所包围。
这不,《鱿鱼游戏》一上线就登上了Netflix的榜首,一时间风头无两。但是,它真的值得这么高的赞誉吗?
韩式“大逃杀”
说起“大逃杀”类型的电影,就不得不提日本电影《大逃杀》。这部电影可以被看作这种电影的开山鼻祖。在《鱿鱼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大逃杀》的影子:封闭的空间、残酷的游戏规则、参与者之间的互相残杀……只不过,这次的“战场”从荒岛变成了充满童趣的游乐场,“武器”从枪支弹药变成了儿时的游戏。
不得不说,导演黄东赫的确有几分创意,他把“一二三木头人”、“抠糖饼”这些充满童年回忆的游戏,变成了决定生死的恐怖关卡。这种强烈的反差,的确能给人带来不小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然而,《鱿鱼游戏》的故事,说到底,还是那一套老掉牙的“大逃杀”模式:一群走投无路的人,为了巨额奖金,自愿或被迫参加一场死亡游戏,最终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
这种设定早已被用滥了,毫无新意可言。即使导演试图通过加入一些社会批判的元素,来提升剧集的深度,但这些努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失败者的人性底线
《鱿鱼游戏》的导演黄东赫在介绍采访时说,《鱿鱼游戏》这部剧想要展现的是失败者的故事。剧中456名参赛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嗜赌成性的loser、被高利贷逼到绝路的金融才子、脱北的难民、身患绝症的老人……
他们每个人都是现实社会中的边缘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当那456亿韩元的巨额奖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似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于是毫不犹豫地跳进了这个名为“鱿鱼游戏”的陷阱。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欺骗、背叛、谋杀……为了生存,参赛者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连多年的朋友、亲密的伙伴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
这种对人性的刻画,虽然残酷,但也算不上新鲜。早在《大逃杀》中,我们就已经见识过了人性的丑恶。而在《鱿鱼游戏》中,导演只是把这种丑恶放大了,用更加血腥、更加暴力的场面来刺激观众的感官。
血腥暴力的场景
不可否认,《鱿鱼游戏》在制作上还是可圈可点的。精美的场景设计、紧张刺激的配乐、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都为这部剧增色不少。特别是李政宰,将一个嗜赌成性、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又爱又恨。
然而,一部优秀的剧集,仅仅依靠这些外在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一个深刻的内核,一个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主题。
《鱿鱼游戏》虽然披着“社会批判”的外衣,但实际上,它所探讨的,仍然是“人性”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这种探讨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挖掘。
当观众们被一幕幕血腥暴力的场景所震撼时,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去思考这部剧背后的意义呢?
我想,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作一部消磨时间的爽剧,看过之后便抛诸脑后。这,或许就是《鱿鱼游戏》最大的悲哀。
套路化的“大逃杀”式作品
《鱿鱼游戏》虽然有着精良的制作和吸引人的设定,但它本质上还是一部套路化的“大逃杀”式作品。它用血腥暴力的场面来刺激观众的感官,却缺乏真正深刻的内涵。
《鱿鱼游戏》也许能让你过把瘾,但它绝对不是一部值得反复回味的神作。它就像一包薯片,吃的时候很过瘾,但吃完之后,你只会感到一阵空虚。
来源:书评影评艺评